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機的演變歷史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11:55:39

  早在13世紀,阿拉伯人就發明了將咖啡豆放在鍋裏,用火加熱炒制,然後磨成粉,再衝煮出咖啡。早期阿拉伯人喜歡將豆子烘得較淺,煮後加入小豆蔻等香料一起飲用。後來這種咖啡炒制方法傳到敘利亞,土耳其和埃及,這些地區習慣把咖啡炒成黑色,然後磨成粉,加入糖用水煮制,煮後不用沉澱直接倒入小杯中帶着咖啡渣一起喝掉。

  17,18世紀咖啡傳入歐洲後,歐洲人也沿用土耳其式將咖啡炒至黑色。後來,因爲地理及文化差異,歐洲分成了以北歐德英等國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爲主的淺烘派和以南歐爲主的深烘派。前者一般將豆子烘到city——full—city,而後者一般都烘至italy,french等深度。相應的,後來以北歐移民居多的北美大陸也沿襲了淺烘焙,而以南歐移民居多的拉美則盛行中烘焙。直到19世紀中期,整個歐洲大部分都在家裏利用鐵鍋或烤爐來烘焙豆子,後來發明了利用密閉式鐵桶代替鐵鍋,並放在火上手搖控制的小型烘焙機,同時可以烘幾磅豆子,爲一些咖啡店所採用。19世紀中期隨着大型烘焙機器的問世,大批量烘豆成爲可能。大型烘焙機問世後經過不斷革新,到20世紀上半期已經出現了電子控制的精密機器,而且可以達到每小時連續烘焙5000kg的機器。大型烘焙商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自家烘焙的習慣,購買包裝的烘焙豆或咖啡粉回家直接煮制方便了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

  到20世紀60年代,品牌包裝的豆子主導了市場。但是大批量的烘焙同時存在着問題:品質一般的生豆,爲了維持重量過度的淺烘焙,缺乏新鮮度造成的味道缺失,20世80年代開始,一場“精品咖啡運動”發起於美國,它倡導人們購買精品生豆,家庭烘焙,喝新鮮的咖啡,追求品質和味道,家庭烘焙又開始受到重視,而同時對咖啡品質的追求也迫使一些大的烘焙商採用更優質的豆子,保證烘焙質量。

  烘焙機的發展演變

  早期人們普遍採用鐵鍋炒制咖啡豆,咖啡傳入歐洲後,歐洲人一方面沿用土耳其的鐵鍋炒豆,後來又發明了手搖轉筒式烘焙,可以同時烘幾磅豆子,爲一些咖啡店所用。19世紀60年代,大型的烘焙機開始問世,1867年利用鼓風機爲豆子對烘焙完的豆子進行降溫的方式催生了大型烘焙機的發展革新。19世紀末,熱風式烘焙機的問世更是大大提高了咖啡烘焙的速度和效率,使得更大批量生產成爲可能。20世紀,烘焙機與電子化結合,被改良得更加精密,全自動的烘焙機出現並具有更先進的功能。

2015-11-17 14:13:3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