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開始進行地方選舉,共產黨候選人大量當選,但不被政府承認;薩爾瓦多共產黨決定在22日發起暴動,但被馬丁內斯發覺,當即下令逮捕共產黨領袖法拉本多·馬蒂。失去領袖的農民們手持大砍刀,如期發起暴動,但在政府軍的鎮壓下失敗,政府軍隨即展開報復,屠殺了造反的農民三萬餘人。
1932年以後的13年時間裏,薩爾瓦多由馬丁內斯統治。
1934年5月19日,薩爾瓦多宣佈同滿洲國建立外交關係,成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承認該政權的國家。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薩爾瓦多加入了英美等國的反軸心國陣營。
1944年4月,由於經濟癱瘓,知識分子和學生髮起全國總罷工。
1945年5月,馬丁內斯下臺,流亡危地馬拉,後前往洪都拉斯居住。
1979年,改革派革命軍政府上臺,無論是極右派和極左派都不滿意這個政府,衝突發生並演變爲內戰。
1980年,薩爾瓦多國內正式爆發內戰,對峙雙方爲美國支持的政府和古巴支持的法拉本多·馬蒂民族解放陣線。
1992年1月16日,馬蒂陣線與政府簽定《和平協議》,薩爾瓦多結束持續了12年的內戰。
2014年3月,薩爾瓦多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執政黨馬蒂陣線候選人、副總統薩爾瓦多·桑切斯·塞倫以50.11%的得票率獲勝,並於6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5年
薩爾瓦多的咖啡佔全國出口量的40%,採摘期一般在11、12月以及來年的1~3月。生豆出口幾乎持續全年。在全國14個省份共有7個省份出產咖啡,以西北部地區的查拉特南戈(chalatenango)和聖安娜(santa ana)兩省最多。薩爾瓦多所產咖啡爲100%阿拉比卡,其中68%爲波旁,波旁咖啡通常生長於海拔1062–1972米。而薩爾瓦多以得天獨厚的山地河高原爲主的地形,爲波旁種咖啡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同時,薩爾瓦多適宜的溫度和充沛的降水以及肥沃的土壤,也是孕育出品質上乘的咖啡豆的不可或缺的自然條件。薩爾瓦多的咖啡就像其他典型的海島型豆子的風味特徵一樣,均衡、柔和、質地優良。
中美洲國家一般是以海拔的高度來區分品質等級,例如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國家。同樣的,薩爾瓦多的分級也是以海拔高度進行劃分。高海拔地區由於氣候寒冷、咖啡生長速度緩慢,生豆的密度就會較高,硬度也會更強,阿拉比卡特有的酸感也更優質,當然品質也就越上乘。所以咖啡生長的海拔高,風味就越是優質,反之,海拔越低,溫度較高,生豆的生長速度較快、密度較小,硬度低,其品質也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