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年C.哥倫布第四次航行時發現哥斯達黎加海岸。此後,西班牙殖民者曾多次入侵。
1563年建卡塔戈城,哥斯達黎加淪爲西班牙殖民地,劃歸危地馬拉都督府管轄。殖民統治時期,在西班牙殖民者的殘酷奴役和壓榨下,印第安人幾乎被消滅殆盡,可供奴役的勞動力很少,西班牙人不得不自己耕種小塊土地,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哥斯達黎加長期處於貧困愚昧和與外界隔絕的狀態。[2]
19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高漲,哥斯達黎加於1821年宣告獨立。
1822年併入墨西哥伊圖爾維德帝國。
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
1848年成立哥斯達黎加共和國1949年菲格雷斯·費雷爾把政權移交給當選的民族聯盟黨領袖O.烏拉特·布蘭科。
1951年10月以菲格雷斯·費雷爾爲首,成立了民族解放黨。
1953~1978年的6次大選中,民族解放黨4次獲勝。該黨執政期間,強調國家干預經濟,對一些工業實行國有化,提高進口稅以保護民族工業,迫使聯合果品公司增納所得稅;加強與拉美其他國家和西歐的關係,改變單純依賴美國的狀況,1963年加入中美洲共同市場,70年代同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1978年團結黨領袖R.卡拉索·奧迪奧當選總統。爲緩和國內矛盾,他採取緊縮開支、增加社會福利等措施,同時提出限制國家資本,鼓勵外國和私人投資。
1982年2月民族解放黨領袖L.A.蒙赫·阿爾瓦雷斯當選總統。
2010年2月欽奇利亞大選中獲勝成爲哥斯達黎加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咖啡是哥斯達黎加重要的經濟來源,從1808年引進,已有200年的種植歷史。哥斯達黎加有1/3的人口投入
新研發的villa sarchi種
新研發的villa sarchi種
與咖啡 相關的產業,哥國人說,咖啡改變了這個國家,能夠享有富庶的環境,咖啡的確貢獻卓越;雖然哥國的國土面積在中美地狹排名倒數第三,但經濟環境卻優於半數國家,也由於人民富足,社會安定,也有餘力關心環保議題,在哥國境內設有30多個國家公園。
1729年,咖啡從古巴引入哥斯達黎加,時至今日,其咖啡工業已是世界上組織完善的工業之一,產量高達每公頃1700公斤。哥斯達黎加人口僅有350萬,而咖啡樹卻多達4億棵,咖啡出口額佔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哥斯達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且排水性好,特別是中部高原CentralPlateau,這裏的土壤都是包括連續好幾層厚的火山灰和火山塵。哥斯達黎加因此是中美洲第一個因商業價值而種植咖啡和香蕉的國家。咖啡和香蕉是該國的主要出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山哥斯達黎加咖啡,它的口感香醇,中性,它可以直接煮,或和其它種類的咖啡豆相混成綜合咖啡,也是很好的選擇。
其它種類的巴西咖啡如里約,帕拉那等因不需過多的照顧,可以大量生產,雖然味道較爲粗糙,但不失爲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咖啡,由於分佈於全國各地、固品質參差不其、而設有其獨自的標準(依參雜物的多寡分NO.2~NO.8,依豆的大小而有NO.13~NO.19,依味分爲六個等級)。幾乎所有的阿拉比卡種的品質良好,價格也很穩定,最有名者爲「哥斯達黎加」,自古以來,就是混合式咖啡的必需品、爲大衆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