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馬當地另有數個咖啡合作組織,成員們共用水源也共同施予這肥料,幾乎沒有成員在其機構下被剝奪其應有之工資,且也提供每一成員的健康健保服務.
國有農莊大約有21000公頃,有五個大型的農莊坐落於TEPI和BEBEKA,該地區靠近吉馬但多屬於較低地區,每單一農莊至少佔地1050公頃以上,在生產期間農莊主人僱用約700個長工,及約3000個臨時僱員,且農莊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水洗場,其產能每小時能處理約6000磅生豆,較優質的水洗生豆, 每公斤可以32Birr售出,農莊倉庫也可以存放30萬磅.
咖啡是衣索比亞的主要的經濟農作物,也是該國最大宗的農作物出口及重要產業,它佔了衣索比亞60%的出口總值,也維持了許多小型農莊之生計,其他的還有蔗糖,香蕉,以及棉花等等.亦是衣索比亞繼石油之後,最大也是重要商品出口作物,亦是非洲阿拉比加種出口之最,在1997年總值約爲三億美元,全數產量來說,94%爲小農場生產,6%爲政府機構,因爲有許多農場零散且也種植其他作物,所以確實數字一直難以正確的統合,但該國官方統計的咖啡總種植面積至少爲 400000公頃以上,衣索比亞政府鼓勵當地的農民改良品質及生產率的提昇,以利咖啡農們能擴大商業規模,增加產能及出口.
在收成期間, 農人們每日採收鮮豔的紅色果實,每兩日之收成爲一個單位的咖啡果實送或賣往水洗廠處理,未經過水處理場的咖啡果實通常將作約12小時的自然發酵,然後透過日曬,以便乾燥及去殼,不論如何,稍有能力農人們總是想盡辦法送到水處理場處理,以便冠上”水洗處理”之名而賣得較好的價格,在水洗場,咖啡櫻桃經過約 12小時的浸泡發酵使果肉變軟,然後通過水道並且翻攪,讓果肉及咖啡豆分離,果肉隨着閘門排出,而咖啡豆則需六日的日照乾燥處理,但是處理的時間只有日出至早上11:00,以及下午03:00至日落,處理完成的生豆含水量應約爲12%~12.5%左右;在挑選殘豆或是劣質豆後,用麻布袋包裝並用卡車送往首都阿地斯阿貝巴的咖啡拍賣場.
在咖啡產地的主要道路上有許多的水處理廠,尤其是吉馬地區,爲數衆多的處理場因爲競爭的激烈,因而沒有充分的利用,所以處理場的負責人就因爲如此而付了更高的價格給予農人,但卻又憂心自己是否能有所利潤可得,現今一公斤的生豆通常約賣2 Birr(衣索比亞單位);在整個採收期,處理場僱員沒有休息日的連續工作兩個月,每個場的每日產能約爲十袋.
吉馬地區當地並有研究所之類的機構,並教導農人引進新的技術,並施予綠肥作物,以減少原本所需的肥料成本,改良新的品種之種籽,以使咖啡樹能有更強的抵抗力,種籽在培育中先行培育生長一年,之後才轉售給予農人,這些農人使用改良的種籽及方式種植,直到第七年纔會開花,不同的是,在過去每公頃產量約爲600磅,經過改良之後的產量, 每公頃卻可高達1000磅,該機構也甚至保證至少產量每公頃不會低於70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