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豆烘焙常識 咖啡豆烘焙的幾個階段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烘焙 > 2024-06-03 05:11:21

  北義式烘焙

  在相對較淺焙度的北義式烘焙來說﹝風行地大約在米蘭一帶﹞,這類配方製作出的是一杯充滿如砂糖水口感的espresso。我個人認爲,這類的配方是最能完美結合甜味以及烘焙核果風味的,但在萃取階段時卻最容易出問題。北義式的配方是最有潛力製作出滿是甜味的espresso的,不過在萃取時卻非常容易搞砸,厚實且帶甜味的幹香氣,意味着此時的風味是最爲複雜且脆弱的,碳化程度也是相對最低的。經過多年來的實作經驗,我發現北義式配方,其芳香物質經過了熱水作用,是最爲脆弱的,在萃取時若操作不當,就會產生"Jackyl and Hyde變化",原本應該呈現帶甜氣味的espresso,有可能變得過酸/過苦或是澀口。

  身爲一個烘焙零售商,當你使用了大多數這類較爲脆弱的配方,則在衝煮時就會面臨杯中表現穩定度不足的挑戰。由於北義式配方較缺乏烘焙風味襯底,因此若您的吧檯人員稍一不慎,衝煮出的espresso就會有易於察覺的缺陷,若與牛奶混合時更是明顯;當受到專家式的萃取,與牛奶相混合時就會把espresso裏濃濃的焦糖味突顯出來,對我而言,這種焦糖風味就是北義式配方應該出現的風格與特色。

  由於北義式配方的咖啡豆受碳化的程度較低,因此其焦糖味及產區風味特性方面佔的比重較高,要在衝煮時保留這些豐富的特質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尤其在衝煮水溫穩定度上更是重要,假使衝煮水溫上下變化太大﹝上下超過華氏四度﹞,則焦糖味是第一個會被犧牲掉的,接着便是乏味的淺黃色crema流出;若衝煮水溫較穩定的條件下﹝上下變化低於華氏二度﹞,則crema會呈現赭紅色。但有赭紅色crema並不代表焦糖風味在經過沖煮後仍能存活下來,即使是在很穩定的衝煮水溫之下,也是常會煮出偏酸的espresso,這時就可能是水溫偏低了﹝海拔在海平面時,理想的衝煮水溫是華氏204度,測量點是靠近咖啡餅附近﹞。在我店裏的可控溫機臺上,我發現越甜的espresso,它們的crema越是容易散掉。

  北義式配方對於專業的衝煮人員來說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挑戰,舉例來說,機臺必須非常仔細地清理,因爲北義式配方的豆子特別容易吸附咖啡機臺上的異味,若機臺清理不夠確實,衝煮出來的espresso就會出現令人不舒服的臭苦味,那種味道介於燒焦的土司以及運動後的臭襪子之間。此外,必須確實以整顆原豆的型態來儲存,不時地翻轉混合之。咖啡熟豆的儲存就像存放紅酒一樣,要存放在密封且不透光的容器中,儲存溫度在華氏55度左右。以純arabica豆的配方來說,豆子必須在烘焙後3-10天內使用完,此時espresso的crema狀態是最完整的;若配方中有使用高比例的robusta,則crema的高峯期可能會延長一些,但必須注意,robusta豆雖然可以提供非常厚實的crema,但對於甜度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幫助,在北義式的烘焙度下,絕大多數的robusta豆表現出的都是澀味或是木質味,而好的arabica豆則是表現出甜味。

  吧檯人員必須非常熟練,才能正確地衝煮北義式的配方,在衝煮或填壓時若有任何差錯,造成"通道"效應時,水流快速地通過此一裂縫,甜味分子受到破壞,流到杯中的整個芳香化合物成分失衡,最後整杯espresso被澀味佔據。另外吧檯人員也必須留意不要把espresso放太久,衝煮好的espresso必須儘快與牛奶調合,在做卡布其諾時,espresso的甜味分子是形成泡沫的其中一項重要成分,但這成分很快便會消退,另外陶瓷杯也必須預熱過,用來保存espresso結構。

  要弄出這誘人的甜味,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流速。要處理這個變數,吧檯手必須先仔細調整好研磨刻度,流速太快的喝起來就會偏酸且澀,流速太慢的喝起來就偏焦苦。我們店裏的目標是以25秒萃取爲準,同時流下的狀態必須像是一條"老鼠尾巴"。

  要煮好一杯北義式的espresso可能得花上許多年來鑽研,但如果你最後大成了,而且你的店正好開在一個較多客人喜歡這種味道的社區,你的生意可能會比同社區的其他熟豆零售商好很多。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是要開任何一種型態的連鎖店,千萬不要選用這種北義式的烘焙,練習衝煮並嘗試失敗的次數會非常可觀,你倒不如選用較深烘焙的配方,顧客還比較能接受。北義式的配方比較適合讓有志於工匠級數的烘焙零售商來販賣,一個有天份、對咖啡又有很大熱情的咖啡愛好者,對於這種北義式配方衝煮成功的espresso會非常着迷,一旦你成功地掌握衝煮北義配方的要點,那麼你在同行中幾乎是無可匹敵的。

  中義式烘焙

  當我們烘得再深一些,更多的糖份開始被碳化,或是燒掉,此時就稱爲中義式的烘焙,通常在弗羅倫斯一帶流行這種烘焙度的espresso。這類的配方製造出稍微深色的豆子,風味走向較偏苦的點。但這樣的烘焙度還不夠深到足以將所有的產區風味特性燒掉,中義式的配方主要是另一類型的平衡,就是苦味-剩下的糖分-產區風味特性三者的結合。中義式的espresso中多多少少會有一絲絲的煙燻味餘韻。

  以不太穩定的衝煮水溫來萃取中義式的配方﹝市面上大多數的espresso機器幾乎都是水溫變化上下超過華氏六度的﹞,中義式配方的espresso仍能有穩定的表現,因此這種類型的配方是最適合一般烘焙零售商的,當然,也適合高竿的烘焙者來販賣。中義式的配方,優勢在於萬一吧檯人員稍有疏忽,流下來的espresso量超過標準,此時中義式配方的咖啡仍然不會出現偏酸、質感薄,或是澀口的缺陷,只會較北義式的配方豆缺少一些甜度﹝中義式配方即使是精心衝煮,甜度也不會比精心衝煮的北義式配方espresso還好﹞。中義式配方中由於受碳化的程度稍微高了一些,而碳本身是一個化學性穩定的成分,因此不論使用何種級數的機臺來衝煮這類配方,或是衝煮時小不小心,都無所謂,反正杯中都一定會出現因碳化而產生的苦味。

  義大利咖啡的烘焙深度越往南走越深,這是有其原因的。有個假設的理論是,由於氣候的不同,造成居民對於香料使用量的多寡,以及其對居民口感偏好產生影響。從古早時代起,偏北方的居民,由於平均的氣溫較低,便於保存食物及肉品;反觀南部的天氣較炎熱,居民必須倚賴大量的香料來保存食物。許多人類學家相信這對於各地區居民的口感偏好有一定的影響,也可說明爲什麼南方人比較喜歡味道較密集的食物及飲料。而這個理論套用到咖啡之上,就說明了爲什麼偏南方的咖啡口味苦味較重。當然,這都只是理論,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是不太能套用這些理論的。不過若是你的客戶羣大多同屬南方人族羣,也許你會發現他們較偏好較深度烘焙的咖啡口味。

  南義式烘焙

  南義式烘焙是espresso豆中最深的一個烘焙階段,在這類的espresso中,苦味/碳味是主要的風味,蓋過大多數的甜味及產區風味特性,在南義的拿坡里是代表地區,在這裏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深度烘焙的espresso,僅保留少許的甜味及產區風味特性。如果你烘再深下去,剩下的大概只有碳味及苦味了。由於這種深度下的espresso苦味挺強的,會蓋掉大部分的甜味,不過此時的風味持續性是最高的,也使得衝煮上的容錯率提高,以制式化的訓練及機臺,加上一位專業吧檯訓練師,就可以將這類的espresso搞定,南義式的烘焙豆很適合在小型espresso bar或是小規模連鎖咖啡店使用,使用任一臺營業級機臺都可以衝煮出持續力強的一杯espresso。

  當我造訪拿坡里時,我親口嚐了這裏的espresso,我看到那兒的吧檯手總是把剛剛擠好的半盎司espresso連杯浸在熱水中保存着,義大利這邊的人都會加一搓砂糖,快速的攪一攪就吞下肚。我推測到一個結論:南義式烘焙的espresso可能必須以極短的時間來萃取﹝ristretto﹞,因爲在咖啡豆中的糖分較少了,加上一直流傳到今的傳統就是要擠較少的劑量,如此才能讓杯中的糖分與苦味達到平衡。有許多人認爲這種烘焙法,加上在拿坡里地區的這種衝煮方式,是全世界最完美的搭配,但這種搭配可能在美國不太會流行,因爲美國人比較喜歡喝大杯又不苦的咖啡!

2015-09-21 14:51:5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