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起源與現狀
精品咖啡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的努森女士再《咖啡與茶》雜誌上提出的,當時努森女士作爲B.C. Ireland 公司在舊金山的咖啡採購員,她對於行業內忽視咖啡生豆質量,甚至一些大的烘焙商在綜合豆中混入大量羅伯斯塔豆的現狀非常不滿,所以提出了精品咖啡的概念倡導行業質量提高。這一術語用來形容那些生長在特殊環境下的具有顯著味道特點的咖啡豆。而其在國際咖啡會議上的使用則使它迅速傳播開來。
其實按照努森女士的說法,人們一開始飲用的就是精品咖啡,只不過後來由於咖啡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新的咖啡品種的發現和使用使得咖啡品質下降,甚至後來人們漸漸厭棄這種不好喝又對身體不好的咖啡而開始轉向其他的飲料。在這種情況下,努森女士的重新使人們認識到精品咖啡的價值,從而興起精品咖啡熱潮。在美國出現了以星巴克爲代表的追求精品咖啡的企業和店面。精品咖啡的市場也不斷發展,20世紀90年代,隨着精品咖啡零售商和咖啡館的迅速增多,精品咖啡成爲餐飲服務行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07年僅在美國就達到125億美元。現在精品咖啡已成爲上升最快的咖啡市場。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和進口國都意識到精品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而不斷的向精品咖啡生產和製作方面努力。
精品咖啡的判斷標準
目前國際社會上並沒有明確的精品咖啡判斷標準,在這裏將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標準和咖啡生產國的基本標準稍作說明。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標準:
1.是否具有豐富的幹香氣(Fragrance)。所謂幹香氣是指咖啡烘焙後或者研磨後的香氣。
2.是否具有豐富的溼香氣(Aroma)。溼香氣是指咖啡萃取液的香氣。
3.是否具有豐富的酸度(Acidity)。是指咖啡的酸味,豐富的酸味和糖分結合能夠增加咖啡液的甘甜味。
4.是否具有豐富的醇厚度(Body)。是指咖啡液的濃度與重量感。
5.是否具有豐富的餘韻(Aftertaste)。是指咖啡的餘韻,根據喝下或者吐出後的風味如何作評價。
6.是否具有豐富的滋味(Flavor)。是指滋味,以上齶感受咖啡液的香氣與味道,瞭解咖啡的滋味。
7.味道是否平衡。是指咖啡各種味道之間的均衡度和結合度。
生產國評價標準:
1.精品咖啡的品種。以阿拉比卡固有品種帝比卡或者波旁品種爲佳。
2.栽培地或者農場的海拔高度,地形,氣候,土壤,精製法是否明確?一般而言海拔高度高的咖啡品質較高,土壤以肥沃火山土爲佳。
3.採用的採收法和精製法。一般而言採用人工採收辦法和水洗式精製法爲佳。
精品咖啡的特點編輯
精品咖啡豆的特點
1.精品咖啡豆必須是無瑕疵豆的優質豆子。它要具有出衆的風味,不是“沒有壞的味道”,而是“味道特別好”。
2.精品咖啡豆必須是優良的品種,諸如原始的波旁種,摩卡種,蒂皮卡種,這些樹種所生產出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香氣及風味,遠非其它樹種所能比,但是相對產量要低,近年來爲追求抗病蟲能力及產量提高,出現了很多改良樹種,如肯尼亞大量推廣高產量的rurial11種,但口味和質量大打折扣,當然不能稱之爲“精品咖啡”。
3.精品咖啡豆的生長環境也有較高要求。一般生長在海拔1500米甚至2000米以上的高度,具備合適的降水,日照,氣溫及土壤條件。一些世界著名的咖啡豆還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如藍山地區的高山雲霧,科納的午後“飛來之雲”所提供的免費陰涼,安提瓜的火山灰土壤,這些爲精品咖啡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4.精品咖啡豆的採收方式最好是採用人工採收的方式。即只採摘成熟的咖啡果,防止成熟度不一致的咖啡果同時採摘。因爲那些未熟的和熟過頭的果實都會影響咖啡味道的均衡性和穩定性,所以精品咖啡在收穫期需要頻繁細密地進行手工採摘。
5.精品咖啡豆採用水處理的精製方式。水洗式精製方式可以得到雜質少的咖啡豆,但是採用水洗法的豆子在發酵過程中如果水質及時間掌握不當會容易讓咖啡豆感染過度發酵的酸味,而幹法處理的豆子也需要注意及時翻檢並防止咖啡豆受到潮溼地面及雜物的污染。加工好的豆子,要及時烘乾,而且烘乾也要有度,一般處理好的豆子含水率在11—13%,烘乾不足容易使豆子發黴,烘乾過度容易使豆子老化影響風味。
6.精品咖啡有嚴格的分級制度。一般生豆在處理好後以”羊皮紙咖啡豆”即帶着內果皮的形式保存,出口之前才脫去內果皮。經過嚴格的分級過程以保證品質的均一。而且其保存運輸過程中的保護相當重要,比如對於溫度溼度的控制,通風的控制,避免雜味吸附等,如果這些做不好,那麼等級再高的豆子也會變的不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