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咖啡介紹

作者:啡嘗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4:21:24

  Coffee名稱源自埃塞俄比亞的kaffa

  你知道嗎?咖啡的“根”就在埃塞俄比亞。據說,英語中咖啡(coffee)這個詞也源於埃塞俄比亞的“咖法”(Kaffa)這個地名。傳說公元900年左右,埃塞的咖法地區一位牧羊人在山間放牧時,發現羊羣在爭喫一種紅色漿果,食後羣羊歡蹦亂跳,反應異常,牧羊人以爲他的羊喫了什麼有害的食物而徹夜提心吊膽。誰知第二天羣羊安然無恙。這一意外發現促使牧羊人採集這種野果煮汁解渴。他感到這種果汁醇香無比,飲用後精神異常興奮。於是他開始栽種這種植物,由此發展起大規模的咖啡種植,咖啡的名字就是由咖法演變而來。之後,咖啡從埃塞俄比亞傳向全世界。

  咖啡像純種馬一樣純

  埃塞俄比亞在不同氣候帶都種有咖啡,因而擁有140個以上的農家品種,常年有新鮮咖啡出產。埃塞俄比亞咖啡質量依不同的海拔、不同地域生態環境而有所不同。東南高地的哈拉爾(Harar)咖啡是典型的穆哈咖啡,香郁味濃;西南Wollega所產咖啡具有濃郁的果味;Limu咖啡帶葡萄酒香和香料味;西莫達(Sidamo)咖啡滋味平和、香氣濃郁,具酸果味;耶加雪飛(Yirgacheffee)咖啡則帶花香。品嚐耶加雪飛,巧克力味和酸味更加強烈,如同檸檬一樣飛揚,含有令人恍惚的花香。

  有意思的是,埃塞俄比亞人還將馬匹照片放在咖啡包裝上,以表示咖啡的純正。據說在那個以馬匹爲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埃塞俄比亞有世界上最好的阿拉伯血統純種馬,埃塞俄比亞人以此爲自豪,現在他們將這種自豪賦予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優質咖啡應該像純種馬一樣純”,由於恪守這一理念,這裏咖啡的味道才能至今還那麼的醇正。

  咖啡飲用儀式遠近聞名

  在傳統埃塞俄比亞家庭,一天之中會有兩至三次的咖啡飲用時間,它有形形色色的飲用禮節或儀式。傍晚的時候,全家人圍着一個小炭爐席地而坐。炭爐周圍的地上鋪一層特意割來或買來的青草。這是一種特殊的專用於咖啡儀式的青草。小炭爐點着的時候,要特意揀出幾塊冒着濃煙的白炭,在屋裏每一個角落都晃一遍,然後放在爐邊讓它自己燃盡或熄滅。這樣,在一段時間內,整個屋子或庭院就籠罩在煙霧繚繞之中。

  家裏一般由十幾歲的年輕姑娘負責爲大家準備咖啡。她先抓來一把淡綠色的生咖啡豆,放在炭爐上的一個小鐵鍋裏,舀來清水,用雙手搓洗乾淨。然後用一把小木鏟焙炒咖啡豆,不久,咖啡豆開始變成深黑色,並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姑娘認爲火候已到時,就拿起鐵鍋柄來晃一晃裏面冒着輕煙的咖啡豆,送到每一個人面前讓大家聞一聞,大家點頭稱好後,她就把熟豆倒進一個小臼裏,雙手抱起一根近一米長、小孩胳膊那麼粗的大鐵棒來搗。很快,那一把豆子就搗成了粉末。

  姑娘用小木勺把粉末一點點地刮出來倒進一個細頸、鼓肚子、大耳朵的陶壺裏,加上淨水,放在小爐子上煮。水很快就開了,再煮片刻,早已香氣四溢。姑娘在一個小木盒上擺上幾個酒盅大小的瓷杯,然後提起咖啡壺的大耳朵逐一斟滿每個杯子,再放下壺,一杯一杯地雙手敬給圍坐的人。這個過程一般持續30分鐘。

  溫馨提示:中國人最多喝三杯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如同《水滸傳》裏的景陽岡好酒,絕對是“三碗不過岡”的。就是說,一般中國人喝一杯就肯定精神百倍,喝兩杯就半夜睡不着覺,喝三杯就得當晚再加第二天整個白天都不會有半點睡意了。超過三杯?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該國的咖啡是絕對的“綠色咖啡”,沒用過任何化肥和農藥。只要不怕失眠,那就請放心地享受吧。

2014-08-12 11:45:01 責任編輯:啡嘗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