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在英國社會的流行,主要在於具備兩個有利因素:首先,運輸條件的優勢。當時咖啡的主要產地在也門,與英國距離較近,這與從中國運輸茶葉相比更爲便捷,而且咖啡比茶更早地進入了英國,所以咖啡佔有先機。其次,由於運輸距離近,咖啡的價格相對低廉,而“茶比咖啡貴得多,進入倫敦後很久還是稀有之物”。因此自17世紀中期至後半葉,歐洲興起勢不可擋的“咖啡熱”,英國亦不例外。
但是,咖啡在英國很快便遭遇傳播阻礙。隨着咖啡館數量的增長,競爭不斷加劇,經營者開始增添新的飲料,爲顧客提供報紙以供閱讀。茶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躋身咖啡館之中,咖啡館實際變爲提供咖啡、酒類、茶水等飲料的交流場所,咖啡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更爲不利的是,社會人士開始抨擊咖啡館與咖啡。
在英國,咖啡館是一個男性化的場所,常常兼營陪宿等生意,女性羣體被排斥在外。有社會人士假借婦女的口氣對咖啡予以批判。1674年,小冊子《婦女抵制咖啡呼籲書》痛陳咖啡在英國所導致的不良變化,認爲以前英國男士充滿男子氣魄,如今卻失去了昔日的威儀,罪魁禍首即飲用咖啡。1675年,小冊子《啤酒店女老闆反對咖啡陳情書》痛斥咖啡爲無照經營的商品,顏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館破壞了英國人善結人緣的美德。對咖啡的批判顯示,英國社會出現了針對咖啡的抵制風潮,其出發點主要基於社會道德乃至經濟利益。
上述批判使咖啡的傳播蒙上陰影,而政治局勢也使得咖啡館的前景不太樂觀。由於咖啡館並非僅爲飲用咖啡的場所,一邊飲用咖啡一邊閱讀報刊成爲普遍現象,不識字者則聽別人朗讀報紙,人們就其關心的社會問題展開討論,公開鍼砭時弊。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藉助社會中對咖啡的抵制,先後於1675年、1676年兩次下令關閉咖啡館。不過,由於該禁令遭到反對而最終未能真正實施。
相比之下,進入18世紀後,茶在英國中產階級家庭逐漸普及。爲了能夠隨時飲茶,飲茶者在家中也備好茶葉與茶具,飲茶日益滲入家庭生活。凱瑟琳王后、瑪麗二世與安妮女王均喜好飲茶,持續的示範效應促進了飲茶在女性中的傳播,女士們在家中品茗強化了飲茶的家庭化趨向。茶在咖啡館佔有一席之地,在私人空間亦產生了較大影響,而咖啡則僅與公共生活相聯繫,這與咖啡的特性有關:當時飲用咖啡需要自己烘焙研磨,“隨意選取一些咖啡豆,放進烤盤或之類的器具裏,用小火不斷翻炒防止烤焦。咖啡豆最初是白色的,烤乾後會變成棕色,然後變成黑色。當烤成棕色即將變黑的時候放在研鉢裏碾磨,磨碎後倒進密封的瓶子裏”,繁複的工序超出了個人的加工能力。而飲茶則極爲方便,所以在公共領域與私人空間均可以傳播開來,尤其在私人空間佔據優勢。隨着飲茶在英國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溫馨家庭氛圍的體現,亦可以成爲社會交往的場域,極大地豐富了飲茶的社會功能,對咖啡構成挑戰。
更具決定意義的是,世界貿易格侷促進了茶在英國的傳播。最初,荷蘭爲中西茶貿易的開創者與掌控者,英國人購茶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供應量極小。後來,英國在東亞積極開拓,逐漸建立了較爲穩定的貿易關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條件得以改善。1690年輸入茶葉41,471磅,1712年時已增長到約16萬磅,1717年時“茶葉已經代替絲綢成爲貿易中的主要貨品”。而香料貿易漸趨衰落之後,荷蘭通過將咖啡引種到東印度羣島獲得新的經濟資源,“1723年銷售的咖啡就達到了1200萬磅。這樣隨着歐洲人養成喝咖啡的愛好,荷蘭人也就成了這種外來飲料的主要供應者”。荷蘭成爲咖啡的主要供應者,茶葉則成爲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業務重心,亦是英國財政的重要來源,英國社會鼓勵消費茶葉。
關注公衆號,發送 87052 免費閱讀全文
2016-11-23 09:45:1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