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馬拉北臨墨西哥,南接薩爾瓦多與洪都拉斯,境內多火山。危地馬拉每年約有350萬袋的咖啡產量,咖啡生豆則佔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量的40%。這個以咖啡種植及出口爲主的國家,有着適宜咖啡樹生長的沃土、適宜的氣候、充沛的水資源和高海拔的種植高度。其境內也有着衆多的知名產區,例如安提瓜、薇薇特南果、柯班、艾卡特南果、阿蒂特蘭、新東方、聖馬克斯等等。其中薇薇特南果和安提瓜最被咖啡愛好者們所熟知。
“Huehuetenango”中文譯爲“薇薇特南果”。無論是讀起來還是在書面上,這個名字格外的好聽,讓我想起了哥倫比亞的娜玲瓏(narino)產區。漂亮的名字,當然要有漂亮的風味來對應纔是。
薇薇特南果產區位於危地馬拉西北部高地,種植海拔高度達1800-2100米,是該國海拔最高的咖啡產區,以生產優良品質豆而聞名。因危地馬拉境內河流湖泊衆多,薇薇特南果地區山川和水資源豐富,氣候乾燥但水源充沛,同時該地區水利設施完備,所以咖啡多采用水洗加工的處理方式。薇薇特南果地區的咖啡,口感濃郁豐富,具備較高的醇厚度,煙燻味是其最具特色的風味。
一般來講,阿拉比卡咖啡的生長海拔最高限度約爲2000米,羅布斯塔最高約爲900米。如果海拔過高,咖啡樹就會因氣溫過低而產生霜凍,甚至無法生存。而薇薇特南果的咖啡即便是種植在海拔近2000米的高地,也不易出現霜凍的現象,高而不寒的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優質的極硬豆。這完全得益於墨西哥平原吹來的溫暖乾燥的空氣,保護了這裏的咖啡樹免受霜害。
如同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墨西哥、洪都拉斯等中美洲產國一樣,危地馬拉的分級也是以海拔高度作爲標準。高海拔生產的咖啡品質上一般會比低海拔產高一些,因爲隨着海拔的升高,溫度也會越低。在高海拔的環境下,咖啡的生長速度越緩慢,就會越有利於好的物質的積累。所以纔會有用海拔高度來進行品質分級的方法。那麼以海拔作爲標準的分級方式是怎樣的呢?我們以危地馬拉爲例,海拔越高,咖啡豆的密度就越高,其咖啡生豆的等級就越高:
最高級別爲SHB(StrictlyHardBean)極硬豆,種植在海拔在1350m以上;
其次爲HB(HardBean)硬豆,種植海拔在1200m~1400m;
還有SH(SemiHardBean)稍硬豆,種植海拔是1200m。
既然講到薇薇特南果產區,我們就不得不介紹一下這裏的明星莊園——茵赫特(ElInjerto),茵赫特莊園的名字取自薇薇特南果地區獨有的水果名“茵赫特”。莊園裏的咖啡樹種頗爲多元化。在這裏,波旁、帕卡馬拉、馬拉戈吉佩等品種都有種植。它在危地馬拉COE的競賽史上有着極漂亮的成績單:九次入榜、奪魁六次,並且在2008~2010年連續三次蟬聯全國大賽冠軍。一個莊園在咖啡界有着這樣的紀錄,可以算是史無前例了,着實令人佩服。可以說茵赫特是危地馬拉最令人尊敬的莊園。
茵赫特莊園的咖啡種植起始於1900年。總面積達720公頃,卻保持着470公頃的原始森林,目的是爲了維持自然而珍貴的微氣候。防止因爲過度開墾,而影響到整個莊園的微氣候。使用合理的耕種方式來保護土壤養分,使土壤質量不會因長期種植而逐漸退化,從而維持豐富的有機物質。另外,茵赫特處理廠的硬件設施完備,通過有序科學的管理,使得咖啡在後期的處理環節上有了品質的保證。茵赫特在咖啡樹的栽種環節也十分用心,無論是在採收、修枝、還是施肥等環節,咖啡樹都被用心地呵護着。整個莊園的種植管理有着與生態共生共贏的先進理念。茵赫特也因此獲得雨林聯盟認證。
在咖啡的世界中,各產國區分出多個產區,不同的產區內又會有衆多的莊園,莊園內種植的咖啡品種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最終產生咖啡的風味又會有差異,就連產地的微氣候也在巧妙地影響着咖啡的品質。然而咖啡的魅力就在於此,每一杯好咖啡都凝結了咖啡人的辛勤和智慧,也正是因爲這一切,賦予了咖啡複雜多變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