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歷史 咖啡種植 咖啡如何改變世界 如種咖啡何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29 02:47:45

  咖啡如何改變世界
  
  咖啡,以熱飲的形式,溶進它所生長的土壤條件、果實的烘焙程度;人們飲用咖啡,享受它苦中有甜的芬芳、激活思維的助推性、促進交往的粘合劑。
  
  咖啡作爲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醒腦藥物,不論從其精細的準備工序,還是其不爲人知的歷史,都在文化上擁有磁石般強大的吸引力。或許美國人需要一位建國之父來教他們如何製作咖啡,直到馬克·潘德格拉斯特1999年出版了《非比尋常的:咖啡的歷史以及咖啡如此轉變我們的世界(共同圖書館)》,咖啡豐富的歷史遺產、人類學纔開始全面繁盛起來。
  
  在最新發行的更新版本中,潘德格拉斯特爲發生在位於海拔4500英尺的危地馬拉咖啡種植園的故事描繪了一副美麗的背景:
  
  我在嘴裏磕開一個成熟咖啡果的果莢,嚐到其中的甘甜黏液。舌頭要花一點兒功夫才能把保護豆胚的粗糙果皮去掉。咖啡豆和花生一樣,通常一果雙仁。吐掉果皮後,我終於得到了兩顆豆子。豆子的外面包裹一層細密半透明的銀皮。在有些地方,土壤裏缺乏足量的硼,我就有可能發現單粒的果仁,人們將之稱爲花生莓。有些人認爲花生莓的味道稍加濃郁。我吐出了果仁。它們太硬了,很難嚼。
  
  我聽到別的收穫者們一整家子一整家子地說着西班牙語聊着天、唱着歌。這是一個快樂的時節。一年辛苦地勞作——修剪、施肥、除草、培土,以及修整馬路和水管,統統歸結爲咖啡豆的成熟。我唱起了一支含有幾句西班牙語的歌謠:我親愛的花。
  
  然而,在這幅社區欣欣向榮的浪漫圖景之下,隱藏着在這片勞動密集到難以想象的莊稼上勞作卻徒勞無功的嚴峻現實。這個小插曲,事實上,頗具代表性地指出咖啡製作過程中存在的悖論:
  
  身材瘦小的婦女扛着大得出奇的袋子,重量相當於她們八十磅體重的兩倍。有的婦女還用布條把嬰孩縛在胸前。一個成年的採摘好手一天能夠收穫兩百多磅的咖啡果,掙到八美元,比危地馬拉的最低日收入兩倍還多。
  
  在危地馬拉,貧富差距顯著。土地分配一邊倒。那些從事最艱苦勞作的人們卻收穫不到利潤。但是現在還沒有快速有效的辦法解決這一根源於經濟體系上的一系列不平等問題,也沒有可以取代咖啡、能夠在這片山區種植的莊稼。然而,工人們在很多方面都要比他們的美國同行心滿意足。他們擁有強烈的傳統意識和家庭生活觀念。
  
  就在工人們收穫的同時,我思考着這一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一旦加工好後,這些豆子就會遠行千里,給那些享受生活方式的人們帶來愉悅。他們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這些危地馬拉工人們無法想象到的。然而,在這一幕中,給一羣人貼上“混蛋”而給另一羣人貼上“受害者”的標籤,則是不公平的。我意識到,這個故事裏沒有任何事情會很簡單

2016-03-21 15:22:5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