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氣瀰漫的哥倫比亞的咖啡文化品種產區特點精品咖啡豆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哥倫比亞咖啡豆 > 2024-07-01 06:31:49

1824年,哥倫比亞與祕魯聯軍打敗西班牙殖民軍,祕魯獲得了獨立。玻利瓦爾率軍在祕魯作戰期間,桑坦德爾代行總統職務,主持哥倫比亞政務。桑坦德爾主張建立聯邦制的政權,並聯合地方勢力反對玻利瓦爾團結統一的政治主張。哥倫比亞國會和政府內部的派別鬥爭日益尖銳1830年1月,玻利瓦爾在國會辭去總統職務,以期消除分歧,維護國家統一,但無濟於事。5月31日,基多地區宣佈退出哥倫比亞,成立厄瓜多爾共和國。12月17日,玻利瓦爾逝世,隨後,哥倫比亞解體。1831年哥倫比亞及巴拿馬地區改名爲新格拉納達共和國1884年大選時,自由黨的分裂爲保守黨候選人R.努涅斯造成當選總統的機會。保守黨政府爲鞏固大地主專政,恢復天主教會的權力,於1886年制定憲法,宣佈天主教爲國教,加強了總統的權力,並改國名爲哥倫比亞共和國。保守黨殘酷迫害異己,鎮壓羣衆。1899~1902年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爆發了所謂“千日戰爭”,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2002年上臺後,採取更強硬的右翼路線。FARC遭該國政府大力圍剿。事源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於1983年曾殺死烏里韋的父親,烏里韋上臺後以打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爲首務,拉近了哥倫比亞與美國的距離,美國更大力資助哥倫比亞。從2000年開始,面對政府打擊力度加強,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開始逐步戰略撤退。左翼浪潮近年在南美洲此起彼落,哥倫比亞是少數目前仍由右翼掌權的國家

哥倫比亞的咖啡文化也很獨特,咖啡是哥倫比亞人的驕傲,哥倫比亞人最喜歡談論的幾件事,除了他們那曾經名列世界前茅的足球,就是他們引以爲傲的咖啡了。在哥倫比亞喝咖啡是一種享受,不僅一日3次必不可少,大街小巷還佈滿了咖啡館,從早到晚顧客盈門、座無虛席。咖啡館絕無速溶之說,現煮現賣,小姐用精緻的瓷碗斟上,恭恭敬敬送到顧客面前,自己隨意加糖。室內香氣瀰漫,碗裏香甜可口,慢慢品來餘味無窮,難怪當地人各個嗜之成癖。
在哥倫比亞你若是拜訪一個朋友或一位政府官員,首先會給你上一杯哥倫比亞咖啡,交談中,還會多次爲你續杯。所以一次拜訪,你會品嚐好幾杯哥倫比亞咖啡。而且哥倫比亞咖啡的品牌也很多,各種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另外,咖啡作爲原料的產品也很多,如咖啡糖、咖啡酒、咖啡豆工藝品等。咖啡的喝法也有很多種,有的加奶,有的不加奶,有的是打成沫子,有的是涼咖啡、冰咖啡。在哥倫比亞,不管到什麼地方,既使是很小的一個小村莊都會有一家咖啡店。在不少機場咖啡還是免費提供的。
哥倫比亞的各個辦公地點,咖啡就像我們的純淨水一樣是免費提供的。上班以後,有專門的服務員準備好咖啡。到了10點的時候上一次咖啡,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隨時讓服務員再上。所以咖啡在他們那裏來講和我們喝茶一樣阿拉比卡咖啡擁有多變而寬廣的潛在風味。不同地區,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氣候產地生產的阿拉比卡咖啡通常具有各自的特色,未經烘焙時聞起來是如同青草般的清香氣味,經過適當的烘焙後,展現出果香(中淺焙)與焦糖甜香(深烘焙)。她絕佳的風味與香氣,使她成爲這些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單獨飲用的咖啡。因此她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被譽爲“綠色的金子”。
哥倫比亞咖啡的出口與管理
與其他生產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產品和促進生產。正是這一點再加上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哥倫比亞咖啡質優味美,譽滿全球。咖啡在哥倫比亞的地位從以下事例中可見一斑:所有進入該國的車輛必須噴霧消毒,以免無意中帶來疾病,損害咖啡樹

2016-09-23 11:08:5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