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發展史-咖啡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中國咖啡 > 2024-06-01 14:36:52

中國咖啡發展史-咖啡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老百姓擔心戰爭影響日用品的供應,紛紛跑到超級市場搶購咖啡和糖。法國人衝咖啡並不是匆匆喝了就走,而是慢慢的品,細細的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國人養成這種喝咖啡的習慣,自覺不自覺的表達着一種優雅的韻味,一種浪漫情調,一種享受生活的寫意感。可以說這是一種傳統獨特的咖啡文化,遍佈大街小巷,在馬路旁、廣場邊、河岸上、遊船上、甚至艾非爾鐵塔上,形式、風格、大小不拘一格,有咖啡店、咖啡館、咖啡廳、咖啡室。而最大衆化、充滿浪漫情調的,還是那些露天咖啡座,那幾乎是法國人咖啡文化生活的寫照。咖啡配上一盤特色點心,甚至還會隨手帶來他最愛看的報刊,這就是法國咖啡文化。
    如今在中國,人們越來越愛喝咖啡,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無論在家裏、還是在辦公室、或是各種社交場合,人們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漸與時尚、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遍佈各地的咖啡屋成爲人們交談、聽音樂、休息的好地方,咖啡逐漸發展爲一種文化。無論是新鮮研磨咖啡豆,還是剛剛衝好的熱咖啡,都散發出馥郁的香氣,令人沉醉。與此同時,成千上萬的咖啡館也彷彿在一夜之間佈滿了各個城市。有數據表明,中國的咖啡消費量正逐年上升,而有望成爲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費國。而今,出產在中國自己土地上的雲南咖啡,以其高貴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將推動這一潮流,引導這一時尚,成爲中國人自己的咖啡品牌,從而擁有中國自己獨特的咖啡文化。
來華的外國人何時何地在中國煮、喝他們自己帶來的咖啡,似乎已很難確定了。不過據現在所查知,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嘉慶年間,來到中國當時**的通商口岸廣州 的洋人已經在煮、飲自己帶入的咖啡。這種飲食習慣中國人亦有所感覺。“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飯後飲之,雲此酒可消食也”。據《廣東通志》所說的 番鬼、黑酒、飯後飲、能幫助消化等判斷,所謂黑酒,應該是指咖啡。與之有些類似的可可多製成巧克力食用,且可可飲無咖啡飲那樣流行。
  
  個別中國人開始品嚐飲用咖啡可能始於同治年間。同治五年(1866)上海的美國傳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造洋飯書》,該書是爲來華的外國人喫西餐和培 訓中國炊事員、廚師而編寫的。書中除了把coffee音譯成“磕肥”之外,還講授了製作、燒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熱 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這裏先講了焙炒熟咖啡豆,待要煮飲料時,才軋碎馬上煮。後面則講如何加水煮咖啡等。但它沒講加糖,可能 有疏漏。那些受外國人培訓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僱傭的中國人,他們因工作需要難免不嘗一口咖啡。洋人在中國喫西餐喝咖啡時,有時也會請中國官員和他們 的中國熟人喫一喫喝一喝。由此可知,同治年間已有中國人嘗過咖啡。中國出現經營性的咖啡館則大概在清末。據清末民初之人徐珂敘述:“飲咖啡:歐美有咖啡 店,略似我國之茶館。天津上海亦有之,華人所仿設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飲”。徐珂的書採取了許多清人筆記,可推斷所談之事出現在清末。但此書出版稍晚於《中 華大字典》,故難判明“咖啡”一詞哪本書**使用。不過**印成鉛字的則是《中華大字典》。可見到了民國,咖啡館或大飯店酒店賓館所附的咖啡廳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現。

2016-12-21 16:07:0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