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一直在飲用,但是真正接觸到現磨咖啡的魅力還是近幾年的事情。本菜也折騰過各類咖啡器具,我發現很多器具或者說大多數人沖泡的咖啡都是過度萃取的.
國人比較熟悉的功夫茶,如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合適的品飲方法基本都是7克茶葉,150毫升90度左右的水,7秒左右快速浸泡出湯,然後一道一道的喝,這樣喝主要是能喝到鮮爽順口的茶湯。
試想一下,我們用做ESP的方式喝茶,7克茶粉壓實,高溫高壓萃取,出來的濃縮茶汁正常人難以下嚥不說,植物在這樣的方式下萃取對人體的健康安全?
目前我感覺臺灣或者一些人漸漸在烘焙咖啡生豆時會採取稍淺的烘焙,當然這樣會獲得更加富有張力的口感,
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很多咖啡業者不想說,就是深烘的咖啡對人體的健康到底有害??長時間飲用接近焦掉的食品到底安全?使用煤氣直火烘焙到底安全?
咖啡沖泡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掌握自己喜歡的萃取濃度,得到自己喜歡的口感,當然每個人對喜歡的口感有不同的理解。我就談談我喜歡的比較健康的沖泡方式得到我喜歡的口感,我是大粉量15克咖啡粉,中度研磨,85-90度水溫,240毫升左右的水量,在60秒以內快速萃取,我覺得咖啡粉在完整析出的中前段口感甜糯順滑,放棄後段尾段的咖啡。
主流的手衝法,從悶蒸到沖泡結束,普遍在2分鐘左右,咖啡粉在和熱水接觸這麼長的時間必定過萃。法壓也是,悶泡4分鐘,而且還帶有咖啡細渣,這些細渣在你整個品飲過程中還在不斷析出。虹吸壺一些高手控制下瓶的水在90度左右上衝,再攪拌,再冷卻流入下瓶,整個咖啡的萃取時間過長,出來的咖啡基本都是過萃了。
爲何我們不在意過萃呢,因爲多數人一直這樣飲用,慢慢已經習慣了過萃的風格,不過萃不是咖啡。
土耳其式沖泡法,國人不太流行,摩卡壺是帶小壓力的沸水流過粉槽萃取,不控制好萃取時間萃取速度多數出來的是一杯苦水,你也可以試着在摩卡壺粉槽裏面放些綠茶試試出來的茶湯味道如何。
很多過萃的方法流傳至今,我覺得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咖啡對當時的人來說太貴了,喝不起,恨不得連咖啡渣也喫下去。
過萃的咖啡汁解油膩葷腥味,比較容易配合歐美人的飲食。所以說濃縮咖啡是花式咖啡的靈魂,因爲對於多數人來說濃縮咖啡難以下嚥所以就流行花式咖啡了,當然有些人就是喜歡喝小杯的ESP,這叫腔調。
但是單品呢?單品也悶泡3分鐘,出來的咖啡幾杯下肚就會頭暈目眩,而且很多人把這類咖啡給新人喝,使多數人喝到不加糖奶的黑咖啡,直接搖頭叫苦,以後不敢嘗試,使咖啡市場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熱。
真正萃取適宜的單品即使不加糖奶也應該是好口感,至少不會叫你搖頭難以下嚥。如果你出品的咖啡不加糖你覺得無法下嚥,我覺得多半是過萃了,有人說一些種類的咖啡確實比較勁霸,如深烘的曼特寧。手法得當,一杯烘焙中淺酸甜可口的耶加雪菲或者平衡度極佳的藍山1號很多新人試飲也會一改對咖啡的恐懼,而變爲驚喜。
所以我覺得真正好喝的健康的單品應該是大粉量,適合溫度,快速萃取得到,無需加糖奶。
糖可以增加咖啡的厚度和甜度,但是會掩蓋咖啡的原汁原味,糖喝多了對健康沒啥益處。
牛奶不說了,我不認爲工業化生產的牛奶是安全的衛生的,特別是國產牛奶。
來自豆瓣大木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