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奶的準備:
奶的溫度:打到55-60度左右,乳糖的甜度表現出來後,待用。
冬天:溫度可以打高一點點。
二.奶泡的融合度:
在打奶的過程中,漩渦或者翻滾的程度決定了融合度,在打完奶之後,奶缸裏奶上下均勻度越高,此缸奶融合度佳。融合度佳的奶沫倒入與咖啡混合,融合出來的奶咖味道更統一,也更均勻。如何判斷我們的奶沫融合度呢?我們在拉花的過程中,例如小麥穗,最後的一片小麥穗的呈圖明顯與否,是否能呈圖,來檢驗奶沫融合度,通過幾次圖形檢驗奶泡,從而來改善打奶方式,獲得更棒的奶泡。當然當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奶沫的融合度降低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所以我們檢驗此項時,需要把奶溫控低55度較佳。
三.奶泡的發泡量:
根據杯型的不同,寬口或窄口,以及深度,來決定發泡量。爲什麼不是根據奶咖種類(拿鐵or卡布)來決定呢。舉例,同樣用一個超寬口徑的碗和一個超小口徑的杯,做一杯卡布,奶所需的發泡量肯定是前者大於後者,大家可以測試一下。那麼重點來了,在拉花中,即便你的發泡量是固定的,我們也可以通過融合的高度來調整杯體裏最表面的奶泡厚度,同時調整表面以下的奶泡與咖啡的均勻度。
四.其他奶咖融合相關:
融合的手法有很多,那麼我們研究一下在拉花過程中注入的量粗和細對最後奶咖的影響,高融合,刺穿油脂表面,變粗或變細融合的水柱都會影響到表面的油脂。如果是定點中心注入融合,那最後表面的油脂層會保留的比較完整,如果大幅度融合,又同時伴隨大量奶柱,被你混合進液體內的油脂也就更多了。這樣,你就可以採用不同的融合手法,來製作出不同的風味口感的奶咖咯。另外融合水柱的施力點在表面和內部都會有不同的效果,賣個關子,大家可以自行測試。
一些案例:
當奶沫發泡量不高的情況下,高融合,遇到中烘非羅豆類(厚油脂)的豆子,隨便你怎麼拉花或者不拉,最後奶咖的風味差別不會大於10%。因爲油脂的流動性強,擴散性強,油脂較不厚,你會發現很容易融合乾淨均勻,最後咖啡製作出來一口“嗦”上去溫和。如果遇到一些深烘的豆子,要去讓口感變得溫和,那我們可以採取:轉圈的幅度和速率儘量的大,把一部分油脂帶入或者衝進底部,會讓最後的奶咖表現的較不激烈,整體口感較均勻。最後杯內的剩餘20%-30%的作圖空間,想漂什麼圖案就去漂吧。
總結:
控制融合,控制奶沫狀態,選擇好杯型,制定好比例,做一杯自己喜歡的牛奶咖啡。
關注公衆號,發送 65003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6-23 17:59:4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