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於是在朝廷心目中“雲南”便爲民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爲“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爲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經過了歷史的變遷,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爲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常將雲南縣稱爲“小云南”,舊時曾有“小云南”三年兩季荒、半夜挑水勾擔響、火把節裏插黃秧“之民謠。
民國七年(1918年),爲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結束了“雲南”作爲現今祥雲地域名稱2027年的歷史。[5]
建制沿革
殷周時期,雲南被稱爲“百濮之國”。
前3世紀,楚國大將莊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秦代修“五尺道”,在雲南派官“置吏”,標誌着中央王朝對雲南正式統治的開始。
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漢武帝時期,開西南夷,滇王降,設益州郡,東漢在今保山設永昌郡,亦屬益州部,對雲南的統治進一步深入,我國在雲南西部地區的疆域已大體奠定
鐵皮卡(typica):最經典的優質阿拉比卡種,目前很多商業改良種都源自此種。味道表現極佳,是公認的精品咖啡品種,但是產量極低而且易受鏽蝕病的侵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管理。鐵皮卡咖啡原產於埃塞俄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廣的咖啡變種。植株較健壯,但不耐光照,在夏威夷產量較高。鐵皮卡頂葉爲紅銅色,稱紅頂咖啡。
波邦(bourbon):該品種源自鐵皮卡,由法國人於1708年在波邦島(現名留尼汪島)種植後擴展開來。波邦同樣有着美好的香氣和豐富的味道,較之鐵皮卡在產量和生長力上都要高一些,適合種植在1200——2000米的地區,但是抗病蟲能力較弱,而且對強風和強降水比較敏感。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僅次於鐵皮卡的變種。主枝最初和主幹呈45度向上生長,隨果實負荷下垂,側枝節部較密,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慢。 波邦頂芽嫩葉爲綠色,稱綠頂咖啡;
卡蒂姆(catimor):卡蒂姆並不是純粹的阿拉比卡血統,它是Timor種(屬於羅布斯塔種)和caturra(波邦種的變種)的雜交種,所以catimor有着25%的羅布斯塔血統,而它的羅布斯塔血統也決定了它的味道缺陷:香氣不夠豐富,而且整體味道苦味重,易出現澀味和比較刺激的黴味。
雲南普洱地區種植的全部是catimor(卡蒂姆)品種,保山市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引入的是鐵皮卡(typica)和波邦種(bourbon),當地人稱之爲“老品種”,因爲老品種抗病蟲能力及產量都比較低,而且管理上比較費人力,加之市場收購價並不存在多少優勢,近年來啡農紛紛改種新品種catimor。從咖啡的植物學角度來講,雲南小粒咖啡和公認最優秀的牙買加藍山(Jamaica Blue Mountain)、夏威夷可那(Kona)有基因上的相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