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新品種其實指的是catimor(卡蒂莫),此種是羅伯斯塔家族的timor種跟阿拉比卡的雜交種,較之老品種它缺乏豐富的香氣和味道,而且有比較粗淺的草腥味和泥土味,但是其優點在於抗病蟲害,易於管理,產量大,其畝產量最高可達350kg生豆,是老品種的2倍還多。
所以當上世紀90年代雀巢公司在普洱地區推廣高產量的新品種成功後,保山地區的啡農也紛紛砍掉老品種,改種新品種,隨着一輪輪的咖啡擴種,新品種日漸增多,老品種日漸減少,終於到今天的局面:老品種幾乎被砍伐殆盡,而倖存的那一點點也都是些“老弱病殘”,樹齡大都在20年以上,年久失管,產量和品質都大大不如從前。
當然如果是用來做速溶咖啡或一般的商業豆,高產的catimor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想尋找雲南的specialty coffee,那麼老品種鐵皮卡因其先天性優良基因便成爲首選。所以此次的雲南之行,一路也是循着老品種的芳蹤而行。但是現實確實比較殘酷。去之前鄒大哥告訴我他親戚家還有一片老品種,興沖沖地趕過去看到的卻是一片瘋長的咖啡樹林,這塊地是他姑媽家的,因爲姑媽上了年紀沒有那麼大氣力去改種翻新——所以這些老品種才得以倖存,但是姑媽一人也無力管理,所以就任這樹自然生長,到成熟時來摘些果子。
雲南咖啡尋根之旅(二)——老品種鐵皮卡&新品種卡蒂莫
(20多年樹齡的老品種,我們去時其旁邊的一部分老品種咖啡樹剛被砍掉,悽慘啊)
後來去另外一個高山上張寶弟弟的村子,附近的幾個山頭都是他們村的咖啡園,但是全村目前僅存兩畝老品種,好在這家因爲管理較好,看起來還很健康,而且還處於收穫期,看到了成熟比較好的咖啡紅果。跟主人商量下決定買回10公斤生豆回去嚐嚐味道,去年底剛採摘的果子現在還在倉庫裏以帶殼豆的形式保存着,第二天一早我們一塊去脫殼加工,脫殼出來後是18.5公斤的生豆,大小不一,很多碎豆、小豆、壞豆,經過大小過曬後還是有很多瑕疵豆,於是我們便當場手工揀選,等最後揀選出來還剩下9公斤合格的——而這時大半個上午已經過去。
雲南咖啡尋根之旅(二)——老品種鐵皮卡&新品種卡蒂莫
那麼新品種怎樣呢?果真一看咖啡樹便知其優勢
雲南咖啡尋根之旅(二)——老品種鐵皮卡&新品種卡蒂莫
(左爲新品種,右爲老品種——產量相差兩倍,而價格卻相差無幾,近年雖然老品種的價格要高一些但也不過幾塊錢的差別而已,這就是老品種日漸稀少的主因)
聽說雲南最初由50000畝的老品種咖啡樹,後來縮減到5000畝,而現在連500畝都不剩了,老品種真的要絕種嗎?
補充:偶然間看到這篇文章竟然點擊量超過2000,有點喫驚,自己再回頭看看這篇2012年時寫的文字,生怕因爲自己所見不足而誤導大家,其實這篇文章只是五年前的一個狀況和當時的感受,後來這幾年還是每年都去雲南的,產地的發展也是一年勝過一年,感興趣的朋友請參考2016年的最新雲南之行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