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里散山脈(Barisan Mountains)和東部的沼澤地。
西半部山地縱貫,高峻的巴里散(Barisan)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綿亙1600千米,有90餘座火山,其中最高峯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達3800米。山脈以東爲沖積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100千米以上。河流衆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當中以哈里(Hari)河最長,可通航480千米。託巴湖面積1140
蘇門答臘島地形圖
蘇門答臘島地形圖
㎞²,是諸多山湖中最大者。
巴里桑散山脈爲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脈的連續,縱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牀。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託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佈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爲“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的東南邊緣,該島以南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邊緣,是歐亞地震帶的一部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和北蘇門答臘省。
海岸
蘇門答臘島雖然海岸線很長,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經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襲擊。一種高高捲起的拍岸浪呈一長排或兩排、三排向岸上推進,其力量極大,可以把漁船舉至浪巔,然後翻轉倒下。由於“印度洋拍岸浪”現象的存在,致使蘇門答臘、爪哇兩個主島,幾乎無天然良港。
蘇門答臘島地震引發的大海嘯
蘇門答臘島地震引發的大海嘯
氣候
蘇門答臘島有赤道穿過,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有明顯乾溼兩季[1] )。由於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
,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人口
蘇門答臘島有約3700萬人,人口密度不高(85人/㎞²),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楠榜語(Lampung)和米南加保語(Minangkabau),北部的山區有巴達克語(Batak),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漢語的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生物資源
蘇門答臘島佔據着印度尼西亞國家領土的1/4。這裏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島上僅僅哺乳類動物就有176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衆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島上的動物包括猩猩、各種猿類、象、貘、虎、兩角聳立的蘇門答臘犀牛、長臂猿、樹鼩、飛狐猴、野豬和靈貓類。島上3座國家公園(勒塞山〔Leuser〕、葛林芝-塞布拉〔Kerinci Seblat〕和南巴里桑山〔Bukit Barisan Selatan〕)於2004年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爲世界遺產保護區。隨着人類在當地雨林中活動的增多,生物資源面臨着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據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統計,在2001年,蘇門答臘犀牛隻有132頭了。蘇門答臘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希望蘇門答臘島這座天然的生物寶庫能夠保持它的原貌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