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鬆鬆瞭解咖啡豆之生咖啡豆怎麼保存(七)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26 17:00:44

  喝咖啡講的是新鮮,而咖啡豆如果保存不當,則會加速咖啡豆的香氣流失,從而影響咖啡的口味,因此咖啡豆的保存是個重點。將爲您分享:咖啡豆保存方法。

  烘焙過的咖啡豆,很容易受到空氣中的氧氣產生氧化作用,使得所含的油質劣化,芳香味亦揮發消失,再經過溫度、溼度、日光等而加速變質。

  因此,咖啡豆的保存方法通常是要求密閉、低溫和避光。

  咖啡豆的保存方法通常是要求密閉

  有些朋友會問咖啡豆是否可以放到冰箱裏保存,建議是如果未開封的咖啡豆可以放到冰箱裏,溫度降低,必然咖啡豆的氧化速度變慢。

  但咖啡豆若是已開封了,就不建議放到冰箱中了,在影響咖啡重要的元素中,潮溼是對咖啡味道影響最大的,咖啡豆將會吸潮,味道將很大程度的變壞。

  開封后的咖啡豆保存建議,是將咖啡豆放在專用密封罐或是使用專用的密封條(夾),密閉後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即可。

  1) 原理

  收穫後未加工的生豆和烘烤後的熟豆,因爲豆子劣化的原理和對象不同,自然保存方法不同。

  熟豆保護的重點是對抗經過烘烤後的豆子—熟豆內油脂的酸化現象,生豆的重點則是--水分!和其它所有未加工植物品種相同,其所包含的水分對該外表、味道、物理性和調理方法等產生絕大影響。

  食品原料中的水分左右微生物的生育、物理化學變化和氧化反應等,是食品劣化的重要原因。

  同時,水分的多少,對日後如何烘培咖啡,以及烘培後的味道有很大影響。在植物和生物學上,咖啡生豆的水分有細化爲“結合水”和“自由水”,能沸騰的自由水對烘烤咖啡的方法和味道有絕對影響,但過於專業和科學,這裏統統略去不顧。

  2)方法

  看過各個自家烘烤豆子的咖啡館和大廠家的資料均顯示,咖啡生豆的保存重點是避免過度保護。

  基本上放在陰涼通風避免陽光照射的地方常溫保存就可!如果是長期保存,爲了防潮,可把豆子放在通氣性好的袋子裏放到高處或懸掛保存。

  有些豆子,比如夏威夷科納(Kona)這種適合採摘後立刻烘烤的豆子(所含水分合適)和一些已經在產地地區和第一採購地區(歐洲日本北美等)經過若干時間保存後進口的豆子,應該密封后冰箱保存。

  立刻烘烤的豆子

  這裏特別提示要慎重對待已經在南美或印尼等不利於生豆保存的高溼和高溫地區保存了一段時間的“老豆”的水分等質量情況,注意區別保存方法。

  3)時間

  生豆到底能保存多久,說法不一。有說三年的,五年的,據說還有提供保存十年以上咖啡老豆的咖啡店。

  保存比較久的老豆,因爲水分大部喪失, 非常容易烘烤,味道也呈現柔和的特徵。當然,這樣烘烤的老豆其本身的個性和香氣也可能喪失殆盡。比較新鮮的生豆烘烤的味道會有個性和香氣,但難以獲得柔和的味道。

  可見,新豆和老豆各有長短,能帶來不同的享受,同樣的豆子會因保存烘烤的時期不同,呈現不同的味道。保存生豆,能獲得類似保存紅酒因年數的不同和獲得不懂感受的享受。

  影響咖啡豆新鮮度的有四大因素,分別是光線、氧氣、溫度、溼度。

  因此,以下說到的所有關於咖啡豆的保存方法無不圍繞這四方面進行。

  一、不建議以咖啡粉形式保存

  很多朋友,尤其是剛開始接觸原味咖啡的親們,直接購買咖啡粉,大多不能一次性喝完。

  其實這對咖啡風味損害是非常要命的。且不說商家的咖啡豆是否爲新鮮烘培,即使是剛出爐,磨成粉之後。

  由於它跟空氣的接觸面大幅度增加,氧化非常快,咖啡的新鮮度馬上就會喪失殆盡,咖啡原有的香醇風味就會漸漸消失。

  咖啡的新鮮度馬上就會喪失殆盡

  新鮮出爐的咖啡豆磨成粉,兩三天之內風味就全變了。

  所以,如果您不只是爲了喝到僅僅有咖啡因的飲料,而是想品嚐到代表真正咖啡精神的香醇咖啡,那麼建議不要直接買咖啡粉,除非您在一兩天內迅速地消耗完,不然,就買咖啡豆和磨豆機吧,在衝煮前再磨豆子。

  二、不建議放冰箱保存

  冰箱裏的低溫固然可以減緩咖啡的自然敗壞,是不錯的儲存場所,但是,冰箱裏的空氣冷而乾燥的,容易蒸發豆內的水分,使得香味流失;再加上冰箱裏的雜味太多。

  所以應該用真空罐來保存咖啡豆比較適合。所以,一般情況下,建議常溫(室溫)保存,不宜放冰箱。

  三、最好是在室溫下保存

  在室溫下微生物及氧化作用的進行的速度蠻適當的,剛烘焙好的咖啡豆在一室溫下可以放兩個星期。

  這兩個星期咖啡的味道變化蠻值得玩味的。剛烘焙好的第一天,它的味道還未很成熟,你會聞到青草香。而咖啡豆迷人的甜香還不夠濃郁厚重,你會覺得它的味道好像「悶」住了。

  接下來的幾天青草味會慢慢的減少,而甜香呢,會慢慢的上升。

  甜香味在大約第三天的時候到了高峯,接下來慢慢的退去。整體來說,咖啡豆在前幾天個性會很明顯而且變化的很活躍,在放約一個星期之後,它的個性轉為溫順。

  甜香味在大約第三天的時候到了高峯

  有人堅持要在前幾天品嚐咖啡的個性,也有人喜歡把咖啡豆放在室溫中放一個星期後品嚐它溫柔的一面。

  如果你的咖啡豆可以在剛烘焙完的兩星期內喝完,很建議把它放在室溫,這樣同一包豆子可以感受它多樣的變化。

  每天感受一下它的變化,不但為生活增了些色彩,還能增加經驗對咖啡豆新鮮度的判斷能力很有幫助。

  四、室溫保存咖啡豆的方法

  咖啡豆在室溫下保存,需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強光照射、減少跟氧氣的接觸面,避免高溫和溼度。

  把生咖啡豆炒熟;用打碎機打成粉末,如果沒有打碎機榨汁機之類的,可以就用重的堅硬的東西把炒熟的咖啡豆弄碎,弄得越碎越好;把咖啡粉放進水裏煮一刻鐘左右,關火稍等一會兒,等粉末沉澱後將水倒出來就可以喝了,有紗布的話可以用紗布過濾,但用紗布過濾後還是要沉澱一會兒再把水倒出來喝,因爲紗布不能完全過濾掉粉渣,如果粉渣喝到口裏感覺很不舒服的。

  喝時依個人口味加糖及奶。

  一、選擇自己喜歡的咖啡煮法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只要你用得順手,煮得方便,喝得開心,對你而言,就是最適合的咖啡煮法。有的人愛用方便快速的美式咖啡壺煮咖啡、有人偏愛享受塞風壺(虹吸式)咖啡的浪漫悠雅,也有人獨鍾法國壓的簡單純粹、摩卡壺的義式風情、或是手衝濾泡式咖啡的風味...,無論如何,適合其它人的煮法不一定最適合您,選擇自己最適合也最喜愛的咖啡煮法,是享受DIY煮咖啡樂趣的首要條件。

  選擇自己最適合也最喜愛的咖啡煮法

  二、只購買「有標示烘焙日期」的「新鮮烘焙」咖啡豆

  「咖啡豆是生鮮食品」在國外已是相當普及的觀念。新鮮烘焙是一杯好咖啡的生命!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保有最香濃迷人的咖啡風味,能夠輕易煮出一杯最香醇的咖啡;不新鮮的咖啡豆風味早已流失,只能煮出一杯不夠香醇、甚至可能已經變調走味的苦澀黑水。假使你不購買一個月前出爐的烘焙麪包,現在開始,請拒絕購買未清楚標示烘焙日期,或者已經烘焙超過七天的「不新鮮烘焙」咖啡豆 / 咖啡粉。

  三、用「好水」煮咖啡

  在一杯咖啡裏,98%以上成分是「水」。水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如果你使用不好(如:不乾淨、有怪味)的水煮咖啡,即使用最好的咖啡豆也是白費力氣--因爲差勁的水能夠毀壞最好的咖啡。即使是簡單的「濾水壺」也能替「自來水」濾掉許多不好的物質,使得煮出來的咖啡更香、濃、醇。煮咖啡與泡茶一樣,需避免使用蒸餾水,如果您所在的地方自來水品質不佳,使用乾淨的山泉水也是個理想的方法。

  四、放足夠量的咖啡

  咖啡豆的使用份量必須足夠,使用太少的咖啡粉可能導致苦澀或淡而無味,但也不用一次放太多。咖啡的標準用量是:用「兩平匙」(約15克)咖啡豆(粉)煮「一杯」(約180cc)咖啡。 請依照這個比例來調整你的咖啡使用量。

  咖啡豆的使用份量必須足夠

  五、合適的水溫度

  一般而言最適合衝煮咖啡的水溫度在攝氏88~94度之間,避免使用剛沸騰的滾燙開水來衝煮咖啡。水燒滾以後靜置1~2分鐘再用來衝煮咖啡。

  六、 隨時保持咖啡器材的清潔乾淨

  千萬別把泡茶的「養壺」觀念帶到咖啡器具!每次使用過咖啡器具後,需要立刻清洗乾淨,放在通風的地方保持清潔、乾燥,如果把「養壺」觀念用在咖啡器具上,您將會得到一杯充滿奇怪油臭味道的差勁咖啡。

  七、 煮好咖啡十分鐘以內喝掉

  別相信您煮的咖啡可以放在咖啡壺的「電熱保溫盤」上面「保溫」大半天!咖啡擺越久,風味逐漸散失,並且悄悄走味。咖啡煮好以後,在十分鐘內享用完畢,纔是懂門道的內行人。

2015-10-21 22:01:2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