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近年約有10%~20%左右的吉馬被用作來彌補調和咖啡所不足之味道的趨勢,其品質卻已漸漸低落於本身該有的水準,但對於購買咖啡的人卻有着兩極的評價(敝友人於其店中單一使用吉馬作爲espresso的基底,其強烈的風味倒是令我意外),該咖啡如哈拉般的,遵循古法採取日曬,也同樣的帶點酒酸但略遜哈拉一籌,其質感中等,粗獷帶土味生長於西埃塞俄比亞海拔4900-5900英尺(Wollega省)高原,吉馬之北,大多數爲野生,年產量約爲500000bags/60kg,出口以G5/G4居多,豆身較Longberry大及長,綠中帶點褐色,口感類似少了茉莉花茶香,較具苦味,缺乏上揚的哈拉,微酸,有輕微果實香及酒香卻略遜哈拉一籌,但有不錯的質感黏度,所以金比區的豆子被戲稱爲"poorman'sHarar".
味道複雜但尚具平衡,深培時具有較佳的喉韻,回甘較長,是許多烘培商喜歡作爲綜合豆的材料之一,當然也是可以作爲不錯的單品,適合於餐後飲用.
哈拉位於埃塞俄比亞東方高地(Harerge省)且於海拔5000-7000英尺公尺間生長,一世紀前仍舊野生於山坡地,生豆大多屬於中等大小且兩端尖長,顏色綠中帶黃或金色,烘培時會有強烈的巧克力氣味出現,口感狂野帶着中度的酸及豐厚的質感,是非常典型的摩卡風味,好的哈拉帶有茉莉花香,及類似發酵酒香的餘味,某種程度上來說,接近葉門BaniMatar區的馬他力(Mattari),更勝有之.
現今的哈拉仍以傳統的日曬法來處理生豆,通常於鄰近的DireDawa城鎮出口,其年產量約爲185000bags/60Kg,其中出口常見的是以長豆(Longberry,由早期的阿拉比加樹種培育演進而來,)且規格爲G5(Grade5)或G4居多,遺憾的是,好的哈拉常被走私至葉門,以更高價的摩卡豆出售,層出不窮埃塞俄比亞被稱爲“咖啡的發源地”,它這個當地有這麼一個習俗,甭管再窮的老百姓家裏,他們家一定會有一把咖啡壺和一個炭爐,爲什麼?因爲咖啡在當地老百姓認爲是他們每天必須要做的,因爲在他們認爲化肥是很昂貴的,所以他們從來不用化肥。然後這個咖啡它煮好以後它是分三道,第一道咖啡是要給這個男性的長者喝,因爲這個第一道咖啡煮出來以後是比較濃烈的,然後要以尊重爲主給這個男性的長者喝。那第二道是要給婦女,來作客的婦女,給她們喝。緊接着第三道是最淡的一道,這一道要給來作客的小孩喝。所以它分這麼三道工序,它這個咖啡也是在當地來講非常有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