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斐咖啡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中國咖啡市場的快速增長。而中國中產階級的口味正在牽動着全球咖啡品牌和生產國最緊張的神經。
在9月26日青島國際咖啡大展閉幕式上,哥倫比亞咖啡工作協會發布的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經連續數年成爲全球咖啡市場增速最快的市場,並且很可能在未來不長的時間裏,成爲影響全球咖啡價格和產量的核心地區。
“但是對於咖啡品牌和咖啡豆生產國,這可能有着不同的意味”,哥倫比亞咖啡工業協會理事吳佳航對媒體表示:“中國咖啡的咖啡消費可能正在經歷一個本土化的過程,一些外資品牌可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甚至消失的無影無蹤,一種本土風格的咖啡會慢慢成熟併成爲市場的主流“。
哥倫比亞是頂級咖啡的出產地,在過去的四年裏石油價格的大幅跌落讓哥倫比亞周圍的中南美產油國幾乎面臨崩潰的邊緣,但憑藉咖啡豆的的強勁出口,該國成爲該區域經濟最爲穩定的富裕國家,”去年哥倫比亞咖啡豆產量達到近98萬噸,這些咖啡製成品除了進入傳統咖啡消費國,最大的增加部分就是中國“,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咖啡豆分會的祕書長付靜對媒體表示,去年中國的咖啡豆消費量達到18萬噸,是過去三年的近一倍,而增速穩定在25%,去年咖啡豆價格重新回高的一個原因也是和中國新興市場的需求有直接關係“。她表示:“中國的咖啡利潤其實高於很多傳統發達國家,而且貿易量又在巨幅增加”。
在咖啡生產國對中國報以厚望的同時,咖啡品牌商的心理是複雜的。
9月下旬,連續兩件事使國際咖啡品牌商心理蒙上了陰影。9月20日,億滋國際宣佈麥斯威爾中國工廠將在明年關閉。據內部人士透露,麥斯威爾早在5月份即遣散了工人,其消費熱線也已經暫停。這家最早進入中國的頂級咖啡品牌並沒有宣佈下一步對中國市場的策略。幾乎是同一天,咖啡文化第一品牌星巴克也宣佈在中國市場推出“中式茶飲”,值得關注的是星巴克一直冠以推廣咖啡文化的標籤,從沒有在其他國家的店面推出過本地化的飲料,這兩則不大的消息正在令全球咖啡品牌商界中國市場憂心忡忡。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際頂級咖啡巨頭研究員表示:中國這塊蛋糕既在巨幅增長,又在變得堅硬。
“到2015年中國的茶飲主題店面目前有四萬多家,是咖啡店面的三倍,但營運推廣費用卻不及咖啡的四分之一,中國消費羣對‘茶’有天然的親近感。在十年以前,咖啡的異域文化誘惑力足以支撐咖啡的利潤,也很容易吸引對國外文化好奇的青年人,但在這羣青年人已經成長爲中產階級,只憑異域文化這招現在不靈了”,他表示,“儘管市場目前仍然是國際品牌商佔據主導,但其實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像星巴克增加中國本土產品,要麼自己去把咖啡本身本土化,這點看起來很難”,他表示。
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中國咖啡市場總銷量已達到700億人民幣,雖不是世界前五名咖啡消費大國,但有望在2025年與美國持平。
但這個數字上不能反應國際品牌目前的尷尬處境,排名第一的雀巢去年銷售總額只有44億人民幣,而且這個銷量的背後是雀巢在去年底銷燬了400萬噸咖啡產品,並壓低了銷售目標。坊間認爲這個數字的增速仍將放緩。
與之對應的是風險投資也把注意力轉向了咖啡市場,從2013年到2015年有近數百家創業咖啡店得到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僅上海2015年獲得風投支持的創業咖啡店就達到九十家。
上海歐源資本合夥人張振遠透露,“原來印尼、日本都是歐美咖啡品牌的市場,但現在這些市場都以自己的本土咖啡爲主,而且創造出行銷世界的咖啡品牌”,他表示,真正的機會可能還在現磨和速溶咖啡裏,目前和洋品牌搶奪份額的近千家本土咖啡廠商裏,有一些可能會生長成新的國際化咖啡巨頭。
“就像中國茶只有到了國外才會變成檸檬茶一樣,咖啡也一定會變成中國風格的咖啡”,奢斐咖啡CEO楊志偉說。2014年夏天,楊志偉和合作夥伴決意在中國走一條完全不同於雀巢風格的路線。在炎熱的夏季裏,他們在寫字樓挑選有咖啡機的辦公室贈送冰塊機,受到歡迎後就告知對方用他們的咖啡不需要磨煮或沖泡,用冰水即可溶解,因此大賣。
目前,這個不到二十個人的團隊以億元的銷售額穩居非上市咖啡品牌銷量第一。楊志偉表示,他們在對中國本土市場做了大量考察之後發現,在中國,懂咖啡並且是鐵桿咖啡用戶的人往往都是繁忙的高級寫字樓辦公室用戶。“他們很在意咖啡的優劣,但酸度和香氣上等的咖啡一般必須去買咖啡豆,再經過研磨、煮沸、慢慢滴濾,這個時間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奢侈的事情,所以我們用了一種類似原汁凍幹咖啡粉的技術,讓他們隨便用任何水溫都能泡出一杯媲美現磨口感的咖啡”。
據他透露,這種工藝對咖啡的品質要求頗高,所以從原料選擇範圍和烘焙流程對應的成本都比一般速溶咖啡高出100%。
“這種方式在美國、日本、歐洲都不需要,但是中國用戶需要,因爲簡單、快捷、實在”,楊志偉透露,儘管零售價格並不比巨頭品牌便宜,但過去的一年重複購買率達到了50%以上,這個速度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他甚至已經開始在哥倫比亞開闢自己的種植園,“我們深知年輕用戶對品質要求很高,必須嚴格把控原材料以確保咖啡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