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喝了假的精品咖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11-06 03:28:49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小編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名入行已有六、七年之久,目前在國內一家小有名氣的打着“精品咖啡”招牌的咖啡烘焙機構工作的“內行人”,居然連“什麼叫精品咖啡”都沒辦法向客人解釋清楚。甚至直接根據百度翻譯改稱“特種咖啡”

“內行人”全篇一直呼喊:不要再說什麼精品咖啡了……

在感到好笑之餘,不免對於所謂的“資深人士”、“行內人士”帶有一點失望。

當然,對於“精品咖啡”本身,向來是沒有什麼準確的定義,連日本的咖啡大神級人物田口護先生都在《田口護的精品咖啡大全》裏直接表示:與其定義後造成許多爭議,不如保持含糊、可隨意解釋,大家自然會了解。

但是,沒有標準、統一的定義,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家可以隨意定義的呢?

當然……不是的。

 

最早的“精品咖啡”定義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最初的定義在1974年,由精品咖啡教母——娥娜‧努森(Erna Knutsen)所定義:「特別地理條件及微氣候生產具風味獨特的咖啡豆」

精品咖啡教母——娥娜‧努森(Erna Knutsen)

 

單純看這種最原始的“精品咖啡”定義,你可能就會得到像那位“內行人”一樣的疑惑:

難道不就應該就叫特種咖啡嗎?特別的氣候與地理條件下培育出的獨特香味的咖啡豆子應該叫特種咖啡啊?

精品個錘子啊?精品咖啡的翻譯是哪裏來的?

不不不,由娥娜‧努森參與組織的“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在2009年爲咖啡生豆制訂了一個條件,即杯測分數不得低於80分,至此才爲精品咖啡訂定出比較科學的客觀標準。

 

SCAA對於“精品咖啡”的定義

後來,SCAA更是對“精品咖啡”的定義的涉及範圍前所未有地往整條生產鏈推動:

精品咖啡是由【終身持續追求品質的五大相關人士合力完成】,自始至終,這些人都維持一貫的卓越標準來確保品質,並作爲優先的工作目標,且所有參與者都能協同合作,他們缺一不可!他們包括了“咖啡農”、“生豆採購者”、“烘豆商”、“咖啡師”與“消費者”,由生產到消費的整體循環中,大家合作以卓越品質爲一直的效果,纔有辦法達到精品咖啡的真諦。

 

咖啡農:慎選最適合的品種,栽植於最有助於咖啡風味發展的海拔、氣候與水土環境。

生豆商:謹慎水洗與日曬加工,精選無瑕疵的最高級生豆,運輸過程零缺點送到客戶手中。

烘焙師:經過烘焙師高超手藝,引出最豐富的地域之味。

咖啡師:再以公認的萃取方式,泡出美味的咖啡。

消費者:追求的不光只是咖啡品質和風味的最高標準,還有精品咖啡生產流程中每個角色的精益求精。

 

其他國家對“精品咖啡”的定義

 

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CAE:

 

  精品咖啡是【消費者喝了以後,給予精雕細琢高品質咖啡的評價】,這杯咖啡會擁有獨特的品質與出衆的風味,不同於隨處可喝到的一般咖啡,歐洲精品咖啡承認,精品咖啡的市場供應有其限制,她不屬於隨處可消費得到的咖啡服務,是以最高標準的生豆經過精湛的烘焙技術,所有生豆、熟豆都採用高標準的倉儲規格,再以高標準的衝煮技術沖泡而成的高品質咖啡。

 

 

日本精品咖啡協會SCAJ

 

  精品咖啡是【消費者喝到風味絕佳、願給好評價的咖啡,而且消費者感到滿意】;風味絕佳的定義是指該咖啡風味能讓人留下明顯印象,酸明亮、清脆、且有特殊感,同時咖啡的後味帶甜感;而咖啡本身,必須由生豆到變成一杯咖啡的所有階段都能貫徹一致嚴格的生產程序、統一的工序與嚴謹的品質管理,符合以上條件的咖啡才屬於精品咖啡。

 

“精品咖啡”——從種子到杯子

SCAJ 將評鑑重點擺在“杯中液體的風味特性”,而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則主張評鑑對象應該是“咖啡生豆”。另一方面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CAE)則主張應該評鑑咖啡基底的“咖啡液”。

但是,但各國依然有共識,爲了獲得“精品咖啡”的名號,必須越過幾重障礙。其中一項條件是“可追溯性”(Traceability)要明確。也就是“生產履歷”必須清楚,可追蹤該咖啡豆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哪個咖啡園所生產。

由全球三大精品咖啡協會對精品咖啡的定義可以發現,精品咖啡是指由“一顆咖啡種子到一杯咖啡”的所有過程,顧好每個環節,瞭解源頭到末端,才得以認識“精品咖啡” 。

 

不公平的“公平交易”

可能有些人覺得有點離譜了:把所有從事咖啡的人之生活品質,也納入了精品咖啡的範圍。把他們的生活品質跟咖啡的風味也掛在一起,怎麼看都覺得有點奇怪。

 

這是因爲,在精品咖啡掀起的第三波咖啡浪潮之前,咖啡產業上下游的信息不對等,資源不對等,即使有公平貿易(fair trade)、直接貿易(direct trade)之類的機制,咖啡農民依然飽受剝削,生活條件依然根本得不到保障,改善種植環境、提高生豆品質、研究精良品種等等自然也無從談起。從長遠來看,不管不顧上游的生存狀況,只是一味地把“咖啡”看作是一種商品,單純追求所謂的「特別地理條件及微氣候生產具風味獨特的咖啡豆」,根本就不是長遠之計。

公平貿易咖啡的出發點雖然良善,但現在公平貿易逐漸失去效用,無法實質上幫助貧窮的人。

 

而“精品咖啡”的人文精神,則是寄託在“直接交易”上,以”直接交易“取代“公平交易”制度,由烘焙師遠赴各產區尋覓好豆,協助農民瞭解精品市場對品質的要求,進而提高質量,以更好售價,直接交易,形成產地與消費國的良性互動,促進上下游的關係。

 

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元素

 

第三波咖啡浪潮,也就是”精品咖啡“的概念,講究“從種子到杯子”,最早應該是由臺灣、日本傳承進入國內,臺灣的咖啡大師韓懷宗在《精品咖啡學》裏就提到過,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元素有六個:

1、重視地域之味:以更明確的產區、莊園、緯度、海拔、處理法、微型氣候和品種,來論述不同的地域之味。

2、避重焙就輕焙:降低烘焙程度,以淺中烘,詮釋精品豆明亮活潑的酸香水果調。

3、重視低污染處理法:不再墨守水洗豆優先的教條,改良成不需耗水的處理法,擴大咖啡味譜的多樣性,更保護環境、永續經營。

4、濾泡黑咖啡成主流:推廣不加糖不加奶的原味黑咖啡,採用濾泡式器具,讓咖啡自己說話。

5、產地直送烘焙廠:改以”直接交易“取代“公平交易”制度,烘焙師遠赴各產區尋覓好豆,協助農民瞭解精品市場對品質的要求,進而提高質量,以更好售價,直接交易,形成產地與消費國的良性互動,促進上下游的關係。

6、科學詮釋咖啡美學:將咖啡上中下視爲一門美學來研究,重視選種、栽培、處理、杯測、烘焙、萃取、濃度與萃取率的科學研究。

最後

按照那位”內行人"的說法,“精品咖啡”應該按照百度翻譯,直接將Specialty Coffee翻譯成“特種咖啡”就對了。度孃的可行度、專業度真的那麼高嗎?

 

精品咖啡的概念原來就這麼簡單?

 

我不禁有些失望,難道就爲了方便向客人解釋,只要用“特種”、“高級”這類簡單易懂的名稱,就避開客人的好奇追問,只追求簡簡單單烘咖啡、衝咖啡、賣咖啡,然後收錢、收檔。“精品咖啡”就真的只是“咖啡”?“精品咖啡”在“內行人”的眼內就只有那麼膚淺嗎?還是根本連翻一下資料,查一下文章的功夫都懶得做?

不不不,我跟他不是同行!

 

假如你的顧客問你精品咖啡,哪裏精品了?你請你直接甩這篇文章過去吧……千萬不要忽悠什麼“特種咖啡”了

2017-08-18 18:36:4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