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蒂瓦坎文明(Teotihuacán)起始於公元前200年左右,大約在現在墨西哥的中部,是個在奧爾梅克文明滅亡之後才誕生,約與瑪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特奧蒂瓦坎人在西元元年到150年間,建造了一個人口約爲5萬的城市,堪稱是整個美洲地區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級之聚落,其建造許多金字塔。然而,不似其它古印地安文明般在譜系上的脈絡比較分明,關於特奧蒂瓦坎人的起源,迄今爲止仍然是尚未釐清的謎題,也沒有任何人能證實該文明曾擁有文字並且留下資料記載。今日我們之所以知悉這文明的存在,除了是因爲他們遺留下了巨大的遺蹟可供分析證明外,一些與他們同時期的其他周邊文明在典籍或繪畫中提到關於特奧蒂瓦坎人的事情,也是另一個參考的關鍵。特奧蒂瓦坎人並不用這個名字稱呼他們自己,這名字是該文明滅亡後,接着存在於此地區的後繼文明托爾特克人以他們所使用的納瓦特語(Nahuatl,一種墨西哥中部的印地安原住民語言)用來稱呼前人,意指“衆神造人之地”。雖然在托爾特克人乃至於更後期的阿茲特克時代,該古文明早已消逝無影蹤,但他們仍然視特奧蒂瓦坎人曾居住過的古代城市作爲聖地,也因此會有這樣的稱呼
墨西哥北部與美國接壤,東南與危地馬拉相鄰,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國。 氣候複雜多樣,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爲主。高原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爲10-26℃,氣候比較溫和。該國於19世紀開始了咖啡種植產業,其產量緊接在巴西、哥倫比亞之後,是拉丁美洲產量居第三位的國家。
提到墨西哥,腦袋裏首先蹦出幾個畫面——誘人的玉米卷、沙漠中的仙人掌、濃烈的Tequila、還有帶着大帽子留着小鬍子的墨西哥男人。無論是墨西哥的美食美酒,還是墨西哥的風土人情給人的印象都是洋溢着熱情活力的形象。而墨西哥的咖啡性格卻恰恰相反,其咖啡所呈現出來的風味相對溫和細緻,具備了中美洲咖啡一貫的柔和均衡的特徵。
墨西哥咖啡栽種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部高地,靠近危地馬拉。南部的山脈多爲火山區,火山灰的土壤不僅利於咖啡根系的排水,也爲咖啡樹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種植的咖啡品種多爲卡杜拉、帝比卡、波旁等,處理方式多采用水洗處理法,按海拔高度進行分級。
咖啡豆主要出口美國,約有七成的咖啡會直接輸出至美國,被拿來用作大宗的工業用豆,儼然成了美國自家的咖啡種植園。然而墨西哥的年產量與其在咖啡世界中的地位不成正比。雖然產量較大,但缺乏一些品質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咖啡。所以說起對墨西哥咖啡的瞭解程度,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會覺得比較陌生。在我們品鑑和討論各國家優秀產區的豆子時,墨西哥的咖啡彷彿一個局外人尷尬地存在着。
但是擁有了適宜咖啡生長的氣候,優秀的咖啡品種、優渥的土壤以及高海拔的種植區域,爲什麼墨西哥的咖啡品質不盡如人意呢?
前些天衝墨西哥時,有同事戲稱墨西哥是爆米花咖啡,墨西哥之前出口的生豆品質並不好,買來的生豆裏有時候裏面會摻雜一點點玉米和沙土。如果沒有將玉米揀選乾淨,混雜在生豆中一起送入烘焙機,不就真的變成爆米花了。但現在墨西哥出口的生豆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摻雜玉米粒的事情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故事了。玉米是由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培育出的,所以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玉米也是墨西哥的主要農作物。咖啡在晾曬的過程中處理的不夠精細,才摻雜進了玉米粒。這就能解釋了爲什麼偏偏摻雜的是玉米。從此事也就不難發現,墨西哥咖啡整體品質不盡如人意的根源還是出在後續的生產處理環節中。從咖啡果實的採收、處理、分級、包裝和運輸,不合理的操作會導致好的風味白白流失
關注公衆號,發送 79374 免費閱讀全文
2016-09-29 11:17:2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