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過程中發酵對咖啡風味發展的影響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06-03 06:59:16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2015年,Sasa Sestic贏得了WBC世界咖啡師大賽的冠軍寶座, 比賽中所使用的咖啡豆,採用的是一個非常具有突破性的處理方法——處理者往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對生豆浸泡發酵。在這場比賽的兩年之後,Sasa現在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咖啡莊園,並且專注於發酵的研究。

  而實際上,在上個月的Sasa也在Budapest的Re;co中,也發表了關於發酵的相關演講——在處理過程中如何通過發酵,控制風味的發展,咖啡的質量,價格的穩定性。以下是其中的乾貨內容。

  研究【發酵】的原因

  爲什麼我們要研究【發酵】這一個過程?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對發酵所知道的少之又少,並且發酵非常重要。

  Re;co中,Sasa談到:“在我在全世界不同的咖啡產區探尋,與超過50戶咖啡農一同品測咖啡,測試不同的處理法後,也包括我自己的莊園,我意識到即便是傳統的處理方法,仍然會非常多的變數,不穩定性,而絕大部分造成不穩定的原因,便是來源於處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發酵。”

  並且,實際上【發酵】,直接影響着咖啡的質量,合適的發酵可以提升咖啡的質量,不當的發酵對應的也會降低質量。這些發酵的影響,在一系列情況下,還會造成至少8分的杯測分數差距。

  懂得杯測體系的都會了解,絕大部分的精品咖啡分數都在80-92分之間,90分以上都是極少數,而8分的分差,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差距。

  Sasa的冰凍發酵實驗批次,杯測分數87.5分

  什麼是發酵?

  那麼什麼是發酵?

  簡單的說,發酵就是糖分和澱粉分解成爲酸或酒精的過程。

  但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在發酵過程當中,酵母和細菌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Sasa談到,他所使用的,是名爲sacromises cerevisiae的酵母。這一款酵母是天然存在的野生酵母,在葡萄,可可,和很多其他的水果上都能找到。在釀酒和可可豆加工處理,以及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

  而處理過程中Sasa使用的細菌,名爲:lacto bacillus.

  在咖啡的自然發酵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微生物參與到發酵過程中來,由酵母以及細菌所產生的酶將會分解果膠/粘液中的糖分。

  因此,咖啡中的糖分,將會降解咖啡中的脂質,蛋白質和酸,並且,將它們轉化成爲乙醇酸類物質。這一過程還將改變咖啡的氣味,顏色,PH(酸鹼度)以及咖啡粘液的組織結構。

  實際上現在咖啡農們都發展處很多不同類型的發酵方式,但當中兩種是最值得關注的,那就是幹發酵和溼發酵。

  發酵過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圖片來自 Sasa的演講

  幹發酵以及它的風味發展

  Sasa用於研究發酵的場地裏,有一種是傳統的發酵池,使用混凝土蓋建(見下圖),然後在Sasa的莊園裏,會將漿果的皮剝離,並將帶着粘液的帶殼豆放置到這個池中堆放進行幹體發酵。

  在埃塞俄比亞一排未完工的發酵池

  這一個幹體發酵的過程將會增加咖啡的甜度,巧克力和水果類的風味。

  但這種幹體發酵的方法同時也會帶來一個問題:控制溫度。

  這種發酵方式一旦在太陽下發生,伴隨環境溫度的上升,發酵的速度也將受到影響,不能控制好溫度的話,會對咖啡質量的一致性和風味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溫度對幹發酵的影響

  在上圖中,左邊的咖啡豆,發酵時間24小時,平均發酵溫度爲16℃,這樣處理的咖啡,喝起來很好,並且風味和平衡感都很好。

  而右邊的咖啡豆我們同樣發酵了24小時,但平均發酵溫度爲26℃,比左邊平均高出了10℃,留意圖中咖啡豆圈出的部分,這種咖啡生豆的外觀表現,是咖啡豆經歷了過長時間的發酵造成的。

  發酵時間過長,乙醇酸將會主導發酵,此時咖啡豆將會出現一些很不好的風味描述,如:醋的味道,乾涸的口感,甚至乎會有類似金屬類的味道。

  溼發酵以及它的風味發展

  溼發酵的方法,熟悉咖啡的朋友或同行肯定都聽得很多,諸如:雙重水洗,雙重發酵,肯亞式水洗法等等。因爲採用溼發酵處理的咖啡,乾淨度的很高,所以在東非,這樣處理咖啡的方式很常見。

  而Sasa就研究數據與我們分享,溼發酵對咖啡的影響不僅僅是在乾淨度的表現上。

  在我們剝去漿果的果皮之後,我們會將帶附着粘液的帶殼豆放到水中。水有助於延長髮酵的時間,並使得咖啡有更柔順的體感表現(Body),複雜的酸味,並且更多微妙的風味表現。

  雖然,上述描述的表現似乎很好,但並不代表,這樣處理咖啡就沒有要注意的點。

  溫度的不一致性和水質是溼發酵法的難關。

  Sasa在演講中提到,在幾年以前,他曾去薩爾瓦多的Santa Rosa莊園主Raul Riviera一起做過相關試驗。當時使用了雨水代替泉水進行溼發酵,結果就是,雨水吸收了咖啡漿果中的大量的水果類物質和糖分走。同樣的變量,只是水的不一致,分數差異有5分之高。雨水發酵的咖啡喝起來平淡無奇,一點特徵都沒有。(見下圖)

  下圖,左邊是使用泉水浸泡發酵的咖啡漿果,發酵時間爲30小時,PH值爲7.5,TDS180。而右邊則是使用雨水浸泡發酵,PH值6.5(酸性更強),TDS 30。

  因此未來在研究處理上,我們還需要了解更多水質相關的知識,不同類型的水是如何影響到咖啡的發酵的?

  更多的數據,造就更好的咖啡

  Sasa對咖啡處理法的研究,是現在咖啡行業內少有的,可以說Sasa是這個行業的先驅。從他最新的冰處理法(更多這個處理法的詳情,在Sasa新書出版前都是機密)到我們熟悉的紅酒處理法(上文提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浸泡),在行業內都是走在最前的。

  由於在咖啡行業中,幾乎沒有相關的研究以及文獻,所以Sasa也只好轉戰到紅酒和啤酒生產的研究中來。

  Sasa在此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就是Clonakilla釀酒廠的老闆,Tim Kirk。因爲在Sasa第一次拜訪Tim的時候,Tim對氣候的瞭解讓Sasa印象深刻。

  Tim極其瞭解他的葡萄園的降雨和降雨量,風的溫度,並且這些因素將會如何影響到他的酒的風味。這非常的厲害,對於氣候的瞭解如此深入,並且清楚這些因素對最終產品的影響,正是咖啡種植處理環節中需要的。

  Clonakilla釀酒廠的老闆:Tim Kirk

  但對於氣候產生的影響,Tim則未有深入理解,因爲他選擇去控制這一系列的氣候變量。

  Tim控制着發酵環境的溫度和溼度,因爲在不同的溫度和時間因素下,酒的風味和風味複雜度是不一樣的。他使用雙層保溫的不鏽鋼容器來增加發酵的穩定性。PH值,酒精,二氧化碳的數值都被監測並且記錄,以確保這些就能達到Tim所需要的質量一致性。

  也正正是這種 數據主導生產的方式,改變了Sasa對咖啡處理的看法。並且Sasa因此也改變了他處理咖啡的方式。

  Clonakilla釀酒廠的雙層不鏽鋼容器

  咖啡發酵的試驗

  在研習其他行業後,Sasa一直希望可以做出一款驚豔的咖啡,試想,如果你可以喝到一款有着水洗和日曬咖啡最好特性的咖啡,並且都有着明顯的地域特徵和標誌性的風味,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

  並且在去完釀酒廠後,Sasa一直希望可以仿照Tim,創建一種可以在咖啡農,農場層面可以進行復制的技術(這是生產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這種技術可以提升咖啡香氣以及風味,並且可以調整咖啡酸和甜平衡度的。

  以下則是Sasa的處理過程:

  Step 1:

  首先,將脫皮後的漿果放到一個不鏽鋼的容器當中。使用不鏽鋼容器的原因是爲了使得咖啡有更好的乾淨度。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可以方便工作人員將這個容器搬運到不同的房間中,這樣可以使用不同的溫度進行發酵測試。並且也可以比較容易的對這些容器進行密封。

  發酵前放置在不鏽鋼容器中的咖啡漿果

  Step 2:

  第二步,將這些轉載在生豆的容器放置到室內,並且室內溫度將被嚴格控制。

  對於溫度控制,和溫度對咖啡處理,發酵產生的影響,Sasa一直在收集數據,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變量造成的影響。

  在進行了很多的實驗後,Sasa也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結論,這些數據得出的結果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如果希望咖啡呈現複雜的酸度,需要將咖啡放置在4-8℃的環境下進行發酵』

  『如果希望咖啡有更高的甜度,需要將咖啡放置在溫度相對高一些的環境下進行發酵,約18-20℃』

  Step 3:

  移動到控制溫度的室內區域之後,下一步,對容器進行密封。

  這一舉措,以多次試驗的數據和經驗支撐,可以讓咖啡發展出更多的芳香物質,並且,將會使得咖啡有更多花香類風味的表現。

  Step 4:

  最後一步,向容器注入二氧化碳,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持續注入二氧化碳,將氧氣盡數排出。

  這是因爲,完全注入二氧化碳後,在無氧的情況下,將會減慢果膠,粘液中糖分的分解速度,PH值也將會以更慢的速度下降,這意味着乙醇酸會更少。

  使用二氧化碳作爲減慢反應速度的氣體,這使得咖啡發酵的時間可以延長更久,在22℃的條件下,可以幹體發酵3天,並且不會有乾澀和醋酸類的味道,在更低的溫度下,這個發酵時間還將會變得更長。

  除此以外,Sasa也希望可以像Tim一樣,可以儘可能監測和控制所有變量因素。

  因此在實驗過程中,PH值,二氧化碳含量,發酵的溫度等,這些數據都會予以記錄,以方便可以複製這組數據的處理方法。

  持續改進中的處理方法

  在處理和追求咖啡的路途上,Sasa並不滿足於現狀,他仍在嘗試使用更多不同的發酵方式以提升咖啡風味的方法。

  而在上一年,在Jamison Savage的巴拿馬摩根莊園處理的一款咖啡驚豔到了Sasa,但甜度,風味的展現程度,還有花香的味道方面,Sasa仍不滿意。因此在最後,我們使用二氧化碳作爲輔助對咖啡進行處理。

  但這與以往Sasa做的二氧化碳浸泡的處理法不同,處理的環境溫度比以往要高,溫度爲20℃,以提高咖啡甜度的表現,並且將二氧化碳浸泡的時間延長至65小時,以讓咖啡變得更具風味複雜度。

  而結果正如所料,甜度變得更高了,咖啡的質感更好了, 並且有了更獨特的咖啡風味。咖啡的評分相對提高了2.5分。

  對於二氧化碳浸泡所產生的各種驚豔的咖啡風味,都樣Sasa興奮不已,Sasa也堅信,通過這樣處理所誕生的好質量的咖啡,能讓消費者,咖啡師,選手願意購買,並且一定可以獲得一個很好並且穩定的價格。

  其實對於咖啡而言,並不存在完美的咖啡樹種,也不存在完美的處理方法。儘管這是一個客觀現實,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更好的理解不同樹種存在的風味複雜度,以及潛力。不同樹種的優勢和劣勢。並且配合我們的二氧化碳浸泡的處理技術,或者是其他同樣可以控制發酵的技術。我們就可以控制變量突出這些樹種的優勢,並且改善它們劣勢的點。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並結合大數據,一旦我們發現合適的處理曲線(方法),我們就可以通過我們的技術複製這款咖啡豆的風味。實現量產化。

2017-07-31 16:21:5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