咖啡拉花基礎完整教程 咖啡咖啡深度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拉花 > 2024-06-03 03:18:44

  咖啡拉花(latte-art)是在原始的卡布奇諾或拿鐵上做出的變化。

  關於咖啡拉花的起源,其實一直都沒有十分明確的文獻,只知道當時在歐美國家,咖啡拉花都是在咖啡表演時,所展現的高難度專業技術,而如此的創新技巧,所展現的高難度技術,大大震撼了當時的咖啡業界,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大衆的注目。所有的人都深深被咖啡拉花神奇而絢麗的技巧所吸引。

  當時咖啡拉花,注重的大部份都是圖案的呈獻,但經過了長久的發展和演進之後,咖啡拉花不只在視覺上講究,在牛奶的綿密口感與融合的方式與技巧也一直不斷的改進,進而在整體的味道的呈現,達到所謂的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拉花方式

  咖啡拉花方式主要有兩種

  1倒入成形FreePouring

  利用熟練的技巧,控制奶壺的高低,晃動奶壺的幅度及速度,使奶泡於咖啡上形成不同的圖桉

  2雕花Etching

  於咖啡表面加上奶泡,醬料等東西,利用牙籤或溫度計等尖物凋畫出各種圖桉,這種方式不用多大的技巧,只需創意,就能製作出漂亮的咖啡了。

  器具和材料1、咖啡豆和咖啡機

  咖啡拉花,自然需要咖啡。要製作latteart,要使用特濃咖啡,咖啡可以是意式咖啡機做出來,沒有的話也可以用摩卡壺做出來。

  2.磨豆機

  要咖啡新鮮,豆一定要現磨,用意式咖啡機的話,磨豆機不妨買部好一點的,磨豆機是耐用品,隨時長命過幾部咖啡機,用磨卡壺的話,手搖磨豆機己經很足夠,而且適用於其他衝煮方式。

  3.奶泡

  接下來就是奶啦,打奶泡可以有三種方法:

  意式咖啡機的蒸氣

  奶泡壺

  打奶棒

  4.拉花壺

  還有就是拉花壺,根據每部咖啡機的蒸氣壓力和每次製作的份量,自行選擇不同的大小,一般用0.3L/0.35L或者0.6L的壺都OK。

  工具組合

  總體而言,想要進行咖啡拉花,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工具組合

  電動磨豆機+咖啡機+拉花壺

  電動/手搖磨豆機+摩卡壺+奶泡壺+拉花奶壺

  電動/手搖磨豆機+摩卡壺+打奶棒+拉花奶壺

  L2奶壺選購及握法

奶壺選購

  奶壺選購

  市面上的奶壺種類很多,選購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大小─常見的有300ml、350ml、600ml,再大一點也有,但一般不需要。

  壺身形狀─一般的都是下方比上方寬度一點點,但有一些中間闊上下窄,這種是不利於打奶泡的,建議用作裝飾。

  壺嘴溝槽─分長溝型及短溝型兩種,長溝能起彙集奶泡的作用,拉起來會比較易控制。

  壺嘴形狀─分尖圓闊窄,選圓而闊的,最好是壺嘴有一個外彎的,這樣的壺嘴會比較容易控制奶泡倒出的穩定性。

  握把─連結型和分離型,有圓的也有方的,每個人的手都不同,拿上手試試吧。

  但最重要的是先選定一個奶壺,多加練習,不要花心,奶壺一個就好了

  奶壺握法

  握住握把,大拇指要平放在握把上,用手腕晃動會比較靈活。

  有些人會以大拇指及食指握住壺頂,這種握法會比較難控制倒奶的穩定性,而且很難倒出平衡的圖案。

杯子與拉花

  L3杯子與拉花

高身杯

  高身杯

  高身的杯子與厚厚的奶泡是完美的配合。使用高身的杯子,可使你有足夠的時間作融合。充分的融合能使咖啡更好喝,亦能使拉花時成形加強,造成清晰的拉花圖桉。但先決條件是奶泡要夠,有一些人會於成形前只往杯中倒入熱奶而將奶泡保留到最後作拉花用,這是不正確的,Crema被衝散,而且奶泡同咖啡不可以融合,不好喝啊。

矮身方底杯

  矮身方底杯

  方底的杯子,底部面積會比較大,那會形成兩個現象,

  Crema比較薄,

  倒入奶泡時容易造成亂流。

  所以一般都會將杯子打斜,於舖好奶泡後再逐漸將杯子放平進行拉花的動作(打斜杯子還有另一個作用,留心一下以後的章節,細心的你必會找到)

矮身圓底杯

  矮身圓底杯

  這是會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拉花圖桉比較容易出現,但由於杯身較矮,拉花時間相對於高身的杯較短

  小貼士

  初學者建議先選矮身圓底大口徑的咖啡杯練習拉花,待掌握好後再試其他種類的杯子,感受一下分別

  杯子的材質也很重要,要選一些保溫好的,對保留Crema及完成品的保溫也有相當大的功用呀

  找不到一個矮身圓底大口徑的咖啡杯練習嗎?到廚房看看吧,你的飯碗用這些形容詞適當嗎?但要留意,一般飯碗都不是保溫很好的,當作練習工具好了。

  L4打奶泡

  步驟

  打奶泡時要做三件事,加熱牛奶,打起奶泡,打綿奶泡

  於奶壺中加入牛奶

  牛奶應加至1/3到1/2滿

  啓動蒸氣閥以放出蒸氣棒內的水份

  將蒸氣噴嘴插入鮮奶表面約3-5MM深(根據不同蒸氣噴嘴及蒸氣強度會略有不同)

  開啓蒸氣閥

  此時應聽到輕微的嘶嘶聲,控制奶壺位置及角度使鮮奶形成漩渦

  (插得太深會聽到轟轟聲,插得不夠深你會見到好多泡甚至這些奶會跳出來)

  於將近理想溫度時將漩渦收細(以免意外發生,試過你就知)

  關上蒸氣閥

  好奶泡一定要夠厚,綿密而且幼細,奶泡要同熱奶融合,奶泡的表面要反光,每次拉完花之後觀察下這個奶壺的“掛杯”,不應該有大奶泡,小氣泡越少越好

  小貼士

  自家用的話奶泡140-150℉就好了,拿來賣都不要超過180℉啊

  使用溫度計的話,留意溫度計的反應時間,有可能你150℉關上蒸氣閥,到最後會升到180℉。不使用溫度計的話,120℉大概就是你開始感到燙手的時候了

  不要於奶泡超過120℉打起奶泡

  奶泡打起量約30-50%

  蒸氣棒貼近壺邊可使漩渦更易形成

  傾側奶壺可使鮮奶表面面積增大,從而使漩渦加大

  聽到嘶嘶聲後不要急於把奶壺向下拉,這樣會形成太多的粗奶泡

  有的機器的蒸汽捧上面會有一塊黑色軟膠(好像叫milkfrother),有的話可以取掉那塊軟膠

  使用凍奶

  使用全脂奶會比較易掌握

  不要刮奶泡

  想找噴嘴適當的深度,可以看下下面這段視頻,頭四秒是適當的深度,接着幾秒過高,然後幾秒過低,留意聲音和起泡的分別

  L5拉花基礎練習—拉水

拉花基礎練習—拉水

  目的

  1.練習穩定性

  2.初步掌握晃動技巧

  練習一

  以奶壺將水倒入杯中,由杯口開始倒入,然後拉高奶壺至壺嘴離杯口約三至五吋高左右,以相同粗細的水柱倒入杯中,但水柱要夠粗,於七分滿時將奶壺貼近杯口,直至倒滿,好了,練習完了、

  看到倒入時有氣泡嗎,有呢,再練習吧,沒有呢,進入練習二吧

  練習二

  試着於倒水時將奶壺反覆拉高拉低,要保持着水柱是和之前的一樣,練到沒有氣泡,沒有氣泡纔算夠穩定。

  練習三

  先以穩定的水柱倒入杯中,然後試着晃動奶壺,不要太急呀,先晃慢一點,幅度不要太大,慢慢掌握吧,但都是要記住,水柱要同樣粗細。

  L6拉花基礎練習—圓

  拉花步驟

  直接把奶泡倒入咖啡杯

  融合至七分滿時將奶壺貼近咖啡表面

  奶泡會在咖啡表面成形

  繼續倒奶直至滿杯

  注意事項

  倒出來是熱奶還是奶泡,熱奶會將crema衝散,奶泡會跟espresso融合,喝起來時很不一樣呢;

  倒入牛奶時穩定嗎?不論奶壺高低,水柱都應呈現接近粗細的;

  一開始倒出來的奶泡跟最後倒出來的奶泡都是同樣的細滑嗎

  這三點非常重要,必須掌握,在以後的練習也要留意這三點。

  小貼士

  奶泡夠厚嗎?不夠厚的奶泡除了口感跟味道不好外,成形也會不夠強。

  奶泡夠厚仍不能成形嗎?試着於開始時傾側咖啡杯,這樣可使奶壺更貼近咖啡表面,待成形後再逐漸放正。

  一開始倒入奶泡,便於咖啡表面變成白色嗎?你的奶泡太粗了,做成奶泡的密度太低,於是浮於表面,你要再練習好一下打奶泡技巧。

  L7拉花基礎練習—心形

  拉花步驟

  拉心形的做法其實跟圓形差不多,只是多了個收尾的動作,掌握了圓形之後,應該不難掌握。

  融合至七分滿時將奶壺貼近咖啡表面

  奶泡會在咖啡表面成形

  差不多滿的時候,將奶壺提高

  將奶壺向前推,使尖端形成

  小貼士

  藉着控制開始成形的時間造成大小不同的心形

  藉着控制收尾速度造成尖闊不同的心形

  L8拉花基礎練習—葉子

  拉花步驟

  融合至七分滿時將奶壺貼近咖啡表面

  看到奶泡在咖啡表面成形時即開始晃動奶壺

  一邊晃動鋼杯一邊將奶壺往後拉

  差不多滿的時候,停止晃動,並將奶壺提高

  將奶壺向前推,使尖端形成

2015-09-11 18:20:2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