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化在中國興起:快都市中的慢生活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12:26:29

  新華網上海3月2日電(許曉青 蔡青)位於上海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桃江路的老麥咖啡館在滬上小有名氣。“我第一次喝咖啡是八十年代公派出國時。那時候,只是好奇,還沒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會開一家咖啡館。”老麥咖啡館的老闆、50歲的武漢人劉仁和說。

  上海市食品行業協會新近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上海的專業咖啡館已不下4000家,兼營咖啡的各類門店已超過120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10萬人。“泡咖啡館”正在成爲上海、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一種文化現象。

  登陸星巴克在華東地區的網站,僅上海就顯示有148家店面之多。COSTA、香啡繽、快樂檸檬等咖啡及軟飲料連鎖店也在上海的交通樞紐、商廈、公園等漸成氣候。不過,更爲獨特的是那些街頭巷尾星羅棋佈的個性化小咖啡館。

  “開一家咖啡館也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夢想必須面對現實。小咖啡店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競爭又激烈,生存靠的是店鋪獨特的個性及營銷。”被顧客稱爲“老麥”的劉仁和說。

  與星巴克、COSTA等以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爲特色的連鎖咖啡店不同,老麥咖啡館是一種私人經營的小本買賣,屬於個性化咖啡店。在不到100平方米的三層空間裏,同時兼有“收藏倉庫”的功能,裏面擺着各種中西混搭的老照片和舊物件,有毛澤東的照片,也有美國的電影海報。在開店之初,劉仁和就用博客“直播”了自己設計店鋪的全過程,徵集了中外網友的建議。在2009年開張第一天,生意就超出了他的預期。如今,這家咖啡館還擁有自己的微博。

  劉仁和說:“咖啡館成本高的其實不是咖啡豆等原料,而是店鋪租金及用人成本。而且咖啡館的‘翻檯率’是很低的,看似利潤高,其實經營起來很難。”他口中說的“翻檯率”指的是餐桌的使用率。

  不過,劉仁和依然認爲個性咖啡館的市場潛力在中國不可小覷,和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店不同,個性咖啡館有望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不提供統一的服務、批量的飲料,而是把店主的文化品味傳遞給顧客,讓咖啡變成‘有靈魂的咖啡’。”

  “現在身邊有不少人開始懂得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的區別,一些咖啡愛好者還購買有關咖啡的書籍,通過互聯網相互交流。”網名“寶鼠”的某出版社女編輯說,“在各種連鎖咖啡品牌中,我只喝其中一個品牌的產品,或者乾脆選擇更貴的個性咖啡館,我覺得那是一種生活品位的象徵。”

  “個性化咖啡館的流行,與現代人日益增長的溝通交流需求有很大關係,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相對冷漠的社會關係更需要人與人交流對話的平臺。‘泡咖啡館’是途徑之一。”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章義國說。

  章義國分析,在快節奏的中國都市生活中,方興未艾的咖啡文化,折射出中國人對“慢生活”的一種強烈渴望。從某個角度看,咖啡館這種中西兼容的公共消費場所,是人們緩解“公共焦慮”的減壓閥。

  “我們還發現,很多咖啡館裏也兼賣地道的中國茶,這也體現了中國人生活中的開放度和包容性。”章義國說。

2015-09-14 18:07:4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