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技能的提升來源於堅持的反覆練習以及深厚的理論支撐。學習咖啡,全面而系統的學習十分重要,初學者可以將咖啡知識與技能訓練進行模塊式的學習
1. 「養豆」之說
咖啡豆如同烹飪,要經歷從生到熟的過程,才能製作出具有獨特香氣的飲品。從早期的提神功用到如今的味蕾享受,**國內**從星巴克到精品咖啡店,一個似橋樑更似界限的概念被提了出來,那就是`新鮮烘焙`! 不管是我自己入行以來接收的訊息還是粗略查得到的資料,較早的時候似乎大多數的說法都傾向於烘焙好的咖啡豆越早拿來飲用越好。而近幾年中國的咖啡市場發展迅速,陣營林立,關於咖啡新鮮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然而關於「養豆」的說法卻有了衆多擁躉者,他們認爲並且向消費者推廣:咖啡豆並不是越新鮮越好,而是要在烘焙好後放置一些時日才最適合飲用,而這其中的放置方式和時日也是各有說法(更可笑甚至還有人還在養豆期前又加了個醒豆時間)。就連韓懷宗先生也在精品咖啡學一書裏也說實際感受下來,放上幾日的咖啡似乎更美味(大意差不多這樣)。
2. 豆已醒,無需養
咖啡豆需不需要養?問這個問題先看看「養豆」這個說法的一些根據。一個相對還能讓我信服的解釋是說咖啡豆剛剛經過烘焙出來,在烘焙過程中因高溫產生的煙氣和二氧化碳會吸附在咖啡豆的結構孔隙中,這樣不利於咖啡的萃取且衝煮出的咖啡會帶有煙燻味以及一些刺激的不好味道。
對於這個說法我只能說是不負責的。如果說簡單的物理因素的影響其實不管是烘焙設備還是烘焙方式甚至調整衝煮方式都是可以去減弱這個問題的,化學因素的影響就更站不住腳了,空氣永遠是食品的殺手。如果信了這種不負責有分析卻不作爲的說法卻有可能錯過一些從未有過的味覺體驗。
從風味體驗來說,咖啡豆中越是獨特的香氣物質越是不穩定,在高溫的催化下形成卻也在高溫的刺激下容易消失,哪怕是常溫也會隨着空氣氧化導致醉人香氣很快流失。而養豆在我看來更像是讓「新鮮」背黑鍋,讓時間和空氣去解決問題。
從健康角度來講,我覺得既然都用了烘焙二字,咖啡豆或許要學學甜品烘焙,妥善保存的前提下,三日的賞味期限。至於20~40天?我想養完了我也不會給人喝,而是繼續把它們 養大成人。
這一行裏,能說會道的人太多。很多人最擅長的是「擺事實講道理」,只不過擺的是他們自己遇到的事實,講的是爲什麼要讓消費者來買單的道理。
關注公衆號,發送 63487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6-16 18:26:0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