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論診斷espresso萃取問題(上篇)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意式咖啡 > 2024-11-05 17:22:31

  意大利的4M (咖啡師,磨豆機,拼配,以及意式咖啡機的英文縮寫) 包括了生成意式咖啡的關鍵因素。在home-barista.com論壇上經常問的問題往往集中在最後一個因素:我應該買哪種意式機呢?一旦一個購買者把他們的列表限到少數幾個選項後,家庭咖啡手經常就開始懷疑他們的技巧以及理想衝煮水溫。我之前的一篇文章,How I Stopped Worrying and Learned to Love HXs, 指出瞭如何找出更好的衝煮溫度控制。

  如果把意式咖啡機的重要性放到一邊——實際上正是尋找設備的評論這件事把大部分的讀者引到這個論壇的——我認爲其它三個要素,與這個要素同樣重要,甚到要更重要些。在我的列表中,排在最上面的是咖啡師的貢獻。不只是說咖啡師要仔細選擇這些要素,而且是因爲咖啡師需要掌握的技巧。咖啡師的技巧有多好,只要先看看那半分鐘的萃取,再看看最終的杯中表現,就知道了。

  感謝去年“無底把手”對於異常espresso萃取的幫助。在Chris Tacy的診斷系列(Training with the Naked Portafilter)中得到靈感,我開始了我自己的案例學習。

  加入我,和我一起看一下在意式機衝煮頭下都發生了什麼吧!在我們的旅途跳到診斷錯誤的espresso萃取之前,先來進行一個簡短的回顧。

  咖啡師喜歡觀察什麼

  一個聰明的咖啡師會專心觀察在萃取過程中espresso湧出的過程。雖然這時的表現不能作爲最後杯中表現的證據,但它卻是驗證咖啡師技術的不錯的工具。描述咖啡師看到的東東需要一些詞彙,其中有些經允許,摘錄自Mark Prince的Espresso Glossary。

  [attachment=7036]

  金黃**londing)表示湧出的顏色由暗棕色以及虎斑到較淺的呈均勻的淡白色的轉變。這通常出現在萃取的後1/3,是結束衝煮的標誌。這時萃取的espresso是稀薄的、幾乎沒有香氣的,如果繼續萃取下去,會把原本是很享受的一次萃取沖淡。、

  Channeling是經過咖啡餅中裂縫構成的快速通道,它會造成稀薄的、欠萃取的espresso。當channeling發生時,你將經常看到在espresso流裏突然出現blond條紋。有時在咖啡餅裏channeling出現的地方甚至會發現鉛筆芯大小的孔洞。

  Crema是正確萃取的espresso的確定信號之一 (在沒配備crema加強器的機器中),它由高壓下氣體(空氣和二氧化碳)的散佈造成。液體中包含着乳化的油,構成了espresso上面暗棕色的一層。

  萃取(Extraction)是指迫使鍋爐中的熱水經過磨好的咖啡粉的過程,它會從咖啡粉中萃取出風味,油,膠體,脂類以及其它成份。

  黃金律是一個通用短語,用來形容理想的萃取時間與espresso體積。Instituto Nationale Espresso Italiano (PDF) 提供了一杯理想的espresso的工作定義。我自己的espresso的簡版定義是:使用大約14克的咖啡,在22到32秒中萃取出60毫升咖啡(從水泵開始工作開始計時)。

  過度萃取發生在萃取咖啡過多時,會得到一杯味道很衝的、風味粗糙的咖啡。視覺信息是萃取到少量的咖啡,顏色偏暗,crema很薄。杯子邊緣深色的“光環”是過度萃取,或是萃取水溫過高的另一個典型標誌。

  預浸:在開始正式萃取前,先把咖啡機中的咖啡粉餅浸溼的動作。有些咖啡機中用水泵來完成這個動作:水先泵到咖啡上1到2秒,然後停下1到2秒。在這個暫停之後,水泵再次工作,直到完成衝煮。超級全自動以及一些全自動機器使用這種預浸方式。

  另一種預浸叫“自然預浸”或是漸進式預浸,在那些裝備有E61衝煮頭的機器中使用。當水泵開始工作時,在壓力被施加到咖啡餅之前,有一個腔室需要先填滿。這樣在壓力建立起來之前,有3到7秒的浸潤時間。這種預浸比前面那種“開泵——暫停——開泵”的預浸方式要更好些。

  虎紋和虎斑是良好萃取的最重要的視覺特徵。虎紋是由深色crema和淺色crema相對比形成的;理想情況下,它在衝煮的早期開始出現,並直到衝煮結束都一直出現。虎斑是良好萃取的杯中確認;它是浮在Crema表面的暗棕色或暗紅色小斑點。

  欠萃取發生在萃取的咖啡物質過少時。欠萃取會得到一杯薄弱,風味陰暗的咖啡。欠萃取的視覺表現是一層亮金色的crema。

  名詞解釋到此結束,我們現在可以開始瞭解如何識別正確的萃取——而且無底衝煮把手可以讓這件事顯而易見!上面是使用Cimbali Junior DT1萃取的例子,它顯示出很棒的虎紋。顏色均勻分佈,在整個湧出過程中都很連續。

  Espresso的黃金法則

  正如在上面的小型名詞表裏提到的,一杯理想的espresso的黃金律指明瞭萃取時間和萃取量。黃金法則是很好的指導方針,但在很多時候,顏色是磨粉粗細以及填壓正確與否的更好的指標。

  儘管不是絕對必要,但用無底衝煮把手觀察萃取,可以非常明顯地顯示出萃取過程。使用“正常”的衝煮把手時,通過仔細觀察分水頭流出的水流的情況也可以得到很多徵候。顏色可以提供你何時停止萃取的清晰信號,要記得虎紋隨着豆子放置的時間會有所減淡。另外也要記得低咖啡因的咖啡的條紋非常小;低咖啡因的豆子一般比含咖啡因的豆子開始時更暗些更均勻,而變金色更早些。當然,新鮮烘焙的豆子在衝煮時的條紋的顏色也會更深些。根據混豆的配方不同,烘焙後四到十天會得到最佳的效果。

  儘管當金黃色出現時停止萃取會讓你得到一杯最好的espresso,但其實改正不恰當萃取這件事本身就是可以把你帶到更佳的espresso的路。如果萃取太慢,espresso會更苦並帶暗棕色的crema;如果萃取太快,espresso傾向於變酸而且crema會一律變成肉桂色。品嚐是你糾正各種錯誤(研磨、填壓以及溫度)的終極指南。堅持練習,得到良好的衝煮基本上是一件技術。

  分料,下粉,填壓。重複

  讓我們假設你的espresso機器的衝煮壓力已經調校正確,並且衝煮溫度也是正確的。我建議把衝煮壓力設到82.到9.5bar,衝煮溫度調到202華氏度(94.4攝氏度,譯註) 來作爲一個不錯的起始點。假設你已經選了一臺不錯的咖啡磨以及新鮮的espresso拼配豆,現在最後的結果全看萃取了。在煮一杯espresso的25秒鐘內,會發生許多事。如果你有一個標準的衝煮手柄,你的觀察被侷限在分水器的水流。無底衝煮手柄給這一過程提供了全新的有利的視角。

  在進入常見萃取缺陷前,我將簡要談一下如何正確地準備好待萃取的咖啡。基本上基於David Schomer,Vivance的主人,有影響力的barista培訓師,在他的文章Espresso Packing Techniques: Update 2004中所提到的技巧。在線文章中的第一頁是一個逐步的參考卡片,掃描的文字比較難以閱讀,因此我把部分摘錄在下面,從第三幅圖開始:

  3. 粉碗中有一小堆新鮮研磨的咖啡

  4. 在把所有低點填滿以後,把咖啡朝十二點方向推過去

  5. 現在,在頂端,用手指推着咖啡朝六點方向推過去

  6. 把多出的咖啡推到粉碗的中間,重複上述步驟

  7. 以40磅的壓力壓下。在提起壓粉器時轉動磨平

  8. 輕輕側擊;注意這時衝煮頭從檯面上抬起

  9. 用浴室用秤訓練操作員可以用40磅的壓力壓粉

  10. 完成時,用20磅的壓力壓下並順時針方向轉動壓粉器以磨平咖啡粉

  用以上步驟作爲指導方針,讓我們稍詳細一點回顧一下分料,分佈,以及填壓。

  分料:在營業情況下的咖啡師需要一杯接一杯地做espresso。幾乎所有的專業咖啡師都會一次磨一批的粉。他們用來確保每次下粉量相等的技巧也許各有不同,但是每次下粉的誤差應該在0.5g或更少。

  典型的家庭咖啡師所需要的生產速度需求並不高,分料的技巧可以被調整得更一致。有些家庭咖啡師選擇一次只投少量豆子,稱出固定量的豆子,然後磨豆,直到磨豆機完全磨光,然後把分料器打掃乾淨。這杜絕了咖啡的浪費,不過也帶來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另外,如果你有分析的愛好,同時你也剛好手邊有高精度的秤,稱重可以幫你確保每次分料的一致性,尤其在初學的時候。我在對某臺espresso機器進行“探索階段”經常會稱每次的豆子,而當我對該臺機器已經用起來很舒適時,我就會換成使用大量分料方式。這可以節省咖啡,並消除了每次萃取的變量的來源。

  不論你是用哪種方式,一定要記得粉餅的厚度比重量的精確更重要。如果粉餅在濾碗中過高,在把衝煮把手鎖到衝煮頭上的過程中會切到粉餅的頂部,特別是在右手邊。這會導致在Hall of Shame中第一幅圖所示的側面channeling。

  大多數espresso機器標配的雙份濾碗的份量都是約14g。這就是說,如果你每次用同樣的方法填壓,並用同樣的水平面來填粉,你就會得到近乎精確的14g咖啡。而如果按以上方法,濾碗裏會有接近16g咖啡。這也就是它被稱作“過度加料”濾碗的原因。最佳重量會因磨豆機的設定,豆子,以及磨的種類而有變化。

  在蓮蓬頭與粉餅的頂端之間留一定的間隙是很重要的。這同時也可以讓水可以分佈在粉餅表面,同時也允許粉餅吸水後膨脹以接觸到蓮蓬頭。在裝料最多的情況下,如果在粉餅的上將面放一個硬幣(2mm厚),當衝煮手柄鎖緊時硬幣應該剛好接觸到蓮蓬頭。不過仍需記住,如果粉餅在鎖緊時被搓碎了,側面channeling就會發生。

  分佈:當因爲不一致的填壓造成不均勻的萃取時,我們都會責備填壓。但是實上在大部分實例中,出錯的是不正確的下粉(distribution)。

  我更喜歡與David Schomer所述的步驟稍微不同的方式來過度加料。與他的過度加料的填壓方法不同,我在濾碗3/4滿時會把衝煮把手在磨豆機的叉子上輕輕地敲兩下,然後再把濾碗填滿。最後我做四次不加壓的拉平動作:南—北,北—南,西—東,東—西。

  相比你在網絡上可能讀到的其它方法,我推薦的方法會更容易保證一致。一致性是持續改進的關鍵,也是當一直出問題時,論斷問題的能力。忽視你過程中的一些小的步驟會不引人注意地加入變量。比如,在最近一次咖啡師大賽中,我看到有些參賽者會在他們的第一次衝煮中側擊衝煮把手1次來把粉震下來;而在第二次衝煮時卻會側擊4次,接着會再最後加一次粉。磨得較細的咖啡粉會隨每次側擊略有下陷,因此這些參賽者可能在他們的每次衝煮中存在1g或2g的變化,這就會讓衝煮時間增加或減少數秒。

  填壓:填壓的目的是改善咖啡粉餅的密度一致性。如果不填壓的話,萃取過程中的高壓會在粉餅中開出一條裂痕。在早些時候的定義中,加壓的水流通過這些裂痕就叫channeling,這樣一來,水不是均勻地通過粉餅來萃取咖啡中的物質,而是快速通過這些裂痕,僅萃取channel邊上的咖啡粉。這樣得到的咖啡會和正常萃取咖啡時最後金黃色的部分口味很類似,薄,幾乎沒有香氣,而且不甜。

  象握住門把手一樣握住壓粉器,就是說,讓軸順着你手的長度方向,尾端呆在你的手掌裏。專業咖啡師一般都會建議加30到40磅的壓力。這也是家庭咖啡師的一個很好的指導方針,不過,再次強調,一致性應該是你的首要考慮因素。可以考慮使用如Espro這樣的訓練用壓粉器,這種壓粉器被校準到30磅的壓力,或是用不這麼貴的浴室用秤來訓練你自己可以做到穩定的壓力。

  我的參考是被叫作”Staub”的填壓方式,這種方式由Carl Staub所創造。Staub填壓把注意力放在粉碗邊上的咖啡。這種填壓方法先在粉碗的中心填壓一次,然後在指南針的四個角的方向再壓一次,每次壓好都把壓粉器提起來,最後輕輕一壓並磨平。在壓粉器與濾器的邊緣之間沒有很大的空隙,因此說你在填壓“邊緣”是有點用詞錯誤。專業人士一般會面對排長隊的趕時間的顧客,沒有時間來做這麼多步。不過對我而言,爲了得到一杯很棒的espresso而多花點時間來保證粉餅在整個周邊都壓緊了,這個時間還是值得的。

  (資料源於網上,本人略有修改,僅供分享參考,如本文編者不同意分享,可聯繫本人刪除)

2015-11-09 16:45:3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