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咖啡其實不難做 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 萃取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精品咖啡學 > 2024-05-31 20:43:03

  先從這張照片說起。 我在我的相冊中發過 , 一位韓國咖啡冠軍的老師, 一一位負責世界賽事的聯絡人, 一位世界冠軍,連同我這個打醬油的,神態迥異。 實際上Michael Philips是在不厭其煩地和他人講解關於萃取率和調節之間的關係。 這張照片, 我看似無所謂, 擺pose, 其實拍照歸拍照, 和他相處的這幾天, 的確幫助我整理了很多知識。 不想強調他如何的平易近人, 也不想佔有傍大腿之嫌, 但他給予我的幾個知識點, 和我在同是咖啡之都, 墨爾本所學之碰撞讓我頗有感觸。

  活動結束, 除去匆匆看了幾位選手在百瑞斯塔的精彩錄像, 更加讓我陷入沉迷的則是這張圖。

  我對了這張圖發呆大約有3個小時, 做了很多假設, 和計算,並且把幾個參數結合起來做出幾條曲線。其實並非什麼新的知識, 我自然知道如何通過調節研磨機, 粉量控制平衡, 我也知道咖啡的新鮮度和萃取之間的關係。 但不同的是, 我希望在這些現有的知識,和北美的知識體系整合出一個新的框架。

  真的不是什麼新的知識, 只是通過自己一段的整理和大家進行分享。因爲, 這對我先前說的愛樂壓, 法壓, 意式以及之後的手衝都有一定指導的意義。

  在我這篇日記中(http://www.douban.com/note/207243440/), 我提到一個重點 ,就是萃取率。

  而在現實生活中, 我發現甚至很多咖啡師對把濃度以及萃取率進行混淆。

  首先, 濃度代表着你一杯咖啡中可溶解物質(TDS)是多少, 因此:

  TDS%= TDS/Coffee Weight (CW)

  很簡單明瞭, 就是濃度代表着, 一杯咖啡可溶解物佔咖啡的總重量。 因此濃度越高, 意味着你咖啡越濃厚。

  一般而言 ,我們之所以喝到espresso覺得很濃, 因爲其濃度大約在8%-11%

  而過濾式咖啡覺得很清淡, 因爲其濃度大約在1.15-1.4%。(取決於是美國的SCAA還是歐洲SCAE的標準,後面會詳談)

  濃度, 咖啡中可溶解物質到底佔的百分比是多少

  那麼萃取率呢?

  還記得我在那篇日記中說的嗎? 咖啡豆不可能100%融入水中的, 咖啡中可溶解物佔有原先被萃取的咖啡粉百分比。 再說了通俗寫, 咖啡中有多少物質被融入咖啡中了。

  因此其萃取率呢則是,

  TDS/DOSE(粉的克重)

  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合理萃取率會在18%-22%之間。 如果萃取過度, 我們會喝到偏苦, 和有雜味。 如果不足18%,我們往往喝到的咖啡會偏酸。 不得不提及的是, 無論是espresso, 還是過濾式咖啡, 萃取率都在這個範疇。

  萃取率, 咖啡中有多少被萃取了

  【給製作espresso人是思考的問題, 理論上, 如果發現萃取時候流速變慢,會是萃取過度表現, 你要麼把研磨度調粗,要麼減少粉量。 但如果萃取率是TDS/DOSE, 你把分母減少,萃取率豈不是更加過度了? 這個問題我們在咖啡小組中好好解答】

  我知道, 如果是第一次接觸這些, 會有點頭暈。我們先做一個題目

  假設:

  粉量爲20g

  用350ml(g)的水進行手衝

  並且獲得大約300g中的手衝咖啡

  我們用濃度儀進行偵測, 得到濃度爲1.2%

  濃度我們知道是TDS% = TDS / Coffee Weight 你已經得知 是1.2%

  下一步, 我們可以知道這裏面到底有多少克的可溶解物,

  就是300g的咖啡, 濃度爲1.2% 那麼可溶解物爲:

  300*1.2%=3.6g

  接着我們知道, 這是從20g的粉量中獲得, 因此萃取率則是

  TDS/Dose = 3.6/20 = 18%

  因此, 萃取率我們也知道了。 18%。 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萃取率指數。 只要咖啡新鮮, 萃取均勻, 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口感。( 當然, 最終還是要自己喝判斷其口感)

  更要是, 我們知道了濃度和萃取率之間的關係。 (這裏, 大家可以理解到,爲何歐洲精品咖啡爲何把濃度1.2%作爲手衝合理的下限了,因爲正好是18%))

  下面, 我們再回到這張圖, 讓他們的關係更加清晰些。

  我們先看圖的橫軸, 實際上, 就是我說的萃取率。 我先前說過, 咖啡最好的萃取率在18-22%

  再看縱軸, 則是濃度, 如果是手衝咖啡, 並且是歐洲精品咖啡標準, 則是在1.2-1.4%。 那麼我們看到這張圖就清晰了, 因爲那塊灰色的面積屬於比較合理製作過濾式咖啡的範圍。

  【製作意式咖啡的咖啡師朋友,根據這張圖,你們應該知道espresso的面積在哪裏了。 ;) 】

  ————————————————————————————————下課休息一下————————————————————————————————————————

  這些, 也是我在早期學習的必修課, 我會根據口感的判斷, 調節粉量, 研磨度, 或者萃取時間。 當然在手衝咖啡裏, 則是水的流速, 水溫等等。

  Michael ,反問我, 你如果改了粉量或者水,你的濃度(TDS/Coffee weight, 濃度會因爲咖啡粉量多而變化),萃取率(TDS/DOSE粉量變了, 可溶解物也變了) 你怎麼能判斷, 這個因素改變了多是個變量? 我知道, 這是可以靠經驗的, 但如果店的營業呢?

  下面則是Intelligentsia, 以及Michael他們的營運系統了。

  如果學過數學的朋友都知道, 如果把縱軸除以橫軸, 將會得到一個斜線。 那在這個圖中將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

  縱軸是濃度比 即 TDS/Coffee weight

  橫軸是萃取率 即 TDS/Dose

  相除:

  (TDS/Coffee Weight ) / (TDS/ Dose)

  我們把TDS約掉, 就得到了

  Dose / Coffee Weight

  因此這條線代表了, 咖啡粉重和咖啡克重比。 也就是Coffee Brewing Ration,

  【在意式濃縮中, 也就是EBF了】

  回到剛剛的例子, 咖啡粉重爲20g, 咖啡自重300g。 那麼這個斜線的角度則是, 沒橫移15g, 濃度則會等比例上升1g, 即1:15.

  而這條斜線會貫穿剛剛的灰色面積, 也就是最佳合理萃取範圍了。

  它的意義何在呢?

  如果我們固定了

  水溫 94°

  水的份量 350g

  咖啡的粉重 20g

  實際上, 我們只要調節一個參數, 研磨度的粗細程度, 就可以讓萃取的濃度點沿着這條斜線滑動, 進入我們需要的範疇了。

  如果,我們得到的咖啡濃度只有1.1%。 我們可以獲知

  TDS爲300g * 1.1%, 即3.3g

  萃取率爲 3.3/20 = 16%

  很明顯 濃度偏低, 萃取不足。 你喝到的口感應當爲偏酸

  這意味着你只需要將研磨度調了細一些, 讓其單位時間萃取效率提高就可以了。

  反過來, 如果你獲得的濃度爲1.5%。 我們可以獲知

  TDS爲300g *1.5% 即 4.5g

  萃取率爲 4.5/20 = 22%

  在這裏, 你應當會喝到雜味比較明顯的咖啡(做過很多試驗,基本上是的), 因爲萃取過度了。那麼你只要調節一個變量, 把研磨度調粗即可。

  看到這裏, 就可以看到其意義了, 我們不通過過去, 要求大家在意各種變量, 而是把粉和飲品克重比例固定好, 那麼你就可以只需要通過調節研磨度找到最佳的風味點。

  當然, 這不是一個萬能的公式, 它的侷限性也是有的:

  1, 固定了粉和飲品的克重意味着你調節研磨度只有兩個方向。 (我其實嘗試了根據我自己學習的方式對這個方法的改進, 下次再談)

  2. 無論是手衝, 還有意識, 假設的框架是萃取均勻的。 如果萃取不均, 濃度值是沒有參考意義的。

  但不管如何, 這對一個店的營運意義是巨大的。因爲一個有經驗的烘焙師咖啡師, 只需要告訴營運單位多少克的粉, 能調試到多少的咖啡飲品。 剩下的就讓店自行調節研磨度即可。 甚至, 如果是意式咖啡, 告訴了多少克重的espresso, 大約多少秒萃取時間,咖啡的品控是相當精準的。

  當然, 很多人會說, 我沒有濃度儀怎麼辦? 那麼看似是數學公式, 我們又要回歸到原點, 我們至少要從口感判斷得知何種口感是萃取過度, 何種口感是萃取不足。 至少, 咖啡師的本身, 要以自己的感官爲準, 不是嗎?

  完

  後記: 此文雖自認意義重大, 但實在不是自己的發明創造。 只是自己幾年的學習過程外加很多前輩點播指點。 最爲感動的還是Michael最後常說的, 大家都明白了這些道理,大家都能有好的營運, 豈不樂哉?

2015-11-05 17:22:2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