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咖啡是臺灣最特別、最優越的咖啡,且產量較少,物以稀爲貴。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2000米以上,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四周高山環列,氣候涼爽,平均氣溫爲10.6攝氏度,夏季平均14.3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6.4攝氏度。飲用口感不苦不澀, 風味醇厚濃郁。阿里山獨特的氣候和海拔條件,孕育出精品級的高山茶、蘭花以及日本人稱爲極品的山葵(哇沙米)。而臺灣第一名的咖啡,不在古坑、不在東山,而是在阿里山樂野村飄散致命芳香。
阿里山咖啡的品種均爲阿拉比卡種咖啡,此種咖啡生長環境較爲嚴苛,臺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氣溫較高,而咖啡樹喜好廕庇。如果咖啡樹單獨種植可能會被強烈的陽光曬死,阿里山脈地區森林密佈,檳榔樹很多,所以他的咖啡樹大部分種植在檳榔園區內,因爲檳榔樹成長快,枝葉茂盛,既可以讓咖啡樹吸收到陽光又可以早到陰涼,很適合咖啡的生長,在阿里山去的咖啡園中,咖啡樹都掩映在檳榔樹的樹蔭之中,咖啡樹長得也很茁壯,產出的咖啡相對都很好,咖啡樹種植在而咖啡的種植且會根據種植之地不同而散發出不同香氛與口感,仍爲極具個性的咖啡品種,成爲臺灣阿里山咖啡近幾年很受青睞。
在臺灣每年有颱風侵襲,咖啡樹的樹根一般扎進泥土都不是很深,一旦遇到強的颱風就會倒伏,在咖啡園裏套中檳榔,既能遮陰,又能擋風。咖啡結的花在頂部,而底部碩果累累,,是因爲日照不均的結果。底部因受陽光照射,接受土壤較高的溫度,所以較早開花,早結果。下部因風大溫度較低,開花結果較遲。臺灣的咖啡樹不像地處熱帶的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咖啡樹的冠頂溫度和底部溫度均勻,可以同時開花,同時結果。臺灣的咖啡樹上的果實成熟時間不均與,只能一顆顆採摘,所以咖啡農採摘咖啡的時候豆比較辛苦,只能先採摘成熟的果實,等幾天上部的成熟了再去採摘,就浪費了咖啡農很多時間,而一樹的咖啡由於不同時間的開花,不同時間結果,又分不同時間採摘,使阿里山的咖啡香味特別濃郁。
臺灣的咖啡豆產量少,但透過農民的用心植栽,可以採得高品質的咖啡豆,咖啡樹包括阿里山、南投、雲林等地都出現很有特色的咖啡,阿里山咖啡瑪翡咖啡爲,是由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回鄉年輕人栽種,年產量已有20噸,供應即溶咖啡及濾泡式咖啡。
臺灣的咖啡很有名,臺灣咖啡的歷史可追溯到1624年,在初期荷蘭人曾引進咖啡,但只限於荷蘭人內部飲用故未能大量推廣;在1931年日據時期,當時日本侵略者爲了自身的需要,同時爲了臺灣咖啡牟取自己的利益,他們大力發動農民種植咖啡,於是很多農民爲此失去種植水稻的良田。雖然種植的咖啡年年豐收,而咖啡得不到收益,還失去了糧食,許多咖啡農因此終身勞作未能填飽肚子。木村”先生在臺南州北部,阿里山、南投、雲林一帶種植,並大量栽培。
1941年(日昭和16年),達到高峯原豆大部分運回日本。臺灣咖啡種植面積已達到75公頃之多,全盛時期有“遠東第一大咖啡工廠”之稱。1945年(日昭和20年),戰後,臺灣咖啡種植面積還曾擴張達到113公頃。日本投降後,臺灣光復,國民政府大力提倡開墾良田,種植經濟作物,阿里山原住民,更是希望利用田園或山地種植一些糧食來填飽肚子,誰也不想去種植哪些喝起來與生活一樣苦的咖啡,於是臺灣咖啡從此漸漸末落,慢慢地被人們忘記。在2000年(民國89年),直到經臺灣政府宣導,嘉義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農民才又重新廣爲種植咖啡,臺灣咖啡漸漸復興,並在最近幾年得到良好的發展,深受更多人的喜愛。
在2002年(民國92年10月)臺灣咖啡協會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爲了加強臺灣咖啡的產業與世界各國合作交流,增進臺灣咖啡業者與咖啡愛好者的合作交流,提供咖啡的專業知識和資訊,創造屬於臺灣特有的咖啡文化與提升國際地位。
關注公衆號,發送 46979 免費閱讀全文
2015-12-22 15:41:55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