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處理方式之水洗法,入門咖啡必懂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11-21 22:25:03

  水洗法是什麼呢?
  
  作爲一名咖啡消費者來說,我們無論網購,還是去咖啡館裏買新鮮烘焙的咖啡豆時,包裝上總會有一些關於這一款豆的信息:海拔,產國,產區,一些風味標,咖啡豆種以及咖啡處理法。
  
  就Leon個人來說,以上信息內我真正瞭解的最晚的,當屬“處理法”和“豆種”,而我也相信很多咖啡人們都與我相同。與“海拔,產國,產區”這種非常客觀明瞭的信息比起來,對“處理法”與“豆種”的分辨實在與身爲最終消費者的我們離得太遠,但是這些信息又與我們最終喝入的風味息息相關。今天布袋用非常清晰明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咖啡處理法中的“大哥”——水洗法Washed/Fully Washed/Wet Process。
  
  咖啡果結構
  
  在開始正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咖啡豆的本質。
  
  首先,植物學上講,咖啡豆不是“豆”,咖啡的果實屬於水果。的確,它長得很像豆子,但是從咖啡植株的果實形態上看,咖啡果實更像是桃子,而不像豆子。我們平常所謂的“咖啡豆”是咖啡作爲植物的種子。
  
  請認真對比以上三圖,必要時請百度百科。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見到的咖啡豆,外面本來還有四層物質:銀皮、內果皮/生豆殼、中果皮/果肉&膠質、外果皮/紅色或黃色的果皮。
  
  人們爲什麼不分國籍地將咖啡誤稱爲豆?主要是因爲往往人們容易無視掉咖啡果的果肉部分,咖啡果的果肉實在是太薄了,以下是咖啡果和桃子的橫剖面。
  
  我們生活中喫桃子,是喫它的果肉部分;我們享用咖啡,卻是將它的種子烘烤後磨碎泡水飲用,至於其他的果皮、果肉則全部捨棄。再加上咖啡種子長得很像豆子,大家自然而然稱其爲咖啡豆。在以後的描述中,爲了簡約、便於理解,我們依然採用咖啡豆的稱謂,但是大家心裏需要有數,咖啡豆不是豆。
  
  處理法存在的意義在於什麼?咖啡果子長在樹上,咖啡農將其採摘下時,它們長這個樣子。
  
  此時依然是水果身的咖啡果,含水量還是相當高的,再加上咖啡果肉含有的糖分,堆在一起長時間放置的話很容易導致發酵、發黴,產生各種不好的味道,甚至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人們因此要想辦法將不適合長途運輸、庫存的咖啡果轉換成一種穩定、不易變質的東西。思路就是將咖啡果的果皮、果肉、內果皮全部去掉,再將種子曬乾。水洗法即是衆多解決方案中的一個。1740年,它由荷蘭人在印尼的爪哇種植咖啡時發明,人們發現這樣處理的咖啡味道十分清澈明亮,少了許多駁雜的壞味道,進而將水洗法推廣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水洗”這兩個字幾乎成爲了“好咖啡”的代名詞。在現今的商品級咖啡市場上,水洗咖啡的售價依然是最高的,但是,水洗法的成本也相當不菲。
  
  步驟
  
  如果你懶,看這個布袋翻譯視頻就可以了
  
  其實在水洗法下,還有衆多對它的“魔改版本”。爲了簡潔以及便於理解,我們只講講狹義的水洗法。
  
  A. 採摘
  
  B. 浸泡篩選
  
  可以看到上圖採摘到的咖啡果成熟程度並不相同,工人們將咖啡果倒入一個大水池裏,不成熟的咖啡果因爲密度較低會漂在水面上,而成熟的咖啡果沉底,工人將未成熟的果子撈出來棄置,其餘的咖啡果被帶入下一階段。
  
  C. 機械去皮
  
  成熟的咖啡果伴隨着水流被喂入一個專門颳去咖啡果外皮的機器,機器還會將咖啡果的大部分果肉颳去,但是還殘留有一小層果膠黏在咖啡生豆殼上。水洗咖啡遵循着“不犯錯”的原則,將任何有可能影響咖啡風味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例如到這一步時,咖啡果肉對咖啡風味的影響因素幾乎被全部消除了,保證了水洗咖啡的“乾淨度”。被脫去外衣的咖啡豆們隨着水流流入水渠,流去它們的下一個驛站。
  
  D. 除果膠(發酵 or 機械刮除)
  
  此時表面黏着少部分膠質的咖啡豆,伴着已經黏糊糊黏稠稠的水,流入了另一個大水池。果膠的粘附性強,去皮機器沒辦法直接給刮下來,此時需要更強的力量。要麼採用放在發酵池中靜置發酵,利用細菌對膠質的分解能力,將果膠去除;要麼採用更加強力的機械,將咖啡生豆表面所有膠質刷下來。
  
  先說發酵,咖啡農會將此時的糊糊的咖啡豆倒在發酵池裏,再倒入與咖啡生豆等質量的清水,靜置8~40小時。具體的時間取決於溫溼度、成本、產區、習慣甚至心情等等因素。僅發酵一部,最有名的魔改版本莫過於肯尼亞大部分產區的“二段”水洗髮酵法。一般發酵都是一次性結束,肯尼亞人卻將咖啡先放入發酵池24~36小時,再取出,用清水沖洗一遍,將咖啡表面的一些有機產物沖刷掉,再放入發酵池24~36小時,再取出清洗。“二段”發酵使得肯尼亞的咖啡酸更有層次,更成熟。
  
  發酵過程中,需要工人不斷的攪拌,以讓咖啡豆發酵均勻,使得果膠充分脫落。雖然發酵過程的思想依然是將能夠影響咖啡風味的因素,也就是果膠,去除,但是它也對咖啡有着一些或好或壞的副作用。發酵好的咖啡,酸度適中,帶有特殊的酸香和甜感;發酵差的咖啡,要麼過酸,要麼就是帶有一股酒精和洋蔥的發酵臭味。具體請詳見咖啡風味輪。
  
  ⬆️發酵池裏的咖啡,黏糊糊怪噁心
  
  發酵池裏黏黏糊糊的迷の液體,由於含有許多細菌的發酵產物以及其他說不清楚的化合物,必須被當做廢水處理。灌田地都不行。這水shi裏有毒。
  
  可以看出我們在談發酵時,三句不離一個“水”字,的確,對於水洗法來說,水絕對是最重要的資源,那些缺水的國家也缺乏實行水洗法的條件,這裏我們就要講一個相對摺中一些的“水洗法”。也就是用機械颳去果膠的方法。
  
  機械刮除果膠,至少很省水,不需要用水泡生豆,也不需要再用水衝咖啡生豆,速度也很快,但是爲什麼並沒有被廣泛採用呢?雖然說機械刮除果膠很快,而且也達到了將果膠扼殺在影響風味的搖籃裏這一目的,但是這卻缺少了讓咖啡風味在發酵池裏靜養髮展的階段,機械刮除的咖啡往往風味單一,並不是特別好喝。
  
  E. 乾燥
  
  此前一直在水中浸泡的咖啡生豆含水量依舊很高,而較低的含水量才能保證咖啡能耐受長時間的運輸以及存放。所以人們需要對咖啡進行乾燥,最廣泛採用的方式自然是風乾+曬乾,溼答答的咖啡豆被平鋪在水泥地面上,或者平鋪在高架網牀上,經受太陽光和海風的洗禮。這一步需要咖啡農格外注意,要經常翻動咖啡豆給它們通風,避免某處因爲溼度過高發了黴。咖啡生豆需要被幹燥至10%~12%的含水量,再進行庫存。
  
  F. 去殼
  
  曬乾後的咖啡豆需放在倉庫裏至少儲存60天,這一步叫做“養豆”。有的地方甚至會可以養上數年,變成所謂的“陳年豆”,這種豆被許多日本烘焙師所喜愛。咖啡帶殼豆在被運出之前,會被送入去殼機,將內果皮,也就是種皮磨掉,成爲我們熟悉的淡綠色咖啡生豆。
  
  其他小信息
  
  水洗咖啡被視作“高等級”咖啡,在於它幾乎將所有對咖啡有負面影響的因素全部排除。水洗不僅保留了咖啡的本味,它更加強了咖啡的“明亮度”也就是酸度,以及特殊的果香。一般來說,水洗咖啡是所有處理法中最酸的一種。
  
  現在大規模採用水洗法的國家有: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盧旺達,夏威夷,坦桑尼亞,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
  
  如果有機會的話,請與日曬咖啡對比着嘗一下,你會發現很多區別,不同產區產國在不同處理法的詮釋之下,都有不同的迷人之處。

2016-06-20 11:13:4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