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眼裏的中國咖啡文化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29 11:49:56

  坐在一羣喝咖啡的人中間,不管你在打手機還是在上網,誰都知道你在星巴克,你要是穿了一件維多利亞的祕密,那可真是成了一個祕密。小資們已經改成喝普洱了,所以無論你是拿着于丹的論語還是易中天的品三國,只有你往普洱前面一坐,你就成了在普洱陪襯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杯咖啡誰來喝,如何喝,其實很可能與咖啡並無太大關聯。 [我來說兩句]

  Starbucks

  現在在星巴克喝一杯25元的中杯拿鐵,已經不算是一件很“現”的事情,哪怕你是在故宮裏面喝的,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記得最初星巴克剛進中國大陸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還專門做了一個調查,說是在中國喝一杯星巴克咖啡顯然要比買一件“維多利亞的祕密”的國際名牌內衣更加時髦。是啊,坐在一羣喝咖啡的人中間,不管你在打手機還是在上網,誰都知道你在星巴克,你要是穿了一件維多利亞的祕密,那可真是成了一個祕密。

  當時看看覺得不無道理。現在想想,幾年過去了,時代都變了,上海街頭已經出現了穿着半截絲襪的少女在淮海路滿街走,無論是下半截的黑色短筒絲襪,或者是上半截類似健身房單車褲的緊身中褲,一旦將絲襪的蕾絲布滿在黑色的背景之下,走在街上自然是風情萬般,所以說《金融時報》把喝咖啡的樂趣與時髦女子的內衣情趣相提並論,顯然是有些關公戰秦瓊的味道。

  咖啡行業協會曾耗巨資在京滬兩地做各種咖啡推廣活動,想想都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一杯咖啡加上一段肯尼·G的爵士樂,再加上一本村上春樹封面的小說選,按照現今流行的話來說,那你真是太有才了,不過那陣子還是流行說你太小資了!

  目前據我所觀察的小資們已經改成喝普洱了,所以無論你是拿着于丹的論語還是易中天的品三國,只有你往普洱前面一坐,你就成了在普洱陪襯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同深圳某書吧長年累月靠窗前的座位供不應求,就是滿足了這道風景線的基本需求:美女托腮長髮飄飄低頭閱讀,且座位都是看上去很美坐上去很硬的那種,駕車人士需注意行車安全卻不自覺會忽略路面情況,最好停車下來共斜陽,於是生意興隆,此之謂功夫皆在窗外。

  比這間書吧更加了解消費者心理的是美國奧美廣告的總裁羅曼(Kenneth Roman)。最初菸草商聘請公關之父來說服女性抽菸,主要是依靠他的創意纔可以造成現在女人吸菸浪漫的共同印象。

  羅曼也是市場行銷的老手,上來就告訴咖啡經銷商,價格的比拼是不行的,賣咖啡是在賣咖啡的質量、價值和形象!儘管這句話是在80年代說的,現在估計連中國的一個村長也會告訴你,我們賣得不是某某某,我們賣得是文化!羅曼模擬出幾種咖啡潛在顧客的典型角色,一對是“約翰夫婦”,兩人都有工作,三十多歲,對他們來講喝咖啡是種“生活方式”;“保羅夫婦”,已經到了五十多歲快退休了,錢不是問題,但錢也是個大問題,所以想喝的咖啡自然是越便宜越好。另外一個工作忙忙碌碌的單身婦女“瑞秋”,她和魯迅先生一樣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所以她不會把太多時間花在廚房裏,因此速溶的袋裝咖啡對她來說最好不過。至於年過六十的“米勒夫婦”,年紀大了身體要緊,無咖啡因的咖啡看來錯不了。最後是還在唸大學的“亨利”,是喝可樂長大的孩子,咖啡對他來講顯然是過時了。最後診斷的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針對不同的客戶,定位不同的市場,開發不同的產品,而其中最有開發潛力的就是“約翰夫婦”和“亨利”了。

  “約翰夫婦”就是八十年代典型的雅皮士,賣給他們的咖啡必須有多樣化的選擇,有一種性格的彰顯在裏面,讓他們感覺自己有選擇。從此之後不僅僅是穿衣服可以穿出品味,連喝杯咖啡都能飲出“真我”了。(現在連啤酒或者可樂也在走這個路子,天天都是“真我的選擇”,什麼“有性格”或者“獨具慧眼”均屬此類營銷迷魂藥) 。

  年輕人“亨利”是個問題,卻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因爲只要有型有款又專業的“約翰夫婦”都把喝咖啡當作身份象徵的一部分,買不起PRADA或ARMANI的大學生就會發現一杯二十多塊的咖啡其實很划算很有型了。

  1981年奧美總裁發表的這場演說,在咖啡產業史上簡直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遵義會議啊!正在爲咖啡銷售額不斷下滑而煩惱的業者終於發現了新希望,紛紛發展強調口味、產地及形象的特種咖啡。

  實際上這個轉換過程本來就不復雜,本來咖啡就是來自不同的產地、不同的炒制方式,只是過去總在最後關頭把它們混在一起;現在將它們小量分售就是了。然後一家家小型炒豆商茁壯崛起,例如星巴克。

  實際上作爲全世界烈酒的營銷高手,蘇格蘭威士忌也是這樣的手法,在全球掀起了調和威士忌的大熱之後,再下一城,開始全球風靡單一麥芽威士忌,手法相同,結果也是一樣。

  因此,一杯咖啡誰來喝,如何喝,其實很可能與咖啡並無太大關聯。

  咖啡文化在中國熱氣騰騰

  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文章,原題:咖啡冒着氣進入中國

  隨着中國變得更加富足,咖啡文化正在這個飲茶者的土地上興起。

  根據倫敦的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與全球平均的2%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這部分源於中國的起點比較低的現實。中國人每年平均只喝3杯咖啡,與之相比,美國人是500到700杯。不過,由於中國市場龐大,分析家們看到了巨大的潛力。

  咖啡在中國興起,歸功於西方咖啡文化的傳播。某國際品牌10年前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咖啡店,現已擁有390家。年輕白領喜歡找個安靜地方讀書或與朋友廝混。經理人員認爲那裏的環境是談生意的理想之地。25歲的杜元(音)在北京一家諮詢公司工作,他說:“那是個能坐下來談話的好地方……”他每月要去兩三次咖啡店。

  本地創業者也加入了這場競爭。某大學的講師齊鳴(音)兩年前自己開了家咖啡店,他說:“許多西方人喜歡喝純的黑咖啡。但這裏的咖啡愛好者不習慣那種苦味,他們更喜歡卡布奇諾和拿鐵。”西方人喜歡早晨喝,很多中國人卻願意下午或晚上來一杯提神。但20到30元一杯的價格仍比多數中國人通常能承受的要高。杜說:“想要咖啡在中國更流行,價格還要降一點。”

2015-11-04 14:00:4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