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咖啡的品種主要爲阿拉伯咖啡(coffea arabica),即小果咖啡(小粒咖啡),相對而言的大果咖啡(coffea robusta)大多種植在原產地非洲,例如着名的馬達加斯加咖啡。小果咖啡有若干變種,世界產量第一的巴西咖啡種子偏大,適應性較強,產果率也高;相比之下,哥倫比亞出產的溫和型咖啡是更爲優質的品種,這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有關。[1]
哥倫比亞咖啡分200多個檔次,咖啡的區域性很強。哥倫比亞豆以特選級(SUPERMO)爲最高等級,上選級(EXCELSO)次之;但18號豆(直徑18/64英寸)以上的特選級咖啡,才能列入精選咖啡。哥倫比亞咖啡的風味平衡,有較順滑的口感,宛如咖啡中的紳士,中規中矩。它的產區很廣,但以中央山區的咖啡最好,質感厚重,以曼德林(medellin)、阿曼吉亞(armenia)與馬尼札雷斯(manizales)等產區最爲知名,習慣上統稱爲“mam”。在 ,“娜玲瓏咖啡”(narino)的滋味鮮美,品質甚佳。據說,以經營精選咖啡爲宗旨的starbucks公司,擁有“娜玲瓏特選級”(narino supermo)咖啡豆的獨家購買權,在他們的連鎖店裏常見此咖啡豆的蹤影。
獨特風味編輯
哥倫比亞咖啡擁有絲綢一般柔滑的口感。人們把哥倫比亞咖啡和高品質、好口味畫上了等號。它酸中帶甘,低度苦味,營養豐富,具獨特的酸味與醇味,哥倫比亞特級咖啡的酸、苦、甜三種味道配合得恰到好處。獨特的香味,喝下去後,香味充滿整個口腔。把口腔裏的香氣再從鼻子裏呼出來,氣味非常充實。或許你會嫌它太霸道,因爲它會以最快的速度佔據人的味蕾、思維甚至靈魂。在人們的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酸、甜、苦、澀,這咖啡的香味足以把凡間所有的一切帶走。人們所享受的並非只是一杯咖啡那樣簡單,還有咖啡所帶給人們的那寧靜的一刻。哥倫比亞特級最具特點的就是它的香氣,濃郁而厚實,帶有明朗的優質酸性,高均衡度,令人回味無窮
1808年拿破崙一世侵入西班牙的消息傳到哥倫比亞後,該地人民立即掀起了獨立運動。1810年7月20日,波哥大爆發了大規模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暴動,逮捕了新格拉納達總督。1811年11月,各地代表在波哥大組織國會,成立了新格拉納達聯合省政府,並於11月11日宣佈獨立。但是昆迪納馬卡沒有承認這個聯邦。在1812年底,在形成政體的爭論最終導致內戰。1814年又再一次爆發。1815年中,一支大規模的西班牙遠征軍抵達新格林納達。推翻了聯合省政府。16年五月,保皇黨控制了整個新格林納達。1815年西班牙殖民者捲土重來。1819年8月7日,S.玻利瓦爾領導起義軍在博亞卡戰役大敗西班牙殖民軍,10日攻克波哥大,從此結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大哥倫比亞
1815年,玻利瓦爾在《牙買加來信》中設想,當南美洲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後,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應組成一個國家,取名“哥倫比亞”。1819年 8月,玻利瓦爾率領的愛國軍在波亞卡戰役中擊敗西班牙西班牙殖民軍,解放了波哥大。於是,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的大部分地區已獲解放。玻利瓦爾在徵得新格拉納達愛國軍民的同意後,於同年12月在安戈斯圖拉召開的委內瑞拉國會中建議委內瑞拉同新格拉納達聯合組成一個統一國家。12月17日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成立聯合這兩個地區
的哥倫比亞共和國。1821年 5月,哥倫比亞國在臨時首都庫庫塔召開制憲會議,8月20日,會議通過並頒佈了哥倫比亞國家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實行中央集權制共和政體,還通過一系列法令,宣佈廢除奴隸制,解放奴隸及其子女,禁止買賣奴隸;規定公民享有平等權利,有言論、出版自由。會議選舉玻利瓦爾爲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桑坦德爾爲副總統。1822年5月,玻利瓦爾派蘇克雷將軍率軍隊解放了基多,隨後厄瓜多爾宣佈加入哥倫比亞共和國
哥倫比亞適宜的氣候爲咖啡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然牧場”。哥倫比亞的咖啡樹主要栽培在安第斯山區,海拔一千三百米上下的陡坡上,那裏終年氣溫大約爲攝氏十八度,年降雨量爲2000至3000毫米,北緯1 °-11 ° 15 ,西經72 ° -78 °,海拔具體範圍是可以超越2.000米。由各種因素的特殊組合,哥倫比亞的咖啡種植區的緯度、海拔高度、土壤、物種的植物起源和製作咖啡的品種,在咖啡種植區域的氣候和熱帶輻合的雙路徑產生的雨模式,在一天之內不斷變化的地形、光度,全年有利的溫度範圍,適量和雨水的分佈,以及包括選擇性採伐和改造的過程中一些常見的文化實踐區,其包括洗滌和乾燥。非常適宜於咖啡的生長,氣候溫和,空氣潮溼,並且可以不分季節地收穫。這就是哥倫比亞咖啡質量上乘的原因。哥倫比亞有三條科迪耶拉山脈南北向縱貫,正好伸向安第斯山。沿着這些山脈的高地種植着咖啡。山階提供了多樣性氣候,這裏整年都是收穫季節,在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咖啡相繼成熟。而且幸運的是,哥倫比亞不像巴西,它不必擔心霜害。哥倫比亞大約有案可查27億株咖啡樹,其中66%以現代化栽種方式種植在種植園內,其餘的種植在傳統經營的小農場內。[3]
哥倫比亞咖啡純正的味道,來自於哥倫比亞那具有咖啡生長最有利條件的自然環境。但除此之外,與當地的種植者辛勤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哥倫比亞,咖啡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07萬公頃,全國約有30.2萬個咖啡園,30%到40%的農村人口的生活都直接依靠咖啡生產。哥倫比亞雖然有不少農場,但面積都不大。每個農場的面積只有2公頃左右,80%以上的咖啡種植園的咖啡樹只有5000棵左右,平均3000棵。由此可見,哥倫比亞的農業屬小農莊型。當地人在咖啡樹周圍種上高大的喬木或香蕉樹。幼苗期爲咖啡樹搭涼棚,以保證咖啡生長所需要的陰涼潮溼環境。由於咖啡林內溼度大,溫差小,咖啡豆成熟慢,有利於咖啡鹼和芳香物質的積累,因而咖啡質量最好
華盛頓總統爲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特區命名爲哥倫布。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便於1799年去世。聯邦政府及國會爲了紀念他,在翌年(1800年)建成時把新都命名爲華盛頓。一般人所說的"首都",即指聯邦政府機構所佔有的地區;如說"哥倫比亞特區",即指居民所佔有的地區。政府機構所佔有的地面,約佔特區面積的1/2。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英語:Washington,D.C.)是美國的首都,同時是聯邦區域。英文名稱的兩部分反映其雙重身份,Washington(華盛頓市)是作爲首都的名稱,而D.C.則爲“District of Columbia”(哥倫比亞特區)的縮寫,是聯邦直接管轄的區域。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通常漢譯爲華府,以避免和位於太平洋岸同名的華盛頓州混淆。
哥倫比亞特區[2] 的土地最初來自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克河北岸包括喬治城(Georgetown,D.C.),華盛頓市(Washington City,D.C.)和華盛頓縣(Washington County,D.C.)。1878年,三地合併爲“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華盛頓市成爲具有雙重政治意義由同一個政府機構管理的同一塊土地。其英文名稱中的逗號表明其雙重含義。哥倫比亞特區建立時波多馬克河南岸包括亞歷山大縣,寫作亞歷山德里亞縣(Alexandria County,D.C.),但是當地居民一直反對脫離弗吉尼亞,在當地居民多次請願後,美國國會於1846年7月9日通過法案並經弗吉尼亞人民大會批准將波多馬克河南岸的土地從1847年交還弗吉尼亞。
“哥倫比亞”是美國的舊詩歌名稱,MT。"District of Columbia"的含義爲“美國區”。中文翻譯中通常加上“特”字表明其特殊地位。
建制沿革編輯
美國建國後對首都的位置發生了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美國南北雙方作出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旗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旗
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爲美國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麥迪遜(James Madison,1751-1836,美國第四任總統)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7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 ,憲法的起草人之一,是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在托馬斯傑斐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爲美利堅合衆國第三任總統。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請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來的。當時的“聯邦”城規劃爲一個面積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區域。其位於波多馬克河上的實際地點是由華盛頓總統決定的,華盛頓本人還建議美國首都稱爲“聯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國首都被命名爲華盛頓市。華盛頓本人儘管居住在離華盛頓不遠的弗農山莊,但是他很少訪問華盛頓市。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