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以甘蔗種植業爲主,後工業超過農業成爲經濟支柱。前
聖胡安新城區
聖胡安新城區
五大經濟部門依次爲製造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政府機構開支、貿易。主要工業包括製藥、電子、石化、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旅遊業也是波經濟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旅遊業收入佔波總收入的7%。[1]
2011年GDP總額987.6億美元,人均GDP爲26588美元,低於美國本土各州,但與加勒比島國比是最高的,經濟競爭力也是加勒比地區最高的之一。[1]
據美商務部統計,2012年,波多黎各對外貿易總額約445億美元,其中出口約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佔全美總出口額的1.2%。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爲:比利時(24億)、荷蘭(21億)、日本(18億)、意大利(16億)、英國(15億)。出口額最大的產品依次爲:化工產品(152億,佔總出口額的81.6%)、計算機及電子產品(4億)、電器設備及配件(3億)、廢品及廢料(3億)、初級金屬品(2億)等。[1]
2012年進口總額約258億美元,同比增長4.8%,佔全美總進口額的1.1%。前五大進口來源地依次爲:愛爾蘭(76億)、新加坡(41億)、日本(19億)、巴西(13億)、中國(8.6億)。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化工製品(144億,佔總進口額的55.8%)、原油及煤炭類產品(56億)、運輸設備(8億)、油氣產品(6億)、食品(6億)等。[1]
2015年6月17日,波多黎各總督加西亞公開承認,當局正研擬一項提案,打算請求美國國會允許負債累累的當地政府宣佈破產。在陷入長達十年的經濟困境之後,波多黎各負債高達720億美元。
文化教育
隨着現代化的推進,波多黎各文化的美國化傾向也日益明顯。但島上的有識之士認爲,波多黎各的文化不應被同化到美國主流文化中去,否則將喪失波多黎各的民族特性。這一主張同波多黎各政治地位的爭論緊密相連,成爲每一個波多黎各人所關切的政治問題。語言問題是爭論的焦點之一。人民民主黨上臺後恢復了西班牙語的優先地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英語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波多黎各文化的發展方向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政府一貫重視教育,對6~16歲學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用西班牙語授課,但英語是必修課。高等教育很發達
波多黎各有近三百年產咖啡的歷史,曾經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據星巴克網站介紹,1736年西班牙探險家把法國路易十四種植園裏的咖啡帶到島上。堯科諾特選(Yaucono Selecto)的名氣,曾經和夏威夷的科納和牙買加的藍山難分伯鍾,也是歐洲王宮爵府和梵蒂岡的最愛。一直到十九世紀,維也納、巴黎和馬德里各地的咖啡館,都非它莫屬。
但是今天,在本島以外,已經很少看到或聽說波多黎各咖啡了,就連它的大股東可口可樂,也不積極推廣,而是把來自波多黎各和哥倫比亞、巴西、墨西哥、哥斯達黎加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國各地的咖啡,混合烘焙,並不特別說明產地。
是什麼原因導致咖啡在波多黎各的衰落?
波多黎各最近常出現在新聞裏,原因是它的政府多年來深受高達700億美元的債務纏身,今年八月開始正式違約。 它的尷尬處境起源於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把波多黎各拱手讓給美國,使它成爲美國在加勒比海的的自由邦(commonwealth)。和本土50個州不同的是,一些聯邦政府的福利它無法享受,但是各種規章制度必須遵守。波多黎各曾經有過四次公投,最後一次在2012年,61% 的公民贊成它成爲美國的第51個州,但是等國會的通過遙遙無期。邦政府違約後無法得到破產法的保護,以至於被人戲稱爲美國的希臘,因爲二者的財務處境和他們和美國及歐盟的政治關係很相仿。
波多黎各咖啡工業的衰敗,和它尷尬的經濟政治處境有很大的關係。美西戰爭時期, 美國已經和咖啡大國巴西建立強大持久的咖啡貿易協約,對於剛剛得手的波多黎各並沒有過多的考慮。而且美國在加勒比海的經濟目的主要集中在蔗糖產業,這也使得當地甘蔗的生產如日中天,以至於小本經營的咖啡散戶,無以抗爭,能夠存留的咖啡廠商不得不一再合併,保留實力。據說當地品種的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如今波多黎各的咖啡連內需都不夠,還需要從外地進口生豆進行烘焙,所以我們搶購的那些咖啡,不知道其中多少是島上採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