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聽說咖啡豆需要發酵,飲用前要先炒熟,到?泡時你們又會在漏斗一圈圈地注水。那不是跟茶道很相似嗎?”具賞味價值的飲料,除了咖啡紅酒,還有茶。眼前的客人,很喜歡在吧檯看著同事專注製作手衝咖啡的表情。
一份鑑賞美學
自精品浪潮興起,大衆開始對咖啡的原味及衝煮技巧有所認識。由感受剛磨好的乾粉香,觀看衝煮示範,到享受杯中液體抵達口腔時的味覺變化。精品所指,不僅是咖啡,還有一份鑑賞美學。可能是因爲這個原因,令人聯想到同樣崇尚工藝的東方茶道。
我道﹕“喝茶,是爲了解渴。品茶,是鑑賞茶的色香味,考究水質和茶具器皿。茶藝,是鑽研技巧,需配合環境佈置和背景音樂。至於茶道,則是透過茶事融入哲理,參悟人生。這種層次分類,大概也可用於咖啡。我們追求的,是以科學知識配合工藝去達至穩定萃取,透過豆子散發出來的香氣,讓客人感受每一個咖啡農背後的故事。這是由內向外的表達。日本茶道常提到‘一期一會’,即侍茶者需把每次侍茶作爲一生只得一次的宴會,不可輕視和犯錯,從珍惜和緊張當中獲得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自外入內的反省。”
歷史的交錯點
咖啡和茶,在歷史上有很多交錯點。美國人自獨立後視咖啡爲首選飲品的原因,是要擺脫象徵“英國國粹”的紅茶背後的政治含意。宗教上,咖啡和茶都具有提神功效而被修道者推崇。茶的味道平淡,切合僧人“清淨和虛”的意境,所以自唐朝起,茶道漸漸融入了佛教和禪宗。而早期咖啡擴散則有賴16世紀伊斯蘭教士之間的流傳。兩種味道截然不同的飲品,在歷史洪流中傳遍東西南北,見證著不同時代、不同宗教的恩怨情仇。到了現代,咖啡和茶往往也是餐後二選一的配對。唯有港式茶餐廳這夾雜著中西文化之地,才容得下飯前普洱、餐後“鴛鴦”(紅茶加咖啡)。
西方演繹一定好?
有客人道﹕“同樣用日本製的這款漏斗和濾紙,美國的咖啡師很少像你們般計算著水流、水量和時間。有次我們三個朋友點了同一款咖啡。若在這裏,你們會堅持遂一炮製。美國那店爲了省時間,把三人分量的粉放在大一點的漏斗,並像爲盆栽灌溉般灑滿水。更過分的是,他在注水後就行開了!過了若干分鐘,有其他咖啡師路過,見漏斗的水滴完便倒入我們的杯中。別問味道如何,見到也不想飲了。”
“可能是東方人靈巧的手作和對工藝的執著罷。在香港、臺灣、韓國和日本等地喝味道相對較淡、酸苦平衡的手衝咖啡,除了萃取得宜,我們還會審視層次。這是無法量化、難以評分的。所以不要盲目崇洋,同一包咖啡,我們可能跟西方有截然不同的演繹。”我答道。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
MING PAO ARTICLE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