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咖啡等級
肯尼亞是知名的以咖啡豆顆粒大小區分等級的產地。通常分作九個等級,根據豆型,有PB(即圓豆,約佔總產量的10%),此外根據大小還有E(象豆)、AA、AB、C、T、TT、MH、ML。最好的咖啡等級是豆形漿果咖啡PB,然後是AA++、AA+、AA、AB等等,依次排列。
通常肯尼亞咖啡分類如下:
1)常見分類:
手工採摘的咖啡果,經過手工揀選,挑出未成熟果(unripe)、過熟果(overripe)等瑕疵以後,脫皮,經過36小時左右的發酵,置於金屬網架上日曬乾燥後,在加工廠脫去種殼(parchment),成爲具有藍綠外觀的魅力肯尼亞生豆。
這些漂亮的生豆,根據顆粒大小(size)、形狀(shape)、重量(weight)分等:
E:kenyaE,象豆,elephantbean,18目以上(包括圓豆)
AA:KenyaAA,17-18目,
AB:KenyaAB,15-16目,是A級和B級的混合
TT:AA、AB經過氣流分選機篩選出的輕豆
PB:KenyaPB,15目以上,圓豆
C:12-14目,以及PB經氣流分選機篩選出的輕豆
T:12目以下,有較多缺陷豆、碎豆、輕豆
HE:以上等級之外成爲HE(HulledEars)
2)未經過官方標準分等處理的生豆爲UG(ungrade)
E,AA,AB,PB→UG1
C,TT,T,HE→UG2
(注:17目(6.8mm)以上爲A級,16目(6.3mm)以上B級18目=18/64英寸,1英寸=25.4毫米)
這支肯亞來自錦初谷(Gichugu)產區的恩布處理廠(Embu Washing Station),採用肯尼亞式雙水洗處理法,生長在1550-1750的肯尼亞山脈東部山坡的曼牙塔-恩布縣,品種爲肯亞經典的SL28,SL34,再加上當地晝夜溫差大,以及肯亞的紅色磷酸土壤,使酸甜成了這支肯亞的主要風味基調。
錦初谷成立於1970年,他們與卡盟未(Kamviu),卡昆都(Gakundu)和咖葵水洗廠一起合作組成了咖昆(Gakundu)農民合作社。錦初谷有980位咖啡農,整個合作社有3600位小農戶註冊。而在恩布縣,將近85%的咖啡種植均來自小農戶。他們將成熟的咖啡果實摘下來,送往水洗站集中處理,咖啡果在恩布處理廠被去皮,過夜發酵,水洗處理後再高架曬棚上自然晾乾。
在之前的每一隻肯亞,我們都特別喜歡追求那些有棱有角的強硬有力的果酸,而這一支肯亞,讓我感受到了溫柔,像是面朝大海,有微風吹拂的感覺。與之前都是莓果風味爲主的肯亞不同,這次這支肯亞有很細膩的紅酒果酸、帶着櫻桃的甜感,黑莓般脣齒留香,以及烏梅、蔗糖的尾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