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 咖啡樹一年結幾次果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生豆 > 2024-06-02 06:23:03

咖啡豆的傳播起源於埃塞俄比亞,大約在基督紀元850年。隨後便傳播到整個阿拉伯半島,在基督紀元900年才真正有了咖啡的文獻記載。當時的也門人爲了禁止咖啡外流,將咖啡悉心看守着。不過還是有一些咖啡樹苗被私運到荷蘭,種植在溫室裏。
1723年美洲纔有了咖啡的種植。
現在南美洲幾乎包辦了世界45%的咖啡豆出口,其中大部分來自巴西。
傳播到歐洲--1616年
傳播到印度(馬拉巴爾海岸)--16世紀後期
傳播到印尼爪哇島--1699年
傳播到加勒比海沿岸--1715-1730年
傳播到南美洲--1730年
傳播到荷屬東印度羣島--1720年
烘焙過後的咖啡豆第一次在市場上出現--1865年(美國匹茨堡)
咖啡樹通常可以長到5-10米高,咖啡樹的樹齡越老,枝幹會變得越少,但是樹葉和果實會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咖啡樹會在栽種之後的3到4年開始結果。根據栽種的地域和樹種的不同,咖啡樹生產果實的年數在10到20年不等。
咖啡樹成行種植通常間隔幾英寸。一些咖啡農將咖啡種植在其他高的經濟作物底下,或者種植在山的另一邊,因爲咖啡需要特定的生長環境。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只能生長在15-24℃的環境裏,而羅布斯塔種的咖啡樹可以在30℃的高溫環境下生長。年平均降雨量在150-300mm爲宜,在果實成長的階段,大量的降雨有助生長,但在果實即將成熟的階段,少量的降雨卻更好。因爲南北半球氣候不一樣,因此咖啡豆豐收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咖啡豆一年四季都是豐收的季節。
 
處理過程編輯
當咖啡漿果成熟時,通常都是通過人工採摘的方式進行收穫,有的地方僅將完全成熟的漿果採摘下來,有的則是一個枝丫上的咖啡漿果全部採摘下來。前者被稱爲“handpicked”,後者被稱爲“strip-picking”。因爲咖啡漿果成熟的時間並不一致,因此採收就很有可能要分幾次進行,延續的時間會很長,因此採收也是人力投入最大的一個環節。
採收下來的咖啡漿果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水洗法,在中美洲和部分非洲國家流行;新鮮採收下來的咖啡漿果通過人工或者機械的力量將果皮和咖啡豆分離,然後浸泡在水裏2到3天,這樣附着在咖啡豆上的果肉和粘稠物將被去除。接着就是清洗和乾燥過程,乾燥可以是天然日曬,也可以使用機器進行。
一種是:日曬法,在巴西以及大部分的非洲國家,這種方法更加的節約。在清除掉細枝和其他雜物以後,咖啡漿果被攤曬在太陽下2到3個星期,反覆的翻覆讓漿果更加乾燥,直到漿果從咖啡生豆上脫落。
在咖啡豆的含水量降到13%左右,咖啡豆將被裝袋,堆砌在倉庫熟成1到3個月

2016-07-11 09:47:4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