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各地人民對英國的侵略進行了頑強的抵抗。1893年,英國派兵侵佔布尼奧羅王國,國王卡巴雷加率領部分民衆進行了長達 6年的游擊戰。1897年,布幹達國王姆旺加舉兵反英,後來在蘭戈地區與卡巴雷加會合。1899年 4月,兩位國王被俘,起義失敗。爲了便於統治,英國保存了布幹達、布尼奧羅、託羅、安科萊等封建王國及其君主,其中布幹達保留了較多的權利。但行政大權控制在以總督爲首的英國殖民官員手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個別非洲人才被允許參加殖民當局的行政和立法機構。在經濟上,英國將烏干達變爲棉花、咖啡等農產品供應地,竭力阻撓非洲人自己發展商業和加工業。
國家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烏干達人民長期對殖民統治的不滿終於爆發。1918年爆發了全國性總罷工和農村騷動。1919年布幹達又掀起了巴塔卡黨和烏干達非洲農民聯盟領導下的民主運動。1921年,烏干達第一個全國性政黨烏干達國民大會黨成立,提出了實行普選、建立自治政府、由非洲人控制經濟等要求。1921~1928年,烏干達人民爲要求釋放被放逐在英國的布幹達國王穆特薩二世展開鬥爭。
20年代後期,英國在烏干達進行以自治爲目標的憲法改革。1931年底在烏干達形成 3大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民主黨、卡巴卡耶卡黨。1931年3月,烏干達舉行首次大選,民主黨獲勝,貝內迪克託·基瓦努卡被任命爲首席部長。1932年 3月,烏干達實行自治,基瓦努卡任政府總理。同年 4月,烏干達再次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和卡巴卡耶卡黨組成的聯盟獲勝,成立了兩黨聯合自治政府。根據1932年6~7月在倫敦舉行的烏干達制憲會議的協議,烏干達於193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烏干達咖啡豆具有口感清香的獨特韻味,非常適合製作意式和其他口味的咖啡,更重要的是烏干達咖啡豆均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以確保其高品質無污染的特性。
非洲是咖啡的兩大品種Arabica和Robusta的故鄉,而位於非洲東部的享有“高原水鄉“和”東非明珠“之美稱的烏干達則被許多人信奉爲Robusta的發源地。
烏干達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同時種植Arabica和Robusta的國家之一,具有適宜咖啡生長的環境和氣候。烏干達地處海拔900-2000米之間,常年氣溫保持在15℃-28℃。
烏干達咖啡豆具有口感清香的獨特韻味,非常適合製作意式和其他口味的咖啡,更重要的是烏干達咖啡豆均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以確保其高品質無污染的特性出產於烏干達埃爾貢山區域,海拔在1600米至1900米之間平衡的酸度和豐富的油脂是這款咖啡的特點,口感上溫和質樸,具有一種木瓜的風味。
幹香氣(1-5):3.2
溼香氣(1-5):3.4
酸度(明亮度)(1-10):8
味道(層次感)(1-10):8.5
口感(醇厚度)(1-5):4
餘味(殘留度)(1-10):8.1
平衡性(1-5):0
基礎分(50):50
總分(最大100):85.2
強度/主要屬性:中等強度/油脂含量高,質樸溫和
建議烘焙程度:full city或full city+
對比:一款獨特的非洲咖啡,與印尼咖啡非常類似烏干達是羅布斯塔種咖啡的原產國,但在這裏阿拉比卡種的商業種植直到1900年初纔開始。時至今日在烏干達依然有着大量的野生羅布斯塔種咖啡樹,這在世界上都市罕有的。作爲內陸國烏干達大的咖啡種植往往採取套種,在這裏咖啡樹與糧食作物以及橡膠樹夾雜在一起交相輝映,因爲自然環境的得天獨厚,這裏的咖啡平均一年咖啡花兩次,這也使得烏干達成爲了世界第一大咖啡蜂蜜的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