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咖啡的綠色夢想 雲南咖啡豆種植環境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29 08:58:17

摘要: 導讀:一枝獨秀不是春。雲南咖啡產業要得到長足發展,走精深加工是必由之路,而面對國際咖啡巨頭的競爭,雲南咖啡更需要產業集羣帶來的效應。而這也將成爲zhengfu喜聞樂見的局面。
 
 

 

      2012年,雲南咖啡產量預計6萬噸,將佔全國咖啡產量的98%,佔世界咖啡產量的千分之七。

 

      作爲雲南小粒咖啡重要產區的普洱市,到2011年年底,全市咖啡種植面積43.9萬畝,產量2.8萬噸,產值8.5億元,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全國一半以上。

 

      今年,普洱市還將新種植生態咖啡20萬畝,使全市咖啡種植總面積達到63.9萬畝,產量達到3萬噸。

 

      目前,普洱市還在不斷加快咖啡產業的發展,誓將普洱市建設成爲中國咖啡之都

 

      作爲雲南小粒咖啡重要產區的普洱市,正不斷加快咖啡產業的發展,誓將普洱市建設成爲中國咖啡之都

 

      國際咖啡組織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112月,全球咖啡產量達到了132407千袋,按照每袋60公斤計算,全球的咖啡產量爲794萬噸。2012年,雲南的咖啡產量預計6萬噸,這一產量雖然將佔到全國咖啡產量的98%,但卻僅佔世界咖啡產量的千分之七。

 

      自從雀巢和星巴克進入雲南後,雲南小粒咖啡聲名大噪,然而其總體產量卻捉襟見肘。從整體產業鏈發展來看,雲南咖啡始終停留在種植層面,一直以來都是扮演原料供應商的角色,整體發展水平依然處於產業鏈的末端。

 

      10年投30億的咖啡藍圖

 

      去年3月,經雲南省zhengfu同意,由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雲南省農業廳牽頭,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所聯合編制了《雲南省咖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我省計劃10年投資30億元,到2015年全省咖啡種植面積發展到100萬畝,達產面積80萬畝,年產咖啡豆9.6萬噸,實現總產值170億元以上;到2020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左右,年產咖啡生豆20萬噸;實現總產值340億元以上。

 

      作爲雲南小粒咖啡重要產區的普洱市,到2011年年底,全市咖啡種植面積達到了43.9萬畝,產量2.8萬噸,產值達到了8.5億元,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佔中國咖啡總面積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按照普洱市《2012年普洱市咖啡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今年,全市還將新種植生態咖啡20萬畝,使全市咖啡種植總面積達到63.9萬畝,產量達到3萬噸。此外還將組建50個農民咖啡專業合作社、新建50個咖啡初加工廠作爲zhengfu的重點工作,力爭實現產值9億元。當前,普洱市在不斷加快咖啡產業的發展,誓將普洱市建設成爲中國咖啡之都

 

      在種植層面,這也是普洱市zhengfu扶持的重點。據瞭解,2012年,普洱市zhengfu將對生態咖啡園建設和納入退耕還林鞏固項目成果的,均享受國家每畝120元的補貼。對符合扶持獎勵政策的種植大戶,市級給予每戶15萬元的扶持獎勵資金。

 

      在流通環節,對於普洱市的咖啡收購企業,每出口一噸咖啡,將能享受到zhengfu100元的獎勵。

 

      在加工環節,對2012年生產焙炒豆或速溶粉等咖啡精深加工產品達到500噸以上,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咖啡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給予獎勵。

 

      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

 

      政策利好已先行,雲南的咖啡產業或將迎來長足發展。目前,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分別佔中國咖啡總面積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是國內最大的小粒咖啡種植基地。提到咖啡產業的發展,就不得不說起在普洱的幾家龍頭企業。

 

      作爲咖啡界的巨擘和前輩,雀巢是最早進入普洱的咖啡企業。如今已在普洱紮根23年的雀巢,在普洱的咖啡收購量是其他咖企無法比擬的。

 

      據普洱市茶葉局咖啡辦工作人員高應敏介紹,雀巢這家盤踞在普洱茶鄉的咖啡大佬目前在普洱市的咖啡豆收購量佔據了普洱市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去年11月,雀巢與普洱市人民zhengfu簽署了進一步發展普洱市咖啡產業及文化的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除了繼續爲普洱咖農繼續提供技術支持之外,還明確將逐漸加大在普洱的咖啡豆收購,爲穩定普洱咖啡的供應鏈提供支持。

 

      愛伲咖啡是今年的重點扶持對象。高應敏告訴記者,作爲星巴克在中國唯一的咖啡豆原料供應商,愛伲咖啡成就了雲南咖啡產業一塊新的里程碑。一向以質量著稱,對咖啡豆要求近乎苛刻的星巴克選擇了雲南小粒咖啡,他們的到來將助推雲南咖啡產業的發展,而愛伲咖啡作爲聯繫雲南和星巴克的橋樑,其未來的發展註定是引人注目的。

 

      2011年,星巴克與愛伲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2012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星巴克從雲南購買並出口優質阿拉比卡咖啡豆,同時在該地運營咖啡加工廠。據愛伲咖啡產業部部長李冼榮介紹:今年愛伲咖啡爲星巴克提供了4000噸咖啡豆,並且全部通過了星巴克的質檢。

 

      愛伲集團擁有近1萬畝咖啡種植示範基地,而與此相配套的則是4個牧場10萬多畝的高山草場,目前的肉牛養殖規模達到了2000多頭。我養牛主要是爲了牛糞。雲南愛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明輝佯裝嚴肅地告訴記者,事實上,肉牛的養殖主要是爲咖啡生長提供有機肥料,這也是愛伲咖啡生態種植的一部分。此外,雨林咖啡也是愛伲咖啡在雲南廣泛推廣的生態種植模式。

 

      在離普洱市區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曼中田,是愛伲咖啡最重要的咖啡莊園,也就是在這塊平均海拔1500米、下午2點以後日照就消失的地方,培育出了品質接近藍山的咖啡豆,而這些臻品咖啡豆,每年的產量只有16噸。目前在這裏培育的來自哥斯達黎加的30多個咖啡品種將在今年6月進行雨林種植。

 

      漫崖咖啡則可以稱作是普洱咖啡界的新晉小生,作爲普洱本地的咖啡企業,漫崖咖啡除了擁有自己的咖啡種植基地和咖啡初加工生產線之外,他們還選擇了在普洱市以及雲南省普及咖啡文化。據悉,目前漫崖咖啡獲得了省勞動廳認可的咖啡師培訓資質。首期在普洱市的開展的初級、中級咖啡師培訓已經有40名咖啡師順利畢業。目前他們在昆明和寧洱縣都設有咖啡師培訓點。

 

      精深加工短板

 

      2011年,普洱市咖啡產值8.5億元,然而,高應敏告訴記者:這個產值完全由原料提供構成,初深加工產值較小,並未統計在其中。

 

      初深加工薄弱,一直是雲南咖啡產業發展的短板。而未來,精深加工是解決咖啡產業發展的短板的必經之路,也是雲南咖啡企業的重要方向。

 

      咖啡行業業內人士認爲,要抵禦價格持續的下滑及咖啡滯銷的危害,雲南咖啡必須走精深加工和品牌營銷的道路,提升雲南咖啡附加值,延伸咖啡產業鏈;同時,需要各zhengfu部門在金融手段的運用、農業保險的推廣事實上進行一系列優化,增強對各種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爲農民增收致富創造更優更好的條件。

 

      就目前雲南本土企業而言,2008年開始,作爲雀巢原料供應商的後谷咖啡宣佈削減並停止對雀巢的原料供應,開始創建自己的咖啡品牌。而目前後谷也是雲南本土唯一一家能夠生產咖啡速溶粉的廠家。而愛伲咖啡,正是得益於與星巴克的合作,並在當地建立咖啡加工廠,更多地得到了當地zhengfu的青睞。而其他衆多的咖啡企業仍然停留在原料提供的層面,能夠進行精深加工的企業寥寥無幾。

 

      一枝獨秀不是春。雲南咖啡產業要得到長足發展,走精深加工是必由之路,而面對國際咖啡巨頭的競爭,雲南咖啡更需要產業集羣帶來的效應。而這也將成爲zhengfu喜聞樂見的局面。

 

      本版圖片:本報記者 李進紅/

 

      旁邊報道

 

      普洱咖啡之夜將赴京舉行

 

      記者近日從普洱市有關方面瞭解到,由普洱市zhengfu主辦的普洱咖啡之夜活動將於618日晚在北京什剎海會所舉行。活動將以品味普洱咖啡,體驗曼妙普洱爲主題,進行現磨烹煮咖啡等品鑑活動。

 

      據瞭解,本次活動是616日至19日將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普洱茶節系列活動之一,活動將藉助中國普洱茶節對普洱咖啡進行推介,讓更多的人認識普洱咖啡,將普洱咖啡推向全國。

 

 

2016-05-05 10:53:2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