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的咖啡農莊有兩個類型,一種是佔地五英畝以上的大型栽植場,不過海拔平均較低,就肯尼亞咖啡而言,大農莊的咖啡豆品質只能算中等。極品肯尼亞豆則產自小型農莊,多半位於五、六千英尺以上的山麓或火山坡地,每戶小農每季產能只有二十至七十袋左右,無力投資昂貴的水洗處理廠,但小農很團結,集合數百戶或數千戶成立合作農場,由政府出資興建水洗處理廠,小農採摘的咖啡果子就送往合作農場,統一加工,先剔除半生不熟或爛掉的果子,再進行去皮、發酵、分解果肉,取出咖啡豆,再幹燥和磨光,整個過程由官方的咖啡管理局督導,相當嚴謹,確保了肯尼亞咖啡的品質。肯尼亞豆的水洗加工技術及高標準品管,一直是產豆國表率
Kenya肯尼亞咖啡 Kenya肯尼亞北鄰阿拉比卡咖啡樹的原產地埃塞俄比亞,但遲至二十世紀初交,纔開始從事咖啡栽培業,十九世紀傳教士從也門引進阿拉比卡樹,但未大量栽種,直到一八九三年,又引進巴西古老的波旁咖啡種籽,才大規模栽培咖啡,也就是說,目前的Kenya肯尼亞咖啡帶有巴西血統,由於水士、氣候和處理方式回異,Kenya肯尼亞豆風味和巴西豆截然不同。 巴西咖啡的栽種海拔低,質地較軟,果酸味不明顯。反觀肯尼亞咖啡樹主要集中在肯尼亞山附近的坡地,海拔約四千英尺至六千五百英尺,此高度最適合咖啡豆發展風味,因爲山區溫度較低,成長較慢,咖啡豆的芳香成分得到充分發展,果酸味更爲明顯,質地也較硬。另外,肯尼亞早期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栽培、品管制度。肯尼亞獨立後,咖啡業在既有基礎上,大步躍進,成爲肯尼亞創匯最多的產業
肯尼亞北鄰阿拉比卡咖啡樹的原產地埃塞俄比亞,但遲至二十世紀初交,纔開始從事咖啡栽培業,十九世紀傳教士從也門引進阿拉比卡樹,但未大量栽種,直到一八九三年,又引進巴西古老的波旁咖啡種籽,才大規模栽培咖啡,也就是說,肯尼亞咖啡帶有巴西血統,由於水士、氣候和處理方式回異,
肯尼亞豆風味和巴西豆截然不同。 巴西咖啡的栽種海拔低,質地較軟,果酸味不明顯。反觀肯尼亞咖啡樹主要集中在肯尼亞山附近的坡地,海拔約四千英尺至六千五百英尺,此高度適合咖啡豆發展風味,因爲山區溫度較低,成長較慢,咖啡豆的芳香成分得到充分發展,果酸味更爲明顯,質地也較硬。另外,肯尼亞早期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栽培、品管制度。肯尼亞獨立後,咖啡業在既有基礎上。
參議院由參議長和68名參議員組成,其中民選議員47名(每郡1人)、女議員16名(根據參院各政黨議席比例指定)、青年議員2名(1男1女)、代表殘疾人的議員2名(1男1女)。參議長和副參議長由各黨分別從本黨非議員和議員中提名,由全體參議院選舉產生。參議院主要職能爲:代表各郡及軍政府的利益、參與議會關於郡事務的立法、審議和通過涉郡事務議案、審議和通過國家稅收在各郡的分配計劃、監督郡政府財政支出、彈劾總統和副總統等。參議長爲朱比利聯盟的埃蘇羅。[5]
政府
實行總統制。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檢察長共26人組成。本屆內閣成立於2013年6月,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檢察長共21名成員組成。內閣名單如下:總統烏胡魯·肯尼亞塔(Uhuru Kenyatta),副總統威廉·盧託(William Ruto),內務與中央政府協調部長約瑟夫·倫庫(Joseph Lenku)、分權與規劃部長安妮·瓦伊古魯(女,Anne Waiguru)、國防部長蕾切爾·奧馬莫(女,Raychelle Omamo)、外交部長阿明娜·穆罕默德(女,Amina Mohamed)、教育部長雅各布·卡伊門伊(Jacob Kaimenyi)、財政部長亨利·羅蒂奇(Henry Rotich)、衛生部長詹姆斯·馬查里亞(James Macharia)、交通與基礎設施部長邁克爾·卡馬烏(Michael Kamau)、環境、水與自然資源部長朱迪·瓦克洪古(女,Judi Wakhungu)、土地、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夏麗蒂·恩吉盧(女,Charity Ngilu)、信息、通訊與技術部長弗雷德·馬蒂安吉(Fred Matiang'i)、體育、文化與藝術部長哈桑·阿雷羅(Hassan Arero)、勞動、社會保障與服務部長薩姆韋爾·坎比(Samwel Kambi)、能源與石油部長戴維斯·奇爾奇爾(Davis Chirchir)、農業、畜牧業與漁業部長費利克斯·科斯蓋(Felix Kosgey)、工業化與企業發展部長阿丹·穆罕默德(Adan Mohammed)、東非事務、商業與旅遊部長菲利絲·坎迪(女,Phyllis Kandie)、礦業部長納吉布·巴拉拉(Najib Balala)和總檢察長吉蘇·穆伊加伊(Githu Muigai)
肯尼亞分爲7個省(PROVINCE)和1個省級特區(內羅畢省)。省以下設區(DISTRICT)、鄉(DIVISION)、村(LOCATION)。根據新憲法,四級行政行政架構將改爲中央和縣(COUNTY)兩級。根據新憲法設立的47個縣將於2013年大選後正式運作。
7個省分別爲:肯尼亞中部省(Central Province)、海岸省(Coast Province)、肯尼亞東部省(Eastern Province)、尼揚扎省(Nyanza Province)、裂谷省(Rift Valley Province)、肯尼亞西部省(Western Province)、肯尼亞東北省(North Eastern Province)。[3]
首都
內羅畢,面積648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人口300萬,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工業和交通中心,1907年起定爲首都,是非洲的國際化都市之一。
肯尼亞全國總人口有4180萬人(2013年),人口增長率2.7%。全國共有42個民族,主要有基庫尤族(17%)、盧希亞族(14%)、卡倫金族(13%)、盧奧族(10%)和康巴族(10%)等。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5]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肯尼亞582,646萬平方公里,地跨赤道,東與索馬里爲鄰,北與埃塞俄比亞、南蘇丹共和國接壤,西與烏干達交界,南與坦桑尼亞相連。東南瀕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3]
地形
沿海爲平原地帶,其餘大部分爲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東非大裂谷
東支縱切高原南北,將高地分成東、西兩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寬50——100公里,分佈着深淺不等的湖泊,並屹立着許多火山。北部爲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亞山海拔5199米,最高峯、非洲第二高峯,峯頂終年積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
水文
河流、湖泊衆多,最大的河流爲塔納河、加拉納河。西部瀕臨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3]
氣候
位於熱帶季風區,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沿海地區溼熱,高原氣候溫和。3-6月、10-12月爲雨季,其餘爲旱季。年降雨量自西南向東北由1500毫米遞減到200毫米。首都內羅畢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7°C,年降雨量1049毫米可別小看肯尼亞的小農,他們無異螞蟻雄兵,整體產能高於大型農莊,約呈六比四,這在產豆國相當罕見。肯尼亞咖啡廣受鑑賞家激賞,大半要歸功於小農苦守山麓野地,才能種出優質咖啡。另外,肯尼亞豆定有嚴格的分級制,水洗處理廠取出的咖啡豆,依大小、形狀和硬度,區分爲七個等級,最高級爲AA或AA+,其次依序爲AB、PB、C、TT、T。這種分級制類似哥倫比亞,主要以顆粒大小和外形爲考量,但賣相好不見得風味最好。這是咖啡迷應有的認知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