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帶你進入咖啡的世界 精品咖啡入門全解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知識 > 2025-01-22 23:48:12

  大多數阿拉伯咖啡豆的成熟期是6-8月,羅百氏特咖啡豆是9-10月。因此,雖然在一些乾溼季不明顯的國家,如哥倫比亞、肯尼亞,一年有兩次花期,也就是有大小兩次收成,但嚴格意義上說一年只有一次。
  
  由於地區不同,收穫時期也各不相同。赤道以北(如埃塞俄比亞和中美洲)的地區一般在9-11月份收穫一次。赤道以南,如巴西和津巴布韋(Zimbabwe)地區,儘管收穫期能持續到8月份,但主要的一次是在4月或5月。赤道地區的國家,如烏干達(Uganda)和哥倫比亞,全年都能收穫,尤其是那些能善於利用各種不同海拔高度的種植園。因此,一年的多數時間都可能有新收的咖啡豆。
  
  就採摘本身來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成片採摘,也就是在園子裏走一趟就把所有的豆子都摘完;另一種是有選擇的採摘,也就是以8-10天爲間隔,在樹間走幾次而且只摘那些已熟透的紅色漿果。有選擇的採摘比成片採摘費用高,勞動量大,一般只用於阿拉伯咖啡豆,尤其是那些需要經過水洗的阿拉伯咖啡豆。
  
  所摘的咖啡豆的數量取決於多種因素,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樹的高矮和農場或種植園的佈局。一般的農場平均每個採摘工一天能摘50-100公斤。可是這些重量中只有20%是真正的咖啡豆,因此平均每個採摘工只能摘10-20公斤咖啡豆。咖啡豆裝在標準重量爲45-60公斤的袋子裏。因此,一個工人需要3-6天的時間才能裝滿一袋。
  
  有人計算過,一個種植園或農場收穫時的費用是全年總費用的一半。在巴西,人們已多次嘗試用機械採摘來降低這些費用。這種機器能橫跨在咖啡樹上搖動樹枝,這樣那些因熟透而變得鬆動的漿果就會掉下來落入漏斗裏。機械採摘機只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帶適用,而且它們需要事先調整,因爲只有在能一排排地把樹種得很直的地方纔能使用這種機器,事後還需要檢查機器採摘的咖啡豆,把掉在漏斗裏的葉子和樹枝揀出去。
  
  所以,很大一部分咖啡都是手工採摘的,這就需要大量的季節性勞作,採摘工也得注意不能摘不熟的、壞的或太熟的咖啡豆,因爲它們會影響所收穫咖啡的整體品質。那些已經不太好的咖啡豆被稱作“普通的”、“酸的”或“發酵的”而加以分類,最後一種是極差品。
  
  二、咖啡豆加工
  
  咖啡豆的精製加工約有粗加工、分離、分類、發酵、乾燥、去殼、拋光、分等,等8道工序。
  
  爲烘烤過程準備咖啡豆有兩種方法。所選用的方法對於咖啡的最終價值和質量具有重大的影響。最便宜的加工方法被稱爲“乾燥法”,此法用於較低等的咖啡豆,而較高質量的咖啡豆則用“溼處理法”進行加工。乾燥法用於未經洗過的咖啡豆。溼處理法用於徹底清洗過的或半清洗過的咖啡豆。除了在巴西和埃塞俄比亞比較普遍地使用乾燥法之外,大多數阿拉伯咖啡豆都是用溼處理法加工的。在印度尼西亞,有一些羅百氏特咖啡豆用溼處理法加工,但是這在當地並不普遍。
  
  1、乾燥法
  
  乾燥法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傳統的咖啡豆加工方法。加工時,要將收穫的果實鋪在水泥地面、磚地面或者是草蓆上。最理想的是在陽光下,而且要在有規律的間隔時間內用耙子把這些果實耙平,防止發酵。如果下雨或者氣溫下降,必須把這些果實覆蓋起來以防止遭到損壞。大約4周後,每顆果實的含水量將下降至大約12%,這時的果實是乾的。在巴西,這個階段的咖啡豆被冠上一個容易混淆的名字:可可(coco)。此時它的表皮變爲暗褐色而且易碎,還能聽見咖啡豆在果殼裏咯咯作響。
  
  該過程需要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多的技術。因爲咖啡豆有可能被幹燥過度,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這些咖啡豆就很容易在下一個階段,即去殼時遭到損壞。反之,沒有充分乾燥的咖啡豆也易受損。接下來就是把這些乾燥的果實在地窖裏貯存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鮮咖啡豆中的水分繼續蒸發。另外,易受天氣影響,次品豆和異物混入機會多。
  
  日曬咖啡豆
  
  2、溼處理法
  
  溼處理過程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和更多的精力,但此法卻有助於保證咖啡豆的質量,減少損害。乾溼兩種方法最主要的區別是:在溼處理過程中,果肉被立即從咖啡豆中分離出來,而不像乾燥法那樣讓其變幹。
  
  果肉在分離機中是這樣被分離的——在具有一個固定面和一個活動面的機器中或者在有可活動杆的機器中,果實被壓碎,從而果肉與咖啡豆分離。爲了保證咖啡豆的質量,果肉的分離必須在收穫後儘可能快地進行,在12小時之內是最理想的,但是不能超過24小時。因爲,若咖啡豆被放置時間過長,果肉就會變得很難與咖啡豆分開了,從而導致不完全分離而可能損壞咖啡豆。因此,溼處理法處理過的咖啡豆光澤好,混入異物少,酸味稍好些,但是時間處理不好會產生臭味和特殊的酸味。
  
  與咖啡豆分離的果皮和果肉將用水沖洗掉。沖洗槽設計成具有將輕而嫩的咖啡豆與厚實而成熟的咖啡豆分開的功能。這樣的分離也可以由“奧高分等機”來完成。奧高是挪威的一名咖啡種植者,他在肯尼亞種植咖啡期間,設計了一套裝置,通過過濾器把咖啡豆篩選進入一個大的水容器裏,大而飽滿的的咖啡豆首先沉入水中,比較輕的咖啡豆則一直待在大容器裏。在這一加工過程中,水可以循環使用。
  
  下一步驟是最基本的發酵,也就是利用酵素的作用,分離覆蓋在內果皮上的滑膩膠漿。咖啡豆被貯存在發酵箱內大約12-36小時,所用時間主要是由周圍溫度、膠漿的厚度和酵素來決定的。當這個過程完成以後,咖啡豆周圍的內果皮不再粘滑了而是有卵石般的手感。
  
  在整個溼處理過程中,質量控制對防止咖啡豆腐爛至關重要,因爲即使只有一粒咖啡豆爛掉,都有可能損害全部咖啡豆。基於這個原因,所使用的設備必須天天清洗以確保進行下一輪加工之前沒有任何雜質留下。
  
  咖啡鮮豆水洗,水洗後豆殼剝掉
  
  3、咖啡豆晾曬
  
  溼處理過程之後,咖啡豆被保存在內果皮殼內,這樣內果皮仍然含有大約15%的水分。內果皮必須被幹燥到含水量大約爲11%,此時咖啡豆才處於穩定狀態,易於儲存。水份含量是相當關鍵的,如果阿拉伯咖啡豆被過度乾燥至含水量爲10%,它們就會失掉原有的藍綠色,質量也會有所下降。
  
  外覆內果皮的咖啡豆要平鋪在水泥地上、石板地上、乾燥的桌子上或者盤子上進行乾燥,這與乾燥法很相似。
  
  較大的種植園或者在雨水可能破壞乾燥過程的地方,有時使用乾燥機,咖啡豆被放置於空調箱內,乾燥的風吹在咖啡豆表面。乾燥過程也可以通過太陽照曬來完成,咖啡豆要定時翻一翻以保證完全乾燥,這一過程需要12-15天。最重要的是內果皮不能破裂,如果陽光太強,就  必須將咖啡豆遮蓋起來。
  
  至此,整個工序完成,咖啡豆就成了衆所周知的“羊皮紙咖啡豆(parchment coffee)”(因咖啡豆外覆的內果皮頗像羊皮紙)。一般情況下,咖啡豆一直以這種形式保持到出口前。
  
  由於生產咖啡豆的國家需要全年而不是僅僅在大約三個月的收穫期出口咖啡豆,所以咖啡豆要在絕對穩定的環境下,以“羊皮紙咖啡豆”的形式貯存起來。高溫是咖啡豆的大敵,而且溼度達到70%時也很容易破壞咖啡豆,基於這個原因,“羊皮紙咖啡豆”一般不貯存在生產地的農場裏(儘管在有些地方沒有選擇的餘地)。高地種植的咖啡豆應該貯存在與其種植地的海拔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因爲它們特別易受溼度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阿拉伯咖啡豆存放時間不應該超過12小時,羅百氏特咖啡豆則可以貯存稍長時間。
  
  4、咖啡豆去殼
  
  咖啡豆在出口之前,要用研磨法處理一下,就是把準備出售的咖啡豆上面的內果皮去掉。去除、清洗內果皮和乾燥過程後咖啡豆殘留的外殼也稱爲去殼或脫皮。
  
  在溼處理過程中去除咖啡豆的內果皮比在乾燥過程中去除更困難,所以需要使用不同的去殼機。主要有兩種機型:摩擦去殼機和緊壓去殼機。恩格爾貝格(Engelberg)和非洲型號的摩擦去殼機適用於幹或溼的咖啡豆:在一個圓筒形的盒子裏,咖啡豆在線形凸調和刀子之間被擠壓,外殼被刀子刮碎後,露出豆子。
  
  “羊皮紙咖啡豆”通常在斯莫特(Smout)摩擦去殼機上去殼。斯莫特(Jules Smout)是比利時人,蘇格蘭人的後裔。他出生於普魯士的克耐斯伯格,定居於危地馬拉。1844年,他研製出咖啡脫皮機,該機裝有一個帶螺桿的旋轉體,旋轉體在裝有螺線的盒子裏轉動,而螺線則以相反的方向轉動。當咖啡豆被動力推動沿着旋轉體運動時,內果皮則被從咖啡豆上剝掉。因爲旋轉體轉動相對很慢,所以旋轉體產生的熱量少於其他類型的去殼機。
  
  其他去殼機包括:滾動方式去殼機(主要用於產於南美洲的被幹燥過的咖啡豆)和橫杆去殼機(內部裝有刀子)。
  
  除了巴西以外,其他地方是用緊壓去殼機處理“羊皮紙咖啡豆”而不用摩擦去殼機。去殼時咖啡豆必須有適度的含水量,否則就有可能破裂。緊壓去殼機包括一個在環形體內旋轉的水平盤,圍繞這個盤子的邊緣是鐵針或鐵桿。機器運轉時咖啡豆由於離心力作用而與鐵針相接觸,從而使內果皮殼脫落。
  
  5、咖啡豆的拋光
  
  去殼後殘留在咖啡豆上的銀色外皮須通過拋光法除掉。大多數拋光機與斯莫特去殼機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用銅杆代替鐵桿,因爲銅杆給咖啡豆造成的破壞稍小,銅還能給咖啡豆鍍上迷人的青藍色。用緊壓去殼機處理過的咖啡豆通常要被拋光,因爲它們看起來總是比用摩擦法去殼的咖啡豆雜亂。
  
  有些人認爲,拋光過的咖啡豆要比未拋光過的咖啡豆檔次高,而事實上,最終調製成飲品在杯子裏品嚐時,是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的。也有人固執己見地認爲拋光的價值會被杯子的質量所影響,但又很難找到確鑿的證據。
  
  三、烘焙和拼配
  
  在這一過程中烘焙師和杯測試鑑定師是控制咖啡品質的關鍵人物。烘焙師對溫度、時間、咖啡豆的變化非常敏感;拼配師熟悉每一種生豆的來歷和特性;而被稱爲“級別評定員”的瑪卡多杯測試鑑定師是感觀靈敏、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咖啡鑑定師”。
  
  1、烘焙
  
  咖啡生豆本身沒有任何味道和香氣, 相比於烘焙後的深褐色, 他僅僅是淡綠色,我們在享用咖啡時品嚐到的風味和香氣是因爲她經過了烘培這一複雜又神祕的過程。
  
  在生豆中,含大量的氯酸,隨着烘焙的過程,氯酸會逐漸消失,釋放出令人熟悉而愉快的水果酸————如醋酸,檸檬酸和葡萄酒中所含的蘋果酸.烘焙得恰到好處,能將這些美好的酸味適度呈現出來。如果烘焙越深, 果酸越少,焦糖成分和苦味逐漸增加。
  
  咖啡豆烘焙後,瑪卡多采用特有的瞬間降溫,讓咖啡豆迅速冷卻,以完整的保留咖啡的風味。這也是瑪卡多咖啡的第三道品質保障。
  
  烘焙的程度
  
  縮寫 烘焙程度 特徵
  
  L
  
  CN Light
  
  Cinnamon 程度最淺,褐色
  
  程度較淺,肉桂色
  
  M MA Medium America 美式烘焙
  
  MM Medium Mild 標準烘焙,粟色
  
  H HL High Light 較Medium Mild深
  
  H High 較High Light深
  
  C CL City Light 較High深粟色
  
  C City 更深,深茶色
  
  FC Full City 程度很深,適合做冰咖,表面滲油
  
  F French 法式烘焙,接近意式烘焙
  
  I Italian 烘焙程度最深,意式烘焙
  
  2、拼配
  
  拼配是咖啡加工工序中另一個可以充滿幻想的過程,不同產區風味的咖啡豆經過拼配共同譜奏一首優美的咖啡舞曲。拼配可以幫助我們得到顧客喜歡的其它口味,也可以創造出新的咖啡口味。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6-06-13 10:50:3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