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衝煮方式:手衝咖啡的歷史由來及操作方法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03:43:26

  我喜歡在一天工作的開始時先給自己衝杯咖啡,磨豆機發出的優美旋律,細嘴壺的水流緩慢而優美,好象輕輕拉開了一日的簾幕。

  手衝咖啡可以讓你安靜的專注一件這麼美妙的事情。 我喜歡在這個安靜的過程中,整理思緒,調整心情,這感覺好像等待日出般的暗暗激動,微小而澎湃。每次看見細嘴壺流出的水的熱氣與濃郁的咖啡香一起隨着手的 節奏漸漸充盈房間的時候,會忽然有一種遊離的錯覺,彷彿見到日益陷在生活陰霾裏的身體開始漸漸清晰......或許這樣說吧,一杯上好手衝咖啡教給我的, 是關於“慢慢的精緻”這件事。

  上面一段文字描述的就是手衝咖啡,又稱滴濾咖啡,其實就是美式滴濾壺的手動版。隨着第三波精品咖啡的到來,在被虹吸式咖啡炫目的衝煮過程霸佔多年後,最近手衝咖啡大有捲土重來的架勢。手衝咖啡其實是最能體現咖啡原味和個性的製作方式,手衝咖啡相比其它製作方法醇度更加飽滿,口感溫和滑潤,擁有良好的均衡度,以及乾淨度。不管是咖啡店還是在家裏都可以製作出美味的手衝咖啡,,手衝咖啡可以說是一種既簡單易學又充滿情趣的一種方式。

  看似簡單的手衝咖啡其實有很大的學問。一杯完美的手工咖啡需要衝泡者擁有5年以上的咖啡經驗,不僅技術嫺熟,更能根據不同的品種、水溫、飲者的喜好,而調整沖泡方式,讓咖啡始終在人們眼前呈現出完美的“甘、酸、苦、醇、香”的平衡。

  看起來容易、相似度極高的操作,其實也蘊藏着各種口味可能。甚至同一個人每次泡出的咖啡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味道。然而正是這神祕的不確定性,令人對這即將發生的咖啡事充滿期待,而那些專注、嚴謹而理性的步驟裏,也由此多了一份浪漫氣質。

  手衝咖啡改變味道的幾個因素:

  1.咖啡粉的研磨度;咖啡粉的粗細也會影響萃取率,咖啡粉越細萃取率就越大、咖啡粉越粗萃取率就越小。一般而言,手衝的粗細要求是在中度磨研左右,因爲磨太細的話,許多細粉會容易沉澱在濾杯的底部,造成阻塞的現象,使得整個流速變慢及時間拖長(圖五);磨太過粗的話,咖啡粉容易萃取不足。

  2.粉量;一般而言,粉:水=1:12左右。當然這只是個慨念,主要根據個人口感以及各地區口感差異而有所不同。

  3. 水溫;製作手衝咖啡的水溫一般控制在88度到95度之間。水 溫的高低會影響整個咖啡的溶解效率,溫度越高,溶解速率就越快,且相同萃取時間內可溶物質也溶解越多,所以就一般而言水溫太高超過95度,容易讓焦苦味、 雜澀味快速溶解出來;溫度越低,溶解速率的越慢,相同萃取時間內可溶物質也溶解越少,所以就一般而言水溫太低,咖啡會容易淡薄,好的味道不容易萃取出來, 且悶蒸也不易完成。

  4.水量(注入熱水時的節奏與速度會影響萃取時間,是要素裏邊最難控制的,最容易讓咖啡走味的過程);一般來說注入熱水的動作要平穩,順暢,注水的高度要適中,繞圈的速度也要保持一致。

  5.時間;一般來說製作一杯手衝咖啡需要經過最少三次注水的時間,注水次數過少會造成萃取不足,次數太多又會造成萃取過分。

  注:理論上,以上5點的各個要素好好處理,味道就不會出錯,嚴格來說第4點的控制最困難,也是最容易讓咖啡走味的過程。但事實上,味道的極小差異在允許的範圍內是可以被接受的。

  來源:小牛咖啡的博客

2015-12-02 16:30:0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