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牙買加總督尼古拉士·勞斯爵士(Sir Nicolas Lawes)從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把第一批咖啡種苗帶到牙買加。到了1790年,從海地流亡來的難民中有一些咖啡農,他們在藍山地區落 腳,也把咖啡種植技術帶到這裏。1838年,牙買加廢除奴隸制,允許被解放的奴隸耕種自己的土地,獲得自由的奴隸搬到山裏專門種植咖啡,並把咖啡出口到英 國,這些咖啡受到英國上流社會的追捧而逐漸聞名。
牙買加政府對藍山咖啡給出了非常嚴格的定義:必須是生長在牙買加咖啡工業委員會(The Coffee Industry Board)劃定藍山山峯3000-5000英尺海拔高度咖啡種植區域內、經由政府認證授權烘焙加工企業加工並通過咖啡工業委員會檢驗認證後的咖啡,纔是 真正的“藍山咖啡”。牙買加政府於1950年設立了牙買加咖啡工業委員會(CIB),咖啡工業委員會主要職能是規範、指導牙買加咖啡產業發展,保證咖啡質 量,具體制定藍山咖啡產業標準,劃定藍山咖啡種植區域,檢驗出口藍山咖啡產品的品質。牙買加出口的每一批次藍山咖啡必須經過咖啡工業委員會的檢驗和國際咖 啡組織的原產地證明,才被准予出口,才真正稱得上是牙買加藍山咖啡。
咖啡豆-規格
A.水洗式/非水洗式
水洗式: 於水槽中,以水流及器具摩擦後,去除果肉及膠質後乾燥,稱爲水洗式咖啡豆,其品質均一。
非水洗式:陽光自然乾燥後,以去殼機除去果肉果皮,其品質不穩定。
B.平豆/圓豆
咖啡的果實是由兩顆橢圓形的種子相對組成的。互相銜接的一面爲平坦的接面,稱爲平豆。但也有由一顆圓形種子組成的,稱爲圓豆,其味道並無不同。熟而紅的咖啡櫻桃,是有多重構造的。最中間即是咖啡豆的前身,淡綠色的種子。
一般而言,咖啡的果實是由兩顆橢圓形的種子相對組成的。互相銜接的那一面則是平坦的接面,故稱之爲平豆。但也有由一顆圓形種子組成的,其味道並無不同。
C.咖啡豆的大小
過濾網號碼 (mesh no.)
平 豆 20~19 特大、18 大、17 準大、16 普通、15 中、14 小、13~12 特小
圓 豆 13~12 大、11 準大、10 普通、9 中、8 小
D.海拔
依照栽培地的海拔標高,可分三、四、七等各等級。一般而言,高地豆較低地豆的品質佳,而且因運費增加,價格也較高。
等級 名稱 海拔標高(公尺) 1 特等豆 1.500以上、2 上等豆 1.200~1.500、3 中等豆 1.000~1.200、4 特等水洗豆 900~1.000、5 上等水洗豆 760~900、6 特優水洗豆 610~760、7 優等水洗豆 ~610
E.品質
依統計方法,將一定量的樣品中所含之摻雜物的種類與數量換算成百分比「瘕疵數」,決定品質類的依據,瑕疵數越小,品質越高。
F.口味
巴西、海地、肯亞、薩依等國均有其獨自的測試口味方法,經過口味測試後方可出口。
G. 從收成到出貨
收成果實後到出貨上市前要先去除外皮、果肉、內果皮及銀皮。其方法有乾燥式(亦稱天然法或非水洗式)與水洗式兩種。乾燥式方法較爲單純。
首先,將剛採下的果實廣佈在曝曬場上一兩個星期,直到果實發出霹啪的聲音爲止,自然乾燥之。
之後,以脫殼機將幹掉了的果肉、內果皮和銀皮去除。
以這種方式精製而成的咖啡豆,呈微酸而略有苦味。幾乎所有巴西產的咖啡豆、埃塞俄比亞、葉門等地之咖啡豆都是以這種方法取得的。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容易受天候的影響,以及易摻入瘕疵豆和其它雜質。因此,必須細心地加以篩選才行。
另一種方式則是水洗式,即將收成的果實放入流動的水槽,除去浮在水面的果實之後,以果肉去除機剝除外皮和果肉。再放入水槽,將浮出的果肉去除。之 後,移入發酵槽,浸泡半天到一天,再將發酵的咖啡豆表面上的膠質溶掉。再以水洗過後,曬乾數日後以機器乾燥之,最後用脫殼機將內果皮去除,即成爲可作爲商 品的生咖啡豆。
水洗式的咖啡豆,色澤較美,且雜質也較少。哥倫比亞、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國產量的70%左右都採此一方法。 有時在發酵過程中,若處理不當將可能發出發酵臭及其特有的酸味;但處理得當的話,各種豆都能夠散發出其獨有的咖啡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