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拉花界裏,有着哪些江湖門派?

作者:CTI咖啡茶與冰淇淋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拉花 > 2024-06-29 12:34:37

       當我們談及藝術時,我們在談什麼?貝多芬黑白琴鍵下跳躍的音符、梵高畫布上的浩瀚星空、還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裏長髮紅裙的馬瑞娜·阿布拉莫維克重遇靈魂伴侶時的熱淚盈眶。這些都擔得起“藝術”二字的重量,因爲它們源自生活,且讓生活更美好。而當咖啡遇見牛奶,匠人們用奶缸細心雕琢的杯中藝術,或許沒有其他藝術形式那樣強烈到撼動心靈,但卻是生活於細微之處點滴動人的情趣,給平靜的生活添了一絲來自飲食的美好,同樣彌足珍貴。

 

 

 

追根溯源 拉花從何而來?

關於拿鐵藝術的起源,業內意見不盡相同。有人說拿鐵藝術初始於歐美國家,是一種在展示咖啡時用以吸睛的高難度專業技術;也有人表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名爲David Schomer的美國人在給客人制作外帶拿鐵時,將打發的牛奶倒入濃縮後,偶然形成了一個精美圖案,成爲了拿鐵藝術的雛形。

 


 

雖然說法不一,但絲毫不影響拿鐵藝術的魅力,一經出現就迅速以精巧漂亮的外觀風靡整個咖啡業界。咖啡師們也漸漸研究出各種不同的衝制手法,在杯中創作出心型狀、樹葉狀、鬱金香狀、玫瑰狀等賞心悅目的圖案。經過了幾代咖啡人不斷的鑽研創造,拿鐵藝術也從一開始一味追求圖案的呈現,發展至綜合奶泡綿密度、濃縮咖啡品質、融合技巧,以及圖案表現於一體的色香味俱全的境界。這場咖啡與藝術的碰撞同時也打開了咖啡市場的另一扇大門:以拿鐵藝術吸引顧客刺激消費,帶動咖啡文化的普及與發展。

拿鐵藝術流派淺析

與繪畫藝術一樣,拿鐵藝術也有流派的說法,促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各國的文化差異,此外,拿鐵藝術賽事評判標準的不同也直接導致了拉花藝術的紛呈多樣。

目前,在咖啡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拿鐵藝術賽事分別是:

1、 由世界咖啡組織(WordCoffee Events,以下簡稱WCE)主辦的世界拿鐵藝術大賽(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以下簡稱WLAC)——起始於2006年

2、由Coffee Fest舉辦的 LatteArt World Championship Open——起始於1992年

縱觀整個拿鐵藝術界,在各大賽事的成績中,亞洲作品可謂佼佼者,近幾年更有包攬前三名的趨勢。拿鐵藝術在亞洲的發展也成爲編者主要的參考依據,綜合各方意見,我們將拿鐵藝術歸爲三大派系:

1傳統學院派

這一類流派的特色是隻運用牛奶和咖啡,將打發的奶泡直接倒入濃縮咖啡中(這一手法被稱爲Free Pour),運用不同的傾倒手法和技巧來是杯中圖案成型,強調圖案的美學對稱以及顏色對比度上的鮮明。這一派系對奶泡打發的技術要求頗高,越是輕薄綿密的牛奶越是容易做圖案。(點點點 ? 那些牛奶更適合做拿鐵!)

 


 

優點:口感綿柔,食用性高,圖案線條清晰,有建築美感

缺點:因其創作過程無其他輔助工具,圖案的呈現形式相對單一,主要以心形、樹葉、花朵

爲主的組合拼配,顏色只有咖啡和牛奶的兩中原色,創意空間有限。

日 本

關鍵詞:壓紋

用綿密的牛奶在咖啡上拉出極爲細緻的線條,層層疊加形成圖案

代表人物:

 


 

2008年Coffee Fest冠軍日本籍咖啡師澤田洋史,他在壓紋上的造詣極深。

 


 

山口淳一則通過Facebook將壓紋技術傳播開來,迅速囊獲一大批粉絲的同時也讓這一拉花流派自成一脈,深受業內外認可。

 


 

新晉Coffee Fest Tokyo冠軍謝維晟也是其中的箇中好手。

韓 國

關鍵詞:圖案組合

通過不同基本圖案的組合來達到視覺美感,早年能在一杯咖啡里拉出越多的圖案是一件十分厲害的事情。

 


 

 


 

韓國咖啡師之父YoungminLee將拿鐵藝術在韓國推廣發展

2具象表現派

此派系的風格是將各種具象景物還原到拿鐵藝術中,或者將打發的牛奶傾倒入濃縮咖啡呈現基礎圖形後,再輔以雕花針等工具和食用色素勾勒線條。此派系常見於WLAC賽事中。近年來也以多變的動植物圖案開創了新的天地。

 


 

(圖爲此次2016WLAC中國區亞軍李濤的藝術吧檯作品)

優點:圖形花樣繁多,藝術觀賞價值較高

缺點:如果圖案複雜,較長時間的製作過程可能影響口感,另外,因食用色素和工具等的使用,降低了食用性。

代表人物:

 


 

 


 

2013年世界拉花藝術大賽,來自日本的吉川壽子(Hisako Yoshikawa)憑藉玫瑰圖案豔驚四座,開創了拿鐵藝術的又一領域。

 


 

 


 

曾包攬多屆臺灣咖啡比賽冠軍的林東源,獨創天鵝圖案,並將推動了早期咖啡拉花技術在國內的發展。

 


 

 


 

而在2016WLAC中國區的賽事中,來自麥隆咖啡的李琦和李濤就憑藉紮實的技術能力、創意的圖形設計奪得冠亞軍。其中最讓人映象深刻的便是李琦用日落、仙鶴、海浪等圖案別出新意。冠軍選手李琦創作的雲鶴圖,以流暢的線條,動態的設計,呈現出雲海飛鶴的中國風式圖形。談及比賽,李琦表示:“拉花比賽考驗的不僅僅是選手的技巧是否嫺熟。作爲咖啡師,與人互動時的親和力,吧檯的管理能力也都是評委會留意的部分。”天生熱愛表演的她在比賽時雖然緊張到整張臉都泛紅暈,但是依然不忘在完成作品的同時與評委互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隨着亞洲咖啡市場的開發和壯大,國際咖啡賽場上亞洲選手的表現也愈來愈出色,此次李琦選用風景圖爲對照,抽象還原到拉花杯中的創作手法打開了咖啡拉花的創意世界,相信不久之後這樣的創作手法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也期待她能在今年的世界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3革新發展派

這一流派最典型的代表是不侷限任何條件,利用牛奶和咖啡爲基礎材料,輔以各類工具和佐料,在拿鐵杯中呈現兼具藝術性、創意度極高的二維和三維圖形,這一類派系目前爲人熟知的方法有:將奶泡堆疊杯中,用巧克力醬和雕花工具將其塑造成一定形狀的立體圖案,還有直接在裝有牛奶的espresso杯中用糖漿和雕花針直接繪畫圖案。

 


 

優點:創意十足,最爲貼近繪畫和雕塑藝術。

缺點:食用性較低,可複製性低,日常吧檯操作難度較大。

 


 

 


 

目前,這一流派在韓國頗受歡迎,韓國咖啡師們已經將拉花藝術拔高到新的層次,甚至可以在濃縮杯中還原出任何圖案。在CTI雜誌中,Kanbing Lee也開設專欄爲所有愛好者呈現拉花藝術的美妙。

  • 韓國咖啡師KangbinLee,甚至能在濃縮杯中還原出蒙娜麗莎等各種圖案,此外還通過搭配音樂、(kangbinlee 的作品在這裏哦)

 


 

美籍華裔Sammy Lin自創“圈圍法”拉花技術

 


 

在Facebook上以各種萌寵卡通形象爲基礎塑造的3D雕花造型而頗爲出名的臺灣My cofi店長張桂芳也是此派系其中高手。

咖啡界最具影響力的賽事

 


 

比賽有初賽和決賽兩階段構成,初賽中分爲“藝術臺”和“操作吧檯”兩個部分,“藝術吧檯”環節中,咖啡師有5~10分鐘的準備時間,評委打分時將依據“圖案的創意性”與“整體視覺”進行評判。“操作吧檯”環節中,選手有5分鐘時間準備,8分鐘時間創作,選手需呈現兩杯“Free Pour拿鐵”和兩杯“設計師拿鐵”,前者只能用“直接注入成型”法,後者可輔以各種工具及顏料。決賽階段將只保留“操作吧檯”環節。而評分項目中主要有圖形還原度、奶泡質量、圖案對比度、圖案創新度、難度係數和創意度等。

 


 

Coffee Fest:始於1992年,擁有的自由度比較高,因爲比賽時沒有太多的硬性規定,比如選手甚至可以攜帶適用於自己的咖啡杯和奶缸比賽。而在評分標準中主要從美感、精準度、顏色融合、難度與創意、速度五個項目出發,綜合分數最高者將贏得比賽的勝利。

這兩大賽事評分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相對而言,WLAC更加側重拉花呈現的藝術性(美感度)和創新力,因此,在該比賽中常見有輔以食用色素呈現的花樣繁多的圖案,而杯中的內容和風格也依據各地的文化差異而呈以百花齊放的態勢。Coffee Fest則是要求所有選手必須以“直接傾倒”的方式來創作,自然評分標準中則側重圖案美學對稱度、線條清晰度、顏色對比度等。依照賽事要求的不同,業界也漸漸形成了不同的咖啡藝術流派。

除了這兩項世界級的咖啡賽事外,在咖啡業內的其他拉花賽事也種類繁多,TNT拉花大賽、PCA拉花大賽、連鎖品牌內部拉花比賽等等,而CTI中國也在去年舉辦了首屆拉花大賽。不得不提的是,競爭永遠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充要條件,賽事的繁榮也必將爲拿鐵藝術帶來無限可能。

 


 

史上首位摘得CoffeeFest拉花大賽冠軍的是來自中國香港的楊曜輝(Kim Yeung)

儘管拿鐵藝術爲整個咖啡產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人因爲拉花藝術喜歡咖啡,但是隨之而來的危機也日益彰顯。即當越來越多的咖啡師們爲了迎合消費者的偏愛將重心放在拿鐵藝術上的時候,會漸漸偏離咖啡師最需要的職業素養,因爲無論何時,做一杯好喝的咖啡永遠比做一杯好看的咖啡更加重要。

 

 


 

拿鐵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形而上的表現,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飲品,當一杯色彩鮮麗,圖形奇特的拿鐵端到顧客面前,人類本能的對化學添加劑的抗拒會驅使他們在拿出手機拍完照片後不敢品嚐。因此,一個原本爲了貼近顧客,吸引顧客的藝術創作行爲反倒失去了最開始的初衷,無論我們走多遠,也不要忘了我們爲什麼出發,這大概是每一個咖啡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2017-03-14 14:12:06 責任編輯:CTI咖啡茶與冰淇淋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