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焙和深焙咖啡豆程度風味描述口感處理法產地區介紹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意式拼配 > 咖啡豆 > 2024-06-29 11:21:37

中焙和深焙咖啡豆程度風味描述口感處理法產地區介紹
烘焙,顧名思義,就是給咖啡豆提供熱量,使其內部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首先,生豆中的澱粉會因爲高溫而轉化爲糖和酸性物質,而纖維素等物質會不同策劃的碳化。水分和二氧化碳會揮發掉,而蛋白質會轉化成酶,和脂肪的剩餘物質會結合在一起,在咖啡豆表面形成油膜層。咖啡豆經過烘焙會膨脹,有點像爆米花,有趣的是,咖啡在烘焙過程中也會發出爆裂的劈啪聲,就好像我們用微波爐爆米花一樣。但是由於咖啡豆表面的皮很有韌性,所以我們通常不會看到咖啡豆好像爆米花一樣裂開。
 
我們經常會看到烘焙後的咖啡豆有不同的深淺顏色,一方面這可能是由於單品咖啡豆的種類不同,而另一方面,造成這種顏色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烘焙的程度不同。用最通俗的語言,烘焙程度可以被解釋成烘焙時的火候。舉一個最經典的碳燒咖啡的例子,這是一種法式烘焙的咖啡,由於烘焙的程度很深(可能是由於烘焙時的溫度高,也可能是由於烘焙的時間長,也許二者兼而有之,要視情況而定),咖啡豆炭化程度高,表面呈深棕色,並有碳黑色。人們普遍認定炭化咖啡味道比較苦,這種苦味不僅來自於咖啡因,更多的來自於炭化了的咖啡豆
二次大戰後,美國咖啡消費量逐年躍增,當時的烘焙商爲了擴大利潤,愈烘愈淺,一來可節省工時與燃料費,二來可減少熟豆的失重比。當時,咖啡豆烘到一爆纔剛開始,就急着出爐,失重比還不到9%;相較於二爆後出爐的深焙豆失重比高達18%,淺焙豆的利潤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這就是早期不肖業者慣用的淺焙賺錢戲法,甚至還變本加厲混入大量日曬粗壯豆。當時的咖啡有多難喝,可想而知,難怪被人恥笑爲「洗碗水咖啡」。但消費者早已習於半生不熟的酸澀苦咖啡,爲了更順口,只好多加點水稀釋,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是當時流行的口味。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餿水。這得怪美國軍方在大戰期間爲了保存方便,配給前線官兵的咖啡,不是極淺焙的,就是速溶咖啡。這些人退役後進入社會,很自然地將過度稀釋的淡咖啡口味帶進職場。戰後一、二十年間,美國烘焙大廠佛吉斯(Folgers)、席爾斯兄弟(Hills Bros)傾力推銷極淺焙的大罐裝咖啡豆(粉),久而久之,民衆不知新鮮咖啡是何物,已習於走味咖啡,拚命加糖添奶精一樣好喝。爛咖啡充斥是戰後的後遺症,歐洲亦有此現象,因爲民間全力搞重建,何來餘裕論喫喝。這就是當時美國烘焙業只圖坐享暴利,沒有道德勇氣撻伐這股變相的淺焙「A錢」歪風。

2016-12-08 11:02:5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