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咖啡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雲南大理朱苦拉咖啡,它對中國咖啡歷史的進程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朱苦拉村的古咖啡林屬於雲南獨有的小粒咖啡品種,十分稀有,且品質優異,堪稱中國咖啡的“活化石”。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去探尋朱苦拉村的百年咖啡傳奇。
朱苦拉,地處雲南省賓川縣平川鎮東北部的大山深處,是楚雄、大理、麗江三個州市的交界地,被金沙江支流漁泡江環繞。由於交通不便,朱苦拉幾乎與世隔絕,因此這裏人跡罕至,是一個鮮爲人知的彝族山寨。
當地人譚家林介紹說:“朱苦拉地區的13畝古咖啡林之所以列爲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就是因爲擁有24株100餘年樹齡的咖啡古樹,樹種均爲純正的雲南小粒咖啡,其優越品質十分稀有,是中國咖啡、尤其是雲南小粒咖啡的祖先,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及產業發展價值。”
雲南有着種植咖啡的悠久歷史傳統和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雲南小粒咖啡具有濃而不苦、香而不膩、略帶果酸味等特點。國際咖啡組織認爲,雲南小粒咖啡與哥倫比亞小粒咖啡品質接近,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強。目前中國的咖啡原料95%產自雲南,因此,雲南的咖啡產業對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朱苦拉村位於漁泡江邊山坡上,被翠綠的咖啡林環繞。深秋清澈的陽光此時正暖暖地照耀着整個小山村,彷彿爲它鍍上了一層金邊,羣山頂上還有薄霧未散盡,這就是被人們視爲世外桃園的朱苦拉。
走進了朱苦拉村,一股獨有的咖啡香氣襲來。原來,經過百年時光的薰陶,喝咖啡早已經成了當地彝族村民的生活習慣。村民杞鳳華說,村子裏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咖啡,用鐵鍋石磨,自炒自磨。不過,咖啡的炮製過程是保密的,不傳妻子,不傳女兒。
喝完原味、古樸的咖啡,我們走近了這片被稱作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此時的古咖啡樹已經結出了串串咖啡豆,雖下月纔到成熟時,可早有咖啡豆透出鮮豔的紅。杞鳳華說,這片樹林就是被認定的中國最古老的古咖啡林。共有13畝1134株,其中有24株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法國傳教士1892年在朱苦拉建教堂傳教時引進種植的。
1892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能留下了這樣一個傳奇。他進入朱苦拉傳教,在當地修建了一所教堂,並同時將喝咖啡的習慣引入了朱苦拉村。他親手栽種了一片咖啡林,教會當地村民種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從此,當地的村民開始有了自種、自磨、自飲咖啡的習慣,並延續到了今天。
86歲的朱苦拉村村民李福生說:“那咖啡是田神父手上栽的,有117年了,我記得的時候就有房子高了,有這種的一棚呢,樹根麼有這種大呢。”
李福生老人是村裏第一位社長。老人見證了朱苦拉村咖啡樹的歷史。1948年,李福生社長髮動村民大面積栽種咖啡,曾經一度發展到80多畝,但1983年的一場大雪,將距離村子比較遠的咖啡樹凍死,村子周圍的13畝咖啡樹基本存活下來,目前僅剩1134株。
雲南省文化學者黃蜀雲女士介紹說:“一位馬來西亞咖啡專家曾經說過,保住了雲南老品種咖啡,就保住了中國咖啡在世界咖啡史上的地位。朱苦拉咖啡正是屬於雲南小粒波邦鐵皮卡咖啡,這種咖啡在雲南已經很稀少了,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對它進行搶救性保護和開發。”
近年來,當地zhengfu也充分認識到對雲南古老咖啡品種保護和開發的重要性,把咖啡作爲重點產業進行保護和開發。賓川縣財政每年撥10萬元扶持資金,着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平川鎮經濟辦主任楊體武也作爲朱苦拉咖啡的種苗繁育科技人員,常駐朱苦拉村進行育苗工作。他說:“我們到朱苦拉村以後,第一是把古老咖啡的灌水工作引水溝(渠)做好;第二防治好古老咖啡的病蟲害;第三做好修枝打岔,保護好古老咖啡。在這些基礎上,下一步就是做好繁育工作。”
現在這純正的老品種咖啡已經育苗7個月了,到明年,這些種苗就可以無償提供給附近三個村村民們栽種。到時,每存活一畝咖啡樹就補助種植村民500元錢,推動古咖啡產業的發展,讓古咖啡樹的子孫們世代繁衍。對於此,杞鳳華對帶領村民們增收致富也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