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介紹:咖啡豆烘焙的過程,就是一個用熱力去加熱咖啡豆,給豆子內的各種物質提供能量發生反應,產生出各種風味的過程。
咖啡烘焙有以下目的:
1.將咖啡豆中多餘的水分帶出。
2.咖啡豆烘焙後本身的木質結構會膨脹,並有透氣孔。
3.開啓一道連續由糖分轉化爲二氧化碳氣體的程序,這道程序在烘焙完成後並不會馬上停止,一直到咖啡豆走味之前都還在持續着。
4.咖啡豆中含的部分糖分轉化爲焦糖,另外有一部分的成分轉化油脂。
咖啡烘焙程度不僅僅只有淺,中,深三大烘焙,而是分爲以下八種:
極淺度烘焙/ Light Roast
又稱「淺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開始前後
風味:豆表呈淡肉桂色,具有濃厚的青草味,口感與香氣不足,一般用於試驗,很少做品嚐用。
淺度烘焙/肉桂烤
又稱「肉桂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開始至密集
風味:豆表呈肉桂色,此時的青草味已除,酸質強烈,略帶香氣,常用來沖泡美式咖啡。
中度烘焙/ Medium Roast
又稱「微中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密集至結束間
風味:豆表呈栗子色,口感清淡,偏酸帶苦,
香氣適中,保留咖啡豆原始風味,常做美式咖啡或混合咖啡之用。
中度微深烘焙/高烤
又稱「濃度烘焙」
下豆時間:第一次爆裂結束
風味:豆表呈淺紅褐色,口感清爽豐富,酸苦均衡不刺激,且略帶甜味,香氣風味均佳,藍山,吉利馬札羅咖啡均適合此烘焙程度。
中深度烘焙/ City Roast
又稱「城市烘焙」
下豆時間:第一次爆裂後,即一,二爆中間
風味:豆表呈淺棕色,口感明亮活潑,酸苦平衡間酸質又偏淡,且釋放咖啡中優質的風味,爲標準的烘焙程度,也是大衆最喜愛的烘焙程度。
微深度烘焙/全市烤
又稱「深城市烘焙」
下豆時間:第二次爆裂
風味:豆表呈褐色,口感沉穩飽滿,苦味較酸味強勁,餘韻回甘,香氣飽滿,爲中南美式烘焙法,多做冰咖啡,黑咖啡使用。
極深烘焙/法國烤
又稱「法式烘焙」
下豆時間:二爆密集到二爆結束
風味:豆表呈深褐色帶黑,口感強勁濃烈,苦味較濃,酸味清淡近乎無感覺,帶有濃郁的巧克力與煙燻香氣,法國最爲盛行,多做咖啡歐蕾,維也納咖啡。
極深度烘焙/意大利烤
又稱「意式烘焙」
下豆時間:二爆結束至豆錶轉黑出油
風味:豆表呈黑色泛油光,咖啡豆纖維在碳化之前,口感強烈複雜,苦味強勁,帶有濃厚的煎焙與焦香,主要流行於意大利,多做意式咖啡咖啡使用。
既然烘焙是去加熱一樣東西,那麼被加熱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當然會對加熱後的結果有所影響。
首先是咖啡豆的體積和表面積。體積越大的豆子,單個豆子的表面積也會越大。但是假設兩隻豆子的密度一樣,那麼在同樣重量下的兩種豆子,體積小的豆子的表面積總和反而會比相同重量但是單顆豆子體積和表面積較大的豆子的表面積總和大。表面積越多,相同時間內能夠吸收的熱量也越多,熱量也越容易進入豆芯,相同時間內也需要提供更加多的熱量給豆子去吸熱。
再者,烘焙過程中,咖啡豆的溫度是豆芯低豆表高,豆子的兩端會比豆子中間高。在平時烘焙累計下來的經驗告訴我們,顆粒大的豆子例如帕卡馬拉,象豆,瑰夏會比烘焙顆粒較小的豆子例如埃塞俄比亞的豆子在烘焙時更加容易產生尖端的黑焦點。
而豆子偏細長的比豆子偏圓形的容易產生黑焦點。這樣的黑焦點是因爲咖啡豆兩端累計了過多的熱量,來不及傳入豆芯,導致燒焦的黑點出現顆粒大。的豆子,豆表會累積更多的熱量,但是熱量從豆表傳入豆芯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一般來說烘焙度越深,豆子本身的地域風味會越少。同時它的口感也會越來越厚重所以烘焙師會有選擇性的根據生豆品質,製作方式去選擇烘焙度。如果你拿到一隻品質不錯,風味表現是花香,清新的果酸調豆子,那把烘焙度選擇在淺中焙就能很好的保留住它優質的地域風味。但如果你拿到的是一隻生豆品質不好,保存不當的過季豆的話。因爲咖啡生豆存放的時間越長,在保存環境不良的情況下風味也是會慢慢散發掉的。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烘焙節奏加快,把焦糖化時間拉長,烘焙度適當加深來表現它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