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咖啡 天然有機咖啡豆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03 06:43:01

東帝汶咖啡 天然有機咖啡豆

1_5077bd5a9a9546910ac7e0526cc86f78

東帝汶最有名的是有機咖啡,有趣的是這和獨立運動惡化的治安有關,因爲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無法運入偏僻的咖啡田,咖啡農幾乎不噴農藥而且全採天然有機肥種植。統計資料也顯示,東帝汶的阿拉比卡有機咖啡出口量,比噴灑農藥的阿拉比卡豆高出百分之四十。

東帝汶咖啡採日曬處理法,稠度不輸曼特林,卻多了一股特殊的油腥味或瀝青味,這和曼特林的土腥味不同,有些老饕就喜歡這種另類風味。東帝汶咖啡和爪哇豆一樣皆屬軟豆,烘焙時的一爆二爆來得較快,值得留意,切莫烘過頭。

東帝汶有些土地開發商預見咖啡的前景,準備投入。林瑪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我打算放棄海灘的開發案,將資金投入咖啡栽種業,因爲這是東帝汶未來命運之所繫,值得下賭注。″東帝汶擴充咖啡產能後,世人將更容易喝到帶有石油味的好咖啡。

東帝汶天然咖啡盼“結識”華商

□早報記者翁耀雄

咖啡是東帝汶最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但目前尚未出口到中國內地。由於當地產的咖啡是純天然咖啡,目前國內已有一些企業對從東帝汶進口咖啡表現出較爲濃厚的興趣。

“東帝汶目前並沒有貨物直接出口到中國內地,這是我們今後的一大挑戰。東帝汶出口最多的產品是咖啡,但我們並不僅僅將咖啡當做一種產品來出口,我們還認爲這是出口一種生活質量,因爲我們的咖啡被譽爲全世界最好的咖啡之一,理由是我們的咖啡沒有任何的農藥,是有機的、純天然的,這也吸引了德國和美國等國大量進口我們的咖啡。”東帝汶經濟發展部部長若奧・門德斯・貢薩爾維斯日前如是說。

他表示,東帝汶並非是一個大規模商品生產國,而是一個爲小市場生產自然產品的國家,因爲其咖啡採用天然的種植方式,沒有任何污染,獲得許多國家咖啡愛好者的喜愛。“希望東帝汶的咖啡能很快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看到!”他說。

據介紹,目前東帝汶正經歷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其政府極大地改善投資環境,最近還實施了新的稅法,將企業的稅務負擔減低至亞洲最低水平,海關關稅也減至2.5%%,只有5組產品徵收消費稅,如菸草和酒精類飲料等產品。東帝汶目前正在制定新的投資法,旨在爲國際投資商提供便利和給予更多優惠,除了少數領域之外,該國國內向任何形式的投資開放,並以製造業和服務業優先。

據瞭解,東帝汶的咖啡採用日曬處理法,稠度不輸曼特林,卻多了一股特殊的油腥味或瀝青味,這和曼特林的土腥味不同,有些咖啡愛好者就喜歡這種另類風味。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綠色食品,而像東帝汶有機咖啡這樣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較爲少見,如果從該國進口這種咖啡到國內進行銷售,有可能會帶動國內市場這一咖啡品類的銷售。

星巴克:東帝汶咖啡豆就是好

一袋袋本地產的Timor Timur牌咖啡咖啡豆是東帝汶出口大宗,前任農業總監卡拉史卡拉羅指出,東帝汶每年預算約一億美元,然而咖啡豆賺取的利潤足以支付東帝汶百分之五十的預算,這是東帝汶未來經濟自主的基石。

前往東帝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這裏沒有現代社會的lifestyle。偏偏想不到,在首都帝力(Dili)品嚐到很香濃醇美的高山咖啡,是東帝汶的出品,或者這正是國家脫貧的最大希望。

某個早上,導遊與我乘坐四驅車前往東帝汶高山區Ermera,沿路所見盡是疏落的泥屋、茂密的樹林;兩小時後,眼前景物似沒有太大起伏,視覺漸變得麻木……突然四驅車停下來,導遊提議我下車,指着路邊絕不起眼的樹木說:”這就是你一直想看看的咖啡樹。”

“What!”那一刻,有點意想不到。我以爲咖啡樹這種搖錢樹,一定集中於重門深鎖的咖啡園內,卻原來是那麼隨侍在側、順手拈來。

Ermera是東帝汶最著名的咖啡產區,很奇怪,沒有人能夠告訴我Ermera的高度,但明顯 地,該區氣溫比臨海的帝力市中心低了6攝氏度以上,因此估計是海拔1000米以上。據知,咖啡豆有兩大類別:分別是優質的arabica和次等的 robusta。arabica味道圓潤純和,價錢偏貴;便宜的robusta較爲苦味,咖啡因含量是arabica的兩倍。而arabica正是生長於 海拔1000米至3000米高度。事實上,東帝汶咖啡總產量80%都是優質的arabica,足見這小小島國深受咖啡之神的寵幸。

一名東帝汶小朋友在採集咖啡豆後趕回家路上導遊非常體貼,知道我來是要尋找 東帝汶高山咖啡,此時奉上了早已衝好的咖啡,他說:”喝arabica咖啡,東帝汶人只愛加糖不好加奶。”喝了一口,發覺咖啡味道非常香濃而純和,口感輕 柔渾圓而帶潔淨,辛澀和酸度卻輕微,媲美那次在東京喝藍山咖啡!難怪導遊不加奶,以免掩蓋原本味道,其實我覺得加砂糖都得,齋啡更能領略箇中妙韻。

莫說一般人對東帝汶高山咖啡一無所知,連世上最有識見的一小撮人也毫無頭緒:2001年在挪威 舉行的一場諾貝爾獎宴會,主辦單位採納了提議,爲各賓客奉上東帝汶咖啡,技驚四座,大家才知道該國出品有多好,從此把東帝汶咖啡列入餐牌。據說多年 來,Starbucks是東帝汶咖啡的一大顧客。Starbucks是美國上市公司,賺錢是第一目標;東帝汶咖啡真的以質量取勝!與哥倫比亞威震全球的優 質咖啡相若,都是高山arabica,以人手採摘,並以”溼制”方式,即把咖啡樹果實浸於水至少6小時,才把咖啡豆抽出;這與巴西咖啡常用的”乾製”(將 咖啡樹果實暴曬至乾燥脫掉)相比,成本昂貴得多(但多得東帝汶人工便宜),卻能好好保留咖啡豆的幼細香滑味道。另一突出之處,是東帝汶咖啡豆全是有機培 植,沒有農藥化肥,全天然生長;在提倡天然健康的大氣候下,人們相信有機植物的味道纔是最真最好。因此,很多人都抱樂觀態度,認定了在旅遊業和石油業尚未 起飛時,咖啡是千萬子民的救星。

咖啡烘焙工廠

百年滄桑幾易手,帝汶咖啡香依舊

駐東帝汶使館 刁凡偉

東帝汶產咖啡,但產量不高;東帝汶人喝咖啡,但全國沒有一家像樣的咖啡館。

因此,對於那些早已習慣城市的大街小巷氤氳咖啡醇香或愛搞點兒小資情調、渴望某天在街角的咖啡店邂逅浪漫的人們來說,東帝汶絕非理想的生活之所。

日前去參觀一個由新加坡華裔商人經營的名爲“帝汶 環球”的咖啡加工廠,短短50多公里車程卻花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崎嶇坑窪的道路、失修的橋樑、傾頹的路標……滿眼的破敗景象。山澗或路邊凌亂生長的咖啡 樹叢靜侍左右,想到這些野生咖啡常年在大自然的狂風驟雨、飛沙走石中自生自滅,不禁心酸。一連好幾個月的旱季,讓孱弱的枝椏和葉片覆上了厚厚的塵土,反倒 給這些咖啡平添了幾分歷史厚重感。

東帝汶的咖啡種植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的 葡萄牙殖民者爲了在利潤豐厚的咖啡貿易中攫取財富,將咖啡引入東帝汶,開始嘗試種植並獲得成功。到19世紀中葉,地區咖啡貿易大大繁榮,咖啡超越檀香木成 爲東第一大出口物資。隨後,殖民者在利益驅使下,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非法僱用或強迫當地百姓,尤其是居住在山區的當地人,在自家小片土地上種植咖啡,豐收 後給予一定獎勵。據史料記載,1911年至1912年間東發生抗稅暴動,總督一怒之下命令每個家庭新種不少於600株咖啡,以示懲罰。

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咖啡出口貿易被印尼壟 斷,Batara Indra公司成爲當時唯一一家獲印尼政府許可的咖啡出口商。印尼商人對咖啡輕質重量,吝於產業投入,忽視種植技術發展,一味追求通過販賣大量低品質咖啡 牟利,最終導致植株退化,產量劇減,由葡萄牙殖民統治末期的每年45000噸降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每年6000噸。直至1994 年,印尼政府迫於美國政府壓力,允許美國國家商業合作協會參與東咖啡生產和銷售。美在東建立了咖啡合作社,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收購當地咖啡,於是咖啡種植 戶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產量逐年增加。同時,合作社一改東傳統的“乾製”法加工咖啡(將咖啡樹果實暴曬至外殼乾燥脫落),採用“溼制”法加工新鮮採摘的咖 啡果實(將咖啡樹果實浸水至外殼剝落),從而更好地保留了咖啡豆幼細香滑的味道,東帝汶咖啡的優質口碑才漸漸得以恢復。

“好香!”

路越是不好走,企盼的心情就越迫切。峯迴路轉,終 於到達目的地。好客的主人端出自產的咖啡歡迎我們。深褐色的咖啡裝在白色的杯子裏,表面浮着一層細膩的泡沫,首先給人視覺上的美感。不加奶、少許糖,小酌 一口,稍覺酸澀輕薄,再細細回味,則發覺口感輕柔渾圓中帶着潔淨,散發淡淡的果甘。這番感受恰恰契合了我們一路跋涉後的苦盡甘來。一杯飲盡,不僅脣齒留香 亦倍感神清氣爽,一路勞頓全拋到了九霄雲外。

加工廠地處東主要咖啡產區,背靠羣山,海拔約 600米,晝夜溫差10度左右。工廠主要收購周邊百姓種植和採摘的咖啡進行初級加工和少量烘焙,同時亦開闢了一塊示範種植園,進行自主種植。種植園規模不 大,但採用了較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咖啡植株挺拔,咖啡顆粒密集飽滿,單產量遠高於當地水平。據主人介紹,作爲東三大咖啡產商之一,他們出產的咖 啡豆主要銷往德國,少量供應東本地市場,東總統饋贈外國貴賓的國禮就是從這裏誕生的咖啡豆。

同行的同事們大都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咖啡的種植和 加工過程,對一切甚是好奇。在主人的帶領下,大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咖啡示範種植區、浸泡池、晾曬場以及加工車間,觀看了脫殼、發酵、晾曬、篩選、分類等一 系列生產加工工序,瞭解了咖啡從結果到變成咖啡豆的全過程。當主人拿出百聞不如一見的 “貓屎咖啡”時,大家更是興奮不已,爭相與這最名貴但也最“不雅”的咖啡豆拍照留念。主人介紹,“貓屎咖啡”是麝香貓喫下咖啡果後經腹內發酵,後隨排泄物 排出體外的咖啡豆,因其經歷特殊的發酵過程,口味獨特且很難獲得,因而成爲全球公認的最昂貴的咖啡。去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印尼館展示的貓屎咖啡,約4盎司的 一杯竟賣到了168美元!東農民在採摘咖啡過程中偶爾也能發現少量“貓屎咖啡”,但他們卻不知其身價昂貴,往往當作普通咖啡賣給收購商。當被問及爲何不自 己留下享用時,一句簡單的“Ami la haan teen!”(德頓語,意爲“我們不喫屎!”)解釋了所有原因。

由此可見,東百姓對咖啡業的認識還很粗淺,他們尚 未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咖啡種植,更多地是在咖啡果實成熟的季節上山採摘。然而,恰恰由於種植和管理方式的原始、人爲干擾因素極少,東帝汶咖啡反而成了絕佳的 有機咖啡。1999年世界咖啡生產國協會(ACPC)公佈,東是全世界最大有機咖啡產地。而今,東政府對外大加推崇的arábica和robusta原種 咖啡的雜交品種,品質高、口味獨特,已越來越多地受到咖啡愛好者和烘焙公司的青睞,美國著名咖啡飲品品牌星巴克就是東帝汶咖啡的忠實買家。目前,東年產咖 啡12500噸,年出口量佔其非石油出口總量的80%,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非石油出口物資。

結束參觀返回,車繞行在盤旋的山道上,靜謐的山 間,陽光透過高低參差的樹木照進車內,留下斑駁的樹影,攪起淡淡的睏意。駛近城市,人羣漸漸熙攘起來,海風捲起波浪倔強地拍打着的礁石,透着隱隱的不甘, 水中則時不時傳來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歡笑。又是一個適合與咖啡共度的下午!倘若在臨海的街道上支起一把遮陽傘,酌飲一杯濃香四溢的東帝汶咖啡,敞開微醺的心 扉,看雲捲雲舒、白浪逐沙,感受自然的點滴繁華與凝滯,該有多麼愜意!然而,眼前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度還來不及在這清新脫俗的天然美景中顧影自憐。成長的道 路上,她,正摸索着艱難前行,而我們,則從心底,企盼曾經苦難的她至少能從那小小的咖啡豆中尋找到未來的光亮……

東帝汶咖啡 農作物的旅行之有機咖啡救國

提到印度尼西亞咖啡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曼特林、爪哇或蘇拉維西,其實,東帝汶也栽種風味獨具的阿拉比卡豆,一直是歐美咖啡饕客競逐的好豆。咖啡豆是東帝汶出口大宗,前任農業總監卡拉史卡拉羅指出,東帝汶每年預算約一億美元,然而咖啡豆賺取的利潤足以支付東帝汶百分之五十的預算,這是東帝汶未來經濟自主的基石。

前往東帝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這裏沒有現代社會的lifestyle。東帝汶是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與非洲索馬里、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齊名,失業率超過20%,大部分人每日只可喫一至兩餐……情況如此,當遊客的亦不能有太多奢求吧。偏偏想不到,在首都帝力(Dili)品嚐到很香濃醇美的高山咖啡,是東帝汶的出品。或者這正是國家脫貧的最大希望。

某個早上,導遊與我乘坐四驅車前往東帝汶高山區Ermera,沿路所見盡是疏落的泥屋、茂密的樹林;兩小時後,眼前景物似沒有太大起伏,視覺漸變得麻木……突然四驅車停下來,導遊提議我下車,指着路邊絕不起眼的樹木說:”這就是你一直想看看的咖啡樹。”

“What!”那一刻,有點意想不到。我以爲咖啡樹這種搖錢樹,一定集中於重門深鎖的咖啡園內,卻原來是那麼隨侍在側、順手拈來。

Ermera是東帝汶最著名的咖啡產區,很奇怪,沒有人能夠告訴我Ermera的高度,但明顯地,該區氣溫比臨海的帝力市中心低了6攝氏度以上,因此估計是海拔1000米以上。據知,咖啡豆有兩大類別:分別是優質的arabica和次等的robusta。arabica味道圓潤純和,價錢偏貴;便宜的robusta較爲苦味,咖啡因含量是arabica的兩倍。而arabica正是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3000米高度。事實上,東帝汶咖啡總產量80%都是優質的arabica,足見這小小島國深受咖啡之神的寵幸。

導遊非常體貼,知道我來是要尋找東帝汶高山咖啡,此時奉上了早已衝好的咖啡,他說:”喝arabica咖啡,東帝汶人只愛加糖不好加奶。”喝了一口,發覺咖啡味道非常香濃而純和,口感輕柔渾圓而帶潔淨,辛澀和酸度卻輕微,媲美那次在東京喝藍山咖啡!難怪導遊不加奶,以免掩蓋原本味道,其實我覺得加砂糖都得,齋啡更能領略箇中妙韻。

也許世人不太知道,東帝汶已經是一個國家(於2002年獨立),更不知道它是出產優質arabica咖啡豆的國家。早於18世紀葡萄牙人統治時建立咖啡園,從南美地區帶來優質的咖啡品種,再加上東帝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配合,本來又是一個咖啡大國??唯1975年國家被印尼侵佔,咖啡業被操控,人們只管從中牟利,哪管什麼優質不優質,隨意採摘隨便烘焙,最緊要快;售價亦因此而被迫壓低,素質沒有保證。直至1994年,有美國咖啡商得到華盛頓政府協助,在東帝汶成立合作社,印尼獨霸業務情況纔開始有轉機。

莫說一般人對東帝汶高山咖啡一無所知,連世上最有識見的一小撮人也毫無頭緒:2001年在挪威舉行的一場諾貝爾獎宴會,主辦單位採納了提議,爲各賓客奉上東帝汶咖啡,技驚四座,大家才知道該國出品有多好,從此把東帝汶咖啡列入餐牌。據說多年來,Starbucks是東帝汶咖啡的一大顧客。

這些成功,絕非是第一世界對第三世界出於同情的表現,況且,Starbucks是美國上市公司,賺錢是第一目標;東帝汶咖啡真的以質量取勝!與哥倫比亞威震全球的優質咖啡相若,都是高山arabica,以人手採摘,並以”溼制”方式,即把咖啡樹果實浸於水至少6小時,才把咖啡豆抽出;這與巴西咖啡常用的”乾製”(將咖啡樹果實暴曬至乾燥脫掉)相比,成本昂貴得多(但多得東帝汶人工便宜),卻能好好保留咖啡豆的幼細香滑味道。另一突出之處,是東帝汶咖啡豆全是有機培植,沒有農藥化肥,全天然生長;在提倡天然健康的大氣候下,人們相信有機植物的味道纔是最真最好。若果哥倫比亞可以跑出,東帝汶都有機會吧。因此,很多人都抱樂觀態度,認定了在旅遊業和石油業尚未起飛時,咖啡是千萬子民的救星。

或許是太過樂觀了。

2002年東帝汶獨立後,在國際援助下,咖啡業雖然重新開始,卻不幸地遇上連續多年咖啡豆供過於求的市場環境。由1997年每公斤$23.4跌至近年$3.5,應驗了中國人的一句:衰開有條路。而且,好歸好,便宜卻纔是世界市場所趨,成本便宜的robusta咖啡始終較受到國際咖啡集團支持,用來製成罐裝的、即衝的robusta足夠有餘;連我們眼中的”咖啡專家”意大利人也最常喝以robusta炮製的espresso,正因如此水準只屬ok的巴西robusta咖啡都可以佔市場份額30%。

而且,有一不爲外人道的問題:關乎東帝汶人天生天養的性格。咖啡豆所謂有機培植,既因純天然出品,亦因不少東帝汶農夫長期採取”放任政策”,咖啡樹大都天生天養(換句話說是自生自滅),沒有悉心的栽培和管理,生出果實便有飯開,生不出便喫少餐,把耕種交由親愛的上帝來決定!

當然,願意勤力的,又可能因近年乾旱、缺乏運輸工具配套、政府支援等影響了生產。因此,遇上很多山區農民,其實本身亦是地主,卻無法在咖啡樹上賺取利潤,又心甘命抵捱窮幾年。難怪現時爲止,東帝汶咖啡只佔全球0.00006%,咖啡專家都說東帝汶”有潛質”,字行間意思是”未得充分發揮”,也許因此,Starbucks都不敢以東帝汶出品作招徠;一方面因爲東帝汶咖啡名不經傳;另外,這的產量還是不太多,便唯有將它與其他優質咖啡混合出售。

2014-07-22 11:44:3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