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在法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26 10:22:46

在巴黎的時候,接待從英國來讀書的朋友,朋友有個要求,很想去電影《天使艾美麗》裏的咖啡館——“兩個風車”。在蒙馬特沒費多大周折,我們已經在紅磨坊附近找到了這個因《天使艾美麗》而聞名的地方。

咖啡館坐落在街角,牆上“艾美麗”的劇照提醒它的不同。在這裏喝一杯咖啡,儘管沒有“艾美麗”服務,朋友和我也都心滿意足。我們是巴黎的過客,停在巴黎的表面,力圖從那些感動過我們的東西上找到一點觸摸巴黎深處的感覺,“兩個風車”就是一個載體。

cafe,巴黎的血色與活力

像“兩個風車”這樣的咖啡館在巴黎數不勝數。路邊的人行道不算寬敞,但並不妨礙咖啡座鋪張開來。人們並不是圍坐在咖啡座上,而是並排倚靠在城市的牆壁,面向繁華都市。於是來往的車輛、人羣就象奔忙在舞臺之上,在面前展開。而看風景的人也坐在風景裏。徐志摩說,“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館,恐怕會變得一無可愛。”在我看來,街道上如果缺少了露天咖啡座,巴黎也許依舊美麗,卻如同美女面容上少了撩人的魅力,沒了血色和活力。

在法語裏,無論是濃香的咖啡,還是散佈在大街小巷、無處不在的咖啡館,都用caf?這一個詞。對法國人來說,喝咖啡的場所似乎比飲用的內容更重要。法國作家georgescourteline曾經寫道:“可以把人們分爲兩大類:去咖啡館的人和不去咖啡館的人。咖啡館代表一種開放的生活形態,人們最常約會在那裏。很多時候,雖然獨自一人,但是“在人羣中獨處”,氛圍相互浸染。一個叫joanosburn的美國室內設計師說,“在法國,咖啡館是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處’,在這裏我們可以盡情留駐時間,盡情成爲我們自己。”

咖啡館遍地都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鍾愛的角落。時間久了,品位相投的人就往往是不“約”而“會”,遇見多了就成了熟人。前面那位作家說,“改變信仰都比更換咖啡館容易些。”

咖啡館點咖啡,如果不作特別的要求,服務員送來的一定是一杯濃香的espresso,雖然小小的一杯可以一飲而盡,但是拋擲在咖啡館的時光卻可以無限延長,因爲讓人留戀的不止是久久回味的咖啡滋味,而是圍繞這一杯咖啡的環境、心情、露天座上的陽光或窗外的細雨。

薩特、伏爾泰、狄德羅,咖啡館的“朝聖”之旅

人們對咖啡館的忠誠度,造就了很多咖啡館的傳奇。蒙帕納斯街上的丁香小圃咖啡館,因海明威光顧而聞名。巴黎的咖啡館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典型,它身處劇院、博物館、大學、畫廊、書店之間,“文化人”們自然是出了這門進得那門。凡高、米勒、喬伊斯、畢加索...只要想想來往駐足於巴黎的文人墨客、藝術大師何其之多,就可以想見巴黎咖啡館的“山高水深”了,在啓蒙咖啡館、革命咖啡館、文學藝術咖啡館...名下大有不少可“朝聖”之處。

保羅·薩特常去聖日耳曼的花神和隔壁的雙偶咖啡館,他的照片中總以那裏爲背景。

2014-07-31 12:18:4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