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家用espresso初學者的參考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知識 > 意式咖啡 > 2024-12-22 18:08:19

 

 加壓粉碗是針對玩具機做出來的補丁一樣的東西,會做出氣泡多、口感差的crema,由於加壓裝置會給衝煮時間、流速、味道等一系列參數帶來影響,新上手一般會非常容易做出萃取不足的咖啡。

  crema沒口感問題不小,萃取不足事情更大————》如果一杯咖啡沒有內容,那麼只能是苦或酸,總的來說就是不好喝,像德龍EC-155、燦坤是可以在網上買到替換的無壓粉碗,它們原配的貌似都是加壓碗,而專業點的機器原配都是無壓碗)

  一、首先明確水溫、粉粗細、衝煮時間、豆子的烘焙度深淺與咖啡味道的關係

  在其他條件(比如上述條件和壓力) 相同的情況下:

  1、水溫高一些——>苦味增多、酸味減少,反則反之。

  2、粉細一些——>苦味增多、酸味減少,反則反之。(而在espresso的製作中,其他條件相同,把粉調細會使水流出的速度變慢,出相同體積咖啡的衝煮時間變長,苦味仍然增加)

  3、衝煮時間長一些——>苦味增多、酸味減少,反則反之。

  4、豆子烘的深一些,從後邊的回覆中也能得到更多信息。

  半自動分鍋爐機和加熱塊機,正常來說鍋爐機的溫度穩定、加熱塊的溫度不太靠譜,但是有朋友力挺210s,並且提供了210s溫度穩定的證據。

  最簡單的玩具機,如EC155,沒別的構造,就一振動泵和一小鍋爐,泵的最大壓力爲15或16個大氣壓,壓力不穩定,如果把出水口直接堵死的話應該很快就能達到最高壓力。

  再往上走,有泄壓閥、更大且材料更好的鍋爐、更大更平整的衝煮頭。更大的鍋爐帶來更穩定的溫度,泄壓閥有保護機器和穩定衝煮壓力的作用。

  再上,子母鍋爐或雙鍋爐,可以咖啡打奶兩不誤(單鍋爐需要先打奶泡後做咖啡)。

  再上,旋轉泵登場,穩定的壓力,穩定的水流,穩定的咖啡品質,而且再也不用聽振動泵的噪音。

  簡單的不負責任的建議:

  1)有錢不怕浪費:隨便買吧,多試點機子肯定會有多一點的理解。

  2)有錢、不想再因爲升級裝備而造成浪費的選擇:E61(雙鍋爐+旋轉泵版)+mignon或mini或sj或超越它們的磨(貌似罈子裏在這一點上能達到共識)。

  3)希望花費最少,以後不想升級:個人推薦EC155+900n(ec155是開底最省事的機子)(不過,ec155曾經是700多塊,如果照現在TB上邊那些1000多的坑爹價,那還真是仿S比較合適,仿S確實是一直在進步的(它還真有泄壓閥),只不過那段衝煮頭都崩潰的歷史讓人略有擔心(雖然是很遙遠的歷史))(能去香港的話就mignon(TB代購會略貴一點,但還算合理),比900n貴不了多少,品質差距卻不小)

  4)EC155+900N還覺得貴的話,如果不想後悔,最好先別做espresso,單品一樣美味~。

  (61和玩具機差距巨大,手搖與電磨差距巨大,2B電磨、一般電磨和文藝電磨之間的差距仍然巨大,但是,對於資金不足的玩家,建議是:當你的磨豆機低於900n時,把資金投入、升級的重點放到磨上,你會得到更高的邊際效益。)

  選購機器前,請了解清楚機器的性能,以及與其他機器的差異。不做好功課,後悔的可能性居大。

  2、豆子的選擇

  大概分現烘豆和品牌豆

  一般是使用拼配豆來製作,好的拼配作品足夠在帶來粘稠口感的同時讓espresso滿足有層次、有豐富香氣和味道的需要。

  (使用單一品種、烘焙度的豆子製作esp,對製作者的裝備、操作以及豆子的要求會很高,而拼配的豆子更容易把味道和粘稠度融洽地演繹出來。耶加雪菲是大家非常喜愛的單品豆,香氣、味道都很棒,但直接使用來做esp的話很難把味道處理好(最近才知道耶加用來做esp也可以很猛),一般來說,需要搭配其他品種、烘焙度的豆子來平衡味道;另外還有些豆做出的漿汁夠粘稠,但味道不出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羅布斯塔。配方是烘焙者對味道的理解、詮釋,多做實驗以及品嚐,espresso會更精彩~~)

  新烘的豆子最好放上5天再使用(即養豆):萃取會更穩定,味道也不會發飄。新烘豆子常溫避光用單向透氣閥包裝封好保存,可以放上3、4個星期。(需要養豆的理由:新鮮的豆子磨製的咖啡粉在跟熱水接觸時會產生更多的氣體,氣泡附着在咖啡粉表面會影響到萃取;咖啡粉會更容易膨脹,容易造成萃取的不勻,無底觀察會發現液柱的偏移:從粉碗流出的咖啡液集中形成的液柱會不斷移動)而且豆子在烘焙完成後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幾十天的時間熟化,香氣和味道會慢慢顯現。

  3、杯子

  有很多玻璃杯和金屬杯味道很大,用來喝咖啡味道會很奇怪——不管你喜歡什麼材質,找個沒有味道的杯子喝咖啡,。

  保溫問題,有時候並不需要給espresso太好的保溫,溫度低些有可能味道更好,不過有爭議,都試試看,找適合自己的就好。

  4、熱機

  讓你的半自動進入狀態:

  1、把開關放倒加熱檔,然後放上15-30分鐘(太慢的方法)

  2、通過加熱——放水:打開加熱開關——》加熱完畢——》放水放到機子開始重新加熱——》等到加熱完畢就可以開始製作了——》如果想讓溫度再穩定點——》可以選擇再多放一次水 不少家用半自動是對鍋爐進行溫度測量(而並非測水溫)。

  從開始對水加熱,到達到設定溫度時,表示準備完成的提示燈會亮起;然而此時的水溫並非最高,它會繼續攀升,直到和鍋爐中的加熱管的溫度相同(這期間鍋爐加熱管的溫度是下降的),纔會下降;

  而當鍋爐外壁的溫度下降到設定的溫度以下時機器會繼續開始加熱。

  這期間溫度的變化範圍可以有10度之廣(同時意味着在加熱完成的指示燈亮起的所有情況下溫度可以相差10度),請注意:咖啡的味道對製作溫度是非常非常敏感的(有傳統滴濾咖啡經驗的話,應該非常清楚85度和91度之間有多大差別),對上述的溫度變化過程有所把握會有利於對製作。

  有人會選擇在指示燈亮起的同時開始製作咖啡,也有人會選擇亮起後先放上幾秒鐘的水再進行製作。

  想想看,這兩者是出於什麼考慮後的選擇?關於溫度的調整,請參考文章開頭關於溫度與味道的敘述。

  此外,衝煮前放水可以使衝煮頭與鍋爐之間存留的水的溫度與鍋爐中水的溫度更加一致。

  (據說silvia停止加熱的溫度是偏高的,如果你的機器有同樣的特性,可以在加熱完畢後再放出一點水以達到降低水溫的作用;

  5、多做嘗試,調試出你最需要的味道

  固定其他條件,變動一種條件,是做實驗的好方法~多做嘗試,終將得到最優化的味道。

  另外,使用不同器材會帶來不同體驗、更多理解,有好機會的話就不要放過~。

  (在實驗前,請務必先擺平通道效應,不然實驗真的沒啥意義——————>怎麼調都難喝)

  請不要忘記:做espresso的起點是味道,終點還是味道,粉餅積水的問題請不要考慮太多(用EC155做espresso,在刻度調整好的情況下,總是有積水的,其實很好理解,如果粉餅對水一點阻力沒有,又怎麼HOLD住N個大氣壓呢?所以,沒有積水纔不正常呢)(高端機自有處理積水的手段)

  在一開始做espresso的時候總是會有各種失敗等着你,不要心急,就算理論對了,也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嘗試才能與實際結合的~

  6、去哪解決問題?

  先別急着在論壇裏發帖提問:很多人已經有回答疲勞綜合症,進入了潛水期。先用論壇的搜索功能搜索一下,基本上都能找到很好的介紹貼,多讀些帖子,後邊的評論也不要放過,你會明白:即使新發的提問帖有人回答,也很難比以前的帖子更全面了。

  等你把該看的都看了,如果還有疑惑,發帖詢問的時機就真的到來了~這時的問題纔是細節的問題、纔是新問題、纔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總之,哪裏不會搜哪裏——so easy!7、忘了挺重要的一點:最好先找到一杯真正好喝的咖啡再學習製作,學習總要有一個目標一個參考不是?

  好的咖啡不會讓你覺得有一點的抗拒,請不要做這樣的自我催眠或者催眠他人:“這是一杯espresso,雖然很苦,但這就是好味道------->不苦的不苦的,苦到極點就是甜了,再喝點水,哇,水都變甜了”——悲劇。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5-11-02 16:07:2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