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A金盃萃取之咖啡品鑑 舌尖上的酸、甜、苦、鹹的分佈位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04:00:16

  既然數據不重要,那麼什麼纔是重要的呢? 當然是 萃取率對味道的影響。當你透徹的瞭解萃取率與味道走向的關聯性之後,絕對會對你的衝煮調整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縱軸與橫軸的數據移除,替換上去的則是濃度 味道 還有萃取率 味道的關係。 當咖啡濃度高的時候,你會覺得整體味道比較強,反之則比較弱。 最有趣的則是當萃取率較低的時候,酸甜的感覺會比較明顯,而、取率變高的時候,則是苦味會比較明顯。

  而圖中的斜線則是以固定粉量衝煮時,萃取率與濃度之間的關係。當咖啡的萃取率上升時,咖啡的濃度也會同時上升。 換句話說,對照着我們所替換上去的濃度 味道 還有萃取率 味道關係,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簡單的結論:隨著萃取率的上升,咖啡味道會越來越強,而且味道會從一開始酸甜感比較明顯,慢慢的變成有苦味伴隨著出現,甚至到最後只剩下苦味的感受”。

  如果你有實驗精神的話,我建議你可以試試看用杯測的方式來進行驗證。 拿起你手邊的咖啡豆,然後以同樣的粉水比加入熱水做浸泡(粉水比跟你平常煮咖啡的比例相同即可)。 第一杯只要浸泡一分鐘,然後進行破渣,或者你也可以用濾杯將咖啡渣過濾掉。 第二杯則浸泡兩分鐘,第三杯則是三分鐘。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得到圖中A、B、C三個落點的咖啡了,然後試著喝喝看是不是跟剛剛所說的結果一樣。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味蕾的分佈,在品嚐過程中,你可以回想這張圖,並且專注在兩件事情上,第一是酸甜苦的強度,第二則是酸甜苦出現的位置。 能夠感覺到酸味的味蕾多半分佈在舌頭兩側以及延伸到舌頭前端的地方,甜味的味蕾則是分佈在舌頭前端,在經驗上通常整個舌面也算是甜味味蕾比較密集之處。 苦味的味蕾則是分佈於舌根的地方,適量的苦味是可以帶出綿長喉韻的。 鹹味我們就暫時不說了,因爲鹹味在咖啡領域中並不算是太討喜的味道,在金盃理論的品嚐實驗裏,大家先專注在酸甜苦與萃取率之間的關係就好。

  在品嚐過後,這裏要強調的是,所謂的萃取率低酸甜較明顯,萃取率高苦味較明顯,指的是酸、甜、苦之間的比例,而非絕對的強度。例如萃取點B的酸甜“強度”有時候是會比萃取點A的酸甜“強度”要高,只是因爲萃取點B會伴隨著苦味出現,所以飲用的時候,酸甜的感覺在所有感受到的味道中比例變低了,纔會有酸甜感變不明顯的錯覺。

  所以,在同樣的粉量和萃取架構之下,隨著萃取率的上升,咖啡味道會越來越強,而且味道會從一開始酸甜感比較明顯,慢慢的變成有苦味伴隨著出現,甚至到最後只剩下苦味的感受。

  來源:百瑞斯塔的博客

2016-01-15 13:06:0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